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是北宋著名詞人,有一部《張子野詞》傳世,其中收錄了160餘首作品。在這些作品中《天仙子》的知名度最高、流傳度最廣。這首《天仙子》有一個序,交代了張先的寫作時間,寫作原因。張先賦閑在家,托病不去赴宴,忽然來了靈感就有了這首詞。張先這個人十分孤傲,在官場上僅僅當過一個掌管文書的小吏,就是因為他的驕傲,在仕途上一直不得志。
這首詞先從感傷春天寫起,聽歌喝酒很容易陷入情緒化之中。《水調》是旋律傷感的曲子,聽着這樣的曲子,聯想到春天逝去,愁腸百轉,的确很容易引起情緒的變化。邊聽邊喝的結果就是喝醉了,喝醉了當然要睡覺休息,睡醒之後,才發現依然沒有擺脫愁緒。張先自己給出的原因是“送春春去幾時回”。用一個問句當作答案,不是張先沒想好,而是他不想說。
通過春天的離去很容易聯想到青春的逝去。一年四季周而複始,春天還會回來,但青春一去不返。所以張先開始追憶自己的青春,看看他這幾十年來到底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張先寫這首詞的時候五十多歲,處于這樣一個不上不下的年紀很尴尬。想要再有作為,恐怕力不從心;如果此生平凡,又會心有不甘。張先用了兩個動作描寫他的糾結,在“臨晚鏡,傷流景”中讓人看到了陷入迷茫之中的他自己,引發出往事不堪回首的喟歎。
張先到底醉沒醉、醒沒醒已經不重要了,他開始完全走心交流。詞的下阕開始描繪庭院池塘小景,将傷感進一步宣洩出來。“雲破月來花弄影”簡直是神來之筆,一個“弄”字境界全出。王國維專門評論過這個動詞,首先弄字帶有拟人的手法,弄的主語是花,相當于把花當成了人。
其次,春天可以回來,花兒可以再開,但是明年再開的花,絕對不是今年的花。這句話中見不到傷感的詞,也看不到愁楚的詞,無論誰看了卻會傷感。僅有傷感還不夠,“花弄影”又讓傷感之中有了一點點俏皮靈動,哀而不傷說的就是這種意境。其實整首詞到這裡已經把感情表達到極緻,以後的字句都是圍繞“花弄影”繼續提升詞中的美學境界。
張先自己也很滿意這首詞,他說,他應該叫張三影。他寫過三個與“影”字有關的名句,分别是:“雲破月來花弄影”、“浮萍斷處見山影”和“隔牆送過秋千影”。張先原本是寫自己的迷惘,當他恰當運用“影”字之後,讓這首《天仙子》有了美學史上的崇高地位。 |
(來源:網絡 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