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年,劉莊诏令班固撰寫漢代國史。班固是東漢曆史學家。班固出身于有良好家學淵源的史學世家,自幼博學群籍,九流百家著作多有涉獵,學無常師,9歲即能作文。其父班彪死後,他繼承父志,開始編寫《漢書》,有人向劉莊告他“私作國史”。劉莊看了他所撰書稿後,十分重視他的才華,同意他編撰《漢書》。後由于窦憲事件的牽連,班固于公元92年死于獄中,《漢書》尚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完成,其妹班昭與同鄉馬續受和帝之命續之,終于完成了這部中國史學的第一部斷代史著作。
《漢書》紀事起于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訖于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曆12世、230年。包括十二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共100篇。内容恢宏,結構嚴謹,其紀、表、志、傳四部分的編排體例與《史記》相差無幾。“紀”和“表”用來叙曆史事件和曆史進程,“志”述典章制度,“傳”寫各類人物及少數民族的曆史。《漢書》将《史記》中“世家”一體廢除。而改“書”為“志”,有意突出了“帝紀”對全書的統率地位,增強了“紀”的綱領性,同時“傳”更加充實,“志”也更加明晰。
《漢書》第一次創立了《百官公卿表》和《古今人表》,《漢書》的志更是被後人所重視。有些志雖由《史記》八書演變而來,但内容與《史記》大多不同。《漢書》首創了《刑法》《五行》《地理》《藝文》四志。《漢書》是研究西漢曆史的重要史籍,因為班固曾任蘭台令史,負責掌管皇家圖籍,典校秘書,所以有條件看到足夠的資料。由于編撰本書有《史記》及《後傳》的基本依據,因而從保存西漢曆史資料這個角度來說,現存的史籍以《漢書》最為完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