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最驚豔的古城?□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丁豐林文圖,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鄭州最驚豔的古城?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鄭州最驚豔的古城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丁豐林文圖
近一年,鄭州有兩條小巷突然走紅,一條是連心裡,另一條是百花裡。對于年輕人來說,這種以“裡”命名的街道在鄭州似乎很少見,卻又帶着一種文藝範兒,吸引不少人前去“打卡”遊覽。
其實,對老鄭州來說,這些以“裡”命名的街道并不稀罕。在一百多年前,鄭州火車站周圍,到處都是叫“某某裡”的小街巷,也是一個比一個好聽,比如:青雲裡、永康裡、文華裡、武英裡……有幾條現在還保留着,隻是有些默默無聞罷了。
那麼,鄭州這些街巷為什麼叫“裡”?“裡”字到底是啥意思?什麼樣的街道能夠以“裡”命名?一百多年前那些街巷,保留到現在又是什麼模樣呢?
奇怪
鄭州連心裡、百花裡連續走紅,“裡”到底是啥意思?
“連心裡”被網友稱為“鄭州最浪漫的小巷”,這條小巷南起航海路,北至政通路,東臨人和路,西臨淮南街,全長約800米,寬約15米。小巷兩側紅牆灰瓦,充滿了古典詩意韻味,小巷最裡頭是二七區民政局,是青年男女領取結婚證的地方,而“連心”路名又有着美好的寓意,自然吸引了大量年輕人來這裡拍照留念。
另一條走紅的小巷“百花裡”,位于鄭州市中原中路上,百花路的對面。每年春夏之交,小巷裡到處可見薔薇花從栅欄、牆頭攀爬而出,十分漂亮。更兼“百花裡”的名字富有詩意,也成為一處網友“打卡”的地方。
不少去遊覽的市民表示,鄭州的道路一般都以某某街、某某路命名,但是叫“某某裡”的很少見,以“裡”命名,聽起來有一種詩意浪漫的感覺。
那麼,“裡”是不是一個正規的給道路命名的用字呢?鄭州市二七區民政局的工作人員解釋說:對寬度不足15米的道路,一般都以巷或裡命名,連心裡就是這樣得名的。而百花裡的得名,鄭州市地名辦的工作人員解釋說,是随着對面的百花路叫的。
現在的鄭州市區,确實很少見到叫“某某裡”的道路。那麼,這個“裡”到底是啥意思呢?
在《說文解字》中,對“裡”的解釋是:裡,居也。從田從土。有田有土而可居矣。由此可見,裡的本義是居住之地,可以引申為屋舍、宅院,或者是人群聚居的地方。
此外,中國古代城市還出現過一種“裡坊制”的形态,把全城分隔為若幹封閉的“裡”作為居住區,商業與手工業則限制在一些定時開閉的“市”中,“裡”和“市”都環以高牆,設裡門與市門,“裡”就有了城邑的市廛、街坊的意思,可以引申為街巷的意思。
再有,裡又是古代的一級地方行政組織,比如先秦以二十五家為裡(五家為鄰,五鄰為裡),設“裡長”一名。在唐代又以百戶為“裡”,杜甫在《兵車行》裡寫過一句“去時裡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這裡的裡正,就是裡長的意思。
這樣看來,“裡”和“道路”相關聯的,至少有三層意思:院落、街巷、居民組織。雖然三者之間有相通之處,但是從道路命名的角度來說,“裡”取的應該是市廛、街巷的意思。
在2011年11月印發的《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規範城市公共設施命名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了:鄭州市城區新建的主、次幹道分别使用“大道、路”作為通名,主、次幹道之間的商業、生活道路分别使用“街、裡、巷”作為通名。
