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仵德建
沒去過雲南之前,對什麼民族自治州沒什麼概念?隻是知道全國56個民族56朵花,後來,知道了除了民族之外,國家民委還固定了好些不能稱呼民族的“人”的種群,比如 ,在新疆禾木的圖瓦人,在雲南泸沽湖的摩梭人等等。
這次雲南之旅,我們去了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還去了楚雄彜族自治州,也去了大理的白族自治州,紅河、德宏、文山等沒去,删略。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我們除了遊覽了大理古城,蒼山洱海之外,還有幸随着導遊的安排,參觀了一所介紹白族民俗的宅院,其實,這并不是白族人的真正寓所,而是旅遊部門為向遊客宣傳民族文化的一個“窗口”……
這個院落很像北京的四合院,不知道比喻的對與否,對建築風格和規制一無所知,隻是憑感覺,這麼說而已。正堂、閨房等走馬觀花,拍了幾張照片而已,人挺多的 ,接待人的講解也沒聽到多少,隻能找點資料吧——
白族人都是非常的熱情,非常的好客,這點我們就非常有體會,講解的白族姑娘,就很能體現自身民族的性格。她給我們介紹,白族人平時都會帶客人來家中喝酒喝茶,當地最為着名的就是三道茶。
白族人對于尊老愛幼是非常看重的,所以當地見到老人都是要打招呼的,在路上偶遇了老人都是要問候。在家庭中如果是遇到了老人,都要給老人讓座,端茶、遞煙。這些都是當地的風俗,當地的特色文化。
在老人面前不說髒話,不準跷二郎腿。一些山區的白族,家庭成員各有比較固定的座位,一般男性長輩坐左上方,女性長輩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輩坐下方和上方。
白族人家的火塘是個神聖的地方,忌諱向火塘内吐口水,禁止從火塘上跨過。白族人家的門檻也忌諱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婦女從上面跨過。家庭内忌諱戴着孝帕的人進入,認為這樣會給家庭帶不潔。
我們在婚房内外看白族人的婚慶與生育,了解到的是——
白族婦女懷孕後,以系合頁雙屋圍裙,并将頭頁對折别在腰間作為有喜的标志。外人見了,要懂得注意重點保護。倘若誤傷了孕婦,要擔保到産後母子平安為止。有些地方的白族,懷孕婦女不能進入新郎、新娘的洞房。嬰兒落地後,誰第一個跨進産婦家的門,誰就是踩生。白族認為,誰來踩生,将來孩子的脾氣就像誰。白族最忌諱戴孝的人來踩生,所以嬰兒降生後,家人要立刻用白石灰在門口撒三道弧線,并在門檻上纏一道青篾子。若是生男孩,還要在青篾子下加一隻草鞋,有的還在大門上釘一個甑笆底,以示禁忌。不慎闖入産婦家者,必須送一碗新鮮稠米湯、紅糖、雞蛋、甜白酒和一土鍋豬蹄子炖韭菜根給産婦吃。産後第三天早上,産婦家要請粥米客或稱稀飯客。到白族人家做粥米客,要用竹籃提着雞蛋、紅糖、小孩的衣帽等前往恭賀。大理、劍川一帶的白族,婦女産後,主人要請第一個進家的客人吃荷包雞蛋湯圓,客人不能拒絕,否則主人會生氣的。
白族三餐都配新鮮蔬菜,也善于調制鹹菜、院菜、豆瓣醬、豆豉與面注。用洱海特産的海菜花加工成的海榮炒火腿、海菜豆腐場令人齒頰留芳。肉食以豬為主,兼有牛、羊、雞、鴨和魚鮮,善于膠制火腿、臘肉、香腸、弓魚、豬肝飦、螺蛳醬、油雞棕、吹肝和飯腸等食品,腦年豬和乳用(羊乳點酸水制成)是當地“一絕”。
白族注重節慶,幾乎每節都有一至數種應景食品。如還有幾天就到了的牛年春節(中國農曆新年)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齋飯;三月街吃蒸糕和諒粉;清明節(中國傳統祭祀、掃墓節日)吃涼拌什錦和“齋筵香”(炸酥肉);端午節(中國農曆五月初五)吃粽子和雄黃酒;嘗新節吃新豆、嫩瓜和陳谷摻新米飯;火把節吃甜食和各種糖果;中無節吃羊肚菌和檢魚包肉;中秋節(中國農曆八月十五)吃白餅和醉餅;重陽節(中國農曆九月初九)吃肥羊;冬至節(中國傳統節氣)吃炒養粒和羊肉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有節奏。白族婚宴習慣用“喜洲土八碗”,由八道熱菜組成:添加紅曲米的紅肉炖;挂蛋糊油炸的酥肉;加醬油、蜂蜜扣蒸的五花三線肉千張;配加紅薯或土豆的粉蒸肉;豬頭、豬肝、豬肉鹵制的幹香;加蓋肉茸、蛋屑的白扁豆;木耳、豆腐、下水、蛋絲、菜梗氽制的雜碎;配加炸豬條的竹筍。此外,每客一包槟椰,豐盛又不奢侈。
續篇《茶馬古道和拉市海》将于明天的3月1日,和各位讀者見面。
其亮點為喂食海鷗和環遊洱海的拉風吉普車,最重要的還是跟着我去騎馬哦,看“姐妹湖”,還有豬槽船!
夠幹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