摘要
考研并非成功的唯一路徑。
最近,江西師範大學軟件學院2022年碩士研究生複試結果在網上公示。41歲的天津人單良發現,在拟錄取名單中,排名第一的就是他。在此之前,他已經考研7次,這是他第8次考研。據上遊新聞報道,他在2009年第一次參加考研,但一直沒有成功,這些年他一邊工作照顧家裡,一邊自學,前後參加研究生考試8次,曆時14年,此番終于上岸。這不僅讓這位大齡考生十分喜悅,也讓不少同樣在考研戰場上拼殺的年輕人十分感動。
江西師範大學軟件學院碩士研究生複試結果公示顯示,單良排名第一。學校官網截圖 來源:上遊新聞
從報道的細節來看,單良的考研之路可謂曆經坎坷,他不僅要面對學業上的壓力,生活上的諸多磨難也給他很大的考驗。他曾經一邊照顧生病的父親,一邊學習,為了分擔家庭的經濟壓力,還陸陸續續幹過地鐵站保安、小區門衛等工作,但始終沒有放棄學業。外界也曾質疑過他的堅持,但他一直十分堅定地追求夢想,用他的話來說,“我願意蹚出一條血路,讓大家看看,41歲的研究生到底行不行?這麼多年的堅持,到底能不能上?”如今,他終于證明了自己,也讓外界看到了堅持的價值。
考研8次,對大多數人來說,恐怕是難以承受的。因此,這位大齡考生的堅持和勇氣,才引人鼓舞,令人贊歎。這樣的極端個案确實不常見,但為了心中的理想目标,考研二戰、三戰的年輕人,卻不在少數。尤其是在近年考研越來越“卷”的形勢下,為了上岸名校研究生花費兩三年,在不少人看來也是值得的。畢竟,對于多數人來說,考上研究生尤其是名校研究生,的确是改變命運、彌補高考遺憾的最佳途徑之一。
大齡考研人的努力,理應得到尊重和理解。對個體來說,不論在什麼年齡追求夢想,都是值得肯定的,考研二戰、三戰并不丢人,當事人能夠不畏成見,保持初心,為了理想而戰,才對得起寶貴的時光。
正如很多考生提到過的,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肯定不會成功。考研之路布滿荊棘,隻有鼓起勇氣,披荊斬棘,才有上岸的希望。多次考研的人,其實内心更加強大,這個過程不僅是學業上的提升,更是對意志力的磨煉。考研不是人生的終點,但擁有成熟的心态,以及強大的抗壓能力與隐忍功夫,卻是考研給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财富。二戰、三戰乃至更多次參加考研的學子,不論其結果如何,都展示出較強的心理素質和精神力量,都有自己的收獲。
牆上貼滿複習資料受訪者供圖 來源:上遊新聞
但話又說回來,考研并非成功的唯一路徑。如果人們都以考研結果來論定年輕人的成敗,則是偏頗的,也是沒必要的。一個健康和包容的社會,對所謂的“成功”的定義,理應是開放式的,個性化的。雖然現在考研日益“高考化”,但我們也得意識到,追求夢想的途徑有很多,考研隻是其中一種方式,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科研深造。比如不少年輕人在創業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甚至在校園裡就已經着手創業,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和經驗,而這些成就與個人是否考研關系并不大。
社會評價體系也應該是多元化的:如果我們隻按照考研上岸與否來評判年輕人,豈不是太狹隘了些?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尊重和認可一些大齡考研者的努力,但另一方面,也得鼓勵年輕人調整對成功的認知,通過其他方式實現個人價值。
轉自/中青評論
撰文/黃帥
來源: 青年觀察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