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科技
/
家兔的消化系統手繪圖
家兔的消化系統手繪圖
更新时间:2025-04-14 00:36:04

家兔的消化系統手繪圖(家兔消化系統的特點)1

家兔是由野生穴兔馴化而來,兔肉是中藥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中國兔肉産量占世界兔肉産量的40%左右。兔是食草性單胃動物,其消化生理适應攝入較多的植物細胞壁。

家兔的消化系統擁有盲腸和結腸,屬于後腸發酵的動物。兔盲腸是微生物活動的主要區域。兔盲腸像發酵槽,有大量微生物增殖。大腸内增殖的微生物通過盲腸糞(軟糞)排出體外,同時被兔再次攝入,這個過程稱為食糞。攝取低質量飼糧的小型哺乳動物,如大鼠、豚鼠、兔等有食糞現象。

家兔的消化系統手繪圖(家兔消化系統的特點)2

家兔結腸有分離消化道内容物的顆粒狀纖維成分和可溶性纖維成分的功能,這種分離功能稱為結腸分離機制。結腸分離機制,使含有盲腸微生物的食糜逆行運輸,從而維持盲腸微生物的數量。結腸分離機制使大顆粒的食糜或未被消化的物質從微粒到流體食糜分離的同時立刻随硬糞排出體外。結腸分離機制與家兔消化道内纖維的發酵時間短而消化率低下一緻。結腸分離機制使盲腸微生物通過食糞被家兔消耗。結腸分離機制适應家兔攝入高纖維日糧,從而滿足了家兔的營養需求。

家兔的食糞特性:後腸發酵的動物通常排出兩種糞,硬糞和軟糞。軟糞作為營養物質來源,又被重新攝入。家兔對軟糞的排洩和攝入是同時發生的。生成後再攝入的軟糞中有高濃度的微生物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礦物質、少量的纖維。其他時間排洩硬糞,含有高濃度的纖維和少量的礦物質。

家兔通過攝入軟糞能夠獲取相當量的氮源,提供體内蛋白質的合成。這種特殊的消化系統好比反刍動物的微生物蛋白質的再利用。軟糞能夠提供家兔每日氮攝取量的30%,通過軟糞再攝取的蛋白質(盲腸微生物)有消化率高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的特點。軟糞還含有家兔生長或繁殖所需的營養物質。食糞對于食草哺乳動物來說,是獲取營養成分的重要途徑之一。家兔通過食糞,可以獲取生長或維持所需的營養成分,如蛋白質、微量元素、必需氨基酸和維生素等。

家兔白天主要排洩軟糞後再攝入而飼糧采食量降低,同時硬糞排洩量減少,夜間飼糧采食量增加,硬糞排洩量達到高峰。飼糧中的纖維水平影響家兔的飼糧采食量和排糞量。

小結:家兔是完全食草的單胃動物,與其他家畜相比,有相對發達的盲腸,而且有結腸分離機制。在了解家兔消化系統特點的基礎上,制備高生長性的飼糧,确保家兔快速健康成長。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一線老師的呐喊
一線老師的呐喊
"面對疫情,每天連軸工作十幾個小時,沒吃沒喝,我都不怕,可是看見孩子……"已經在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奮戰10餘天的醫療隊員,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的第八醫院)南院骨傷科四病區的"90後"黨員郭星有些哽咽。郭星的丈夫是省腦科醫院的護士,和她...
2025-04-14
手機攝像頭尺寸标準
手機攝像頭尺寸标準
這幾天被即将發布的小米12SUltra刷屏了,好多數碼博主都在解說小米12SUltra的索尼Imx989傳感器這是雷總放出的宣傳圖片我們都知道一英寸的長度為25.4毫米,其實數碼産品所說的一英寸是指感光面積對角線外接圓周長的一半,實際對角線...
2025-04-14
什麼原因導緻電腦需要重裝系統
什麼原因導緻電腦需要重裝系統
電腦的作用很強大,能幫助大家:搜索信息資料、編輯文檔、玩遊戲、存放資料、畫漂亮的圖、聽音樂、看電影或動畫片、上網、看新聞、收發電子郵件、制作電腦課件、電腦翻譯、制作數字電影等等。但電腦在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不少煩惱。有時電腦用着...
2025-04-14
戰神諸神黃昏新模式
戰神諸神黃昏新模式
《戰神:諸神黃昏》各版本價格公布,北京時間7月15日晚10點開啟預購,PS4版可額外付100港币升級為PS5版本。普通版(數字/實體):568港币(PS5)|468港币(PS4)如果您在發售前購買《戰神:諸神黃昏》,您将收到克雷多斯蘇雪盔甲...
2025-04-14
cad打斷與分解
cad打斷與分解
CAD中分解和打斷的區别在很多地方都有介紹到,理論上就幾種區别,但實際操作中其組合應用可能對有些同學而言不是那麼清晰,現就其理論區别及在某個構件中的組合應用進行詳細闡述如下,如在圓中的組合應用中。1、CAD中分解和打斷的區别:①打開方式不同...
2025-04-14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