其中對“裡”的描述如下:道路規劃紅線寬15米以下,或長度在200米以内且道路有一端封閉的。
解疑
不稀奇!鄭州過去有近百條街巷都叫“裡”
市民申先生生于1970年,他出生的地方,是在鄭州市隴海路南關街附近的一條小巷,叫青雲裡,不過現在已經見不到了。
申先生說,他對青雲裡有很深的記憶,小巷很窄,也很短,兩邊有二三十個院子,家家戶戶的房子幾乎都一樣,都是三四十平方米的小房子,整個青雲裡隻有一個水龍頭,也隻有一個公廁,每天早上大家都是排隊去洗漱,排隊上廁所,那種經曆至今難忘。
事實上,在過去的鄭州,叫“裡”的街巷并不少見。鄭州市老街道傳說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傳承人、多年研究鄭州史志的老鄭州王瑞明曾經專門撰文寫道,在1904年,鄭州火車站建成後,車站周邊就成為熱鬧的商埠,也新建設了一批道路。
此後,随着商業貿易的興起,商店雲集,居民大增,人們就以商業街為中心,向兩側延伸出多個居住的小街道,這些小街道都命名為“街”或“裡”。而且,當時命的名也是非常講究的。
比如,在火車站興隆街東北邊,有裕元裡、裕亨裡、裕利裡、裕貞裡等4條小巷,取的就是《周易》裡的“元亨利貞”四德之意。還有祈祝社會安甯的,如清平裡、升平裡、同慶裡、平安裡、康樂裡等;此外,諸如武英裡、文華裡、漢昌裡、榮花裡、複興裡、阜安裡等等,都寄托着普通百姓的美好向往。
多年研究鄭州村志的文化學者郭桂蘭老人也告訴記者,在1920年代,馮玉祥主政河南時,曾經拆了鄭州的西城牆,在那裡蓋了一批房子,當時也集中命名了一批叫“裡”的街巷。
王瑞明在撰文中稱,解放前,鄭州老城區叫“裡”的街巷有近百條。到上世紀80年代初,他參與鄭州市地名普查的時候,鄭州老城區還有80餘條叫“裡”的街巷。後來随着舊城改造的推進,鄭州的“裡”消失得越來越快,現在還能找到的,也隻有寥寥的幾條了。
探尋
裕元裡、南慶裡、同慶裡……這些百年前的街巷至今仍在
在今天的隴海路與熊耳河交會處,熊耳河西側有一條沿河的小路,從這裡路過的人,或許都以為這隻是一條無名道路而已。實際上這條路不僅有名字,而且是一條有着一百多年“路齡”的小路了,這就是南慶裡。
作為一條古老的街巷,南慶裡始終保留着濃厚的生活氣息。古舊的磚瓦房,沿街的小門店,胡同口坐在躺椅上納涼的老人,磚牆上垂下的青藤,很難想象這是在鄭州鬧市區裡存在的景象。
今年65歲的姜愛景,是住在南慶裡的老戶,她說,住在這裡的幾十年中,南慶裡的變化很小。雖然環境不太好,但是街坊鄰裡相處和諧,一到飯點,大家都端着碗到胡同口邊吃飯邊唠嗑,扯扯家長裡短,生活很是閑适。
沿南慶裡向南走到頭,往西拐,是另一條“百年小巷”——同慶裡。同慶裡60号院,也叫解放大院,一棟青磚房子裡住着24戶居民,在時代的變遷中,悠然自得地堅守着歲月。
在德化街商業區,也有一條保存至今的“裡”——裕元裡。裕元裡東起德化街,西至福壽街,全長345米。據《德化街道志》記載,裕元裡形成于1912年,當時和它一起命名的,還有裕亨裡、裕利裡、裕貞裡3條小巷,不過隻有裕元裡保留下來。
有消失的“裡”,也有新增的“裡”。比如前文提到的“連心裡”,就是2014年才命名的新路。此外,在鄭州市的高新區石楠路與玉蘭街路口向南,有一條新修的小路名字叫紅椿裡;在鄭東新區龍子湖智慧島上,也有崇實裡、修德裡等一批以“裡”命名的新修道路。這些新的“裡”,雖然還沒有足夠悠久的曆史,但是它們和一百年前的“裡”一樣,名字都積澱着深厚的文化和美好的寓意。
來源: 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