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除夕了!
你打算吃餃子不?
傳說中的餃子
北方人舌尖上的白月光
各種節日
都讓餃子安排得明明白白
入伏?立冬?
冬至?小年?
除夕?大年初一?大年初五?
别問,問就是吃餃子
為了順理成章地吃餃子
北方人發揮出驚人的語言創造力
各種單押雙押拿捏得死死的:
“送行的餃子迎客的面”
“餃子就酒,越吃越有”
“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倒着”
“喝了餃子湯,勝似開藥方”
所以,餃子到底好在哪?
給北方人一張餃子皮
他們能包了全世界
有句俗話說得好
不好吃的餃子
基本沒有
但好吃的餃子
各有各的好吃
東北餃子的靈魂是酸菜
大缸腌出來的大白菜酸爽夠勁
豬肉餡得選稍微肥一點的
大餡餃子出鍋時熱氣騰騰
那家夥,嘎嘎香
要說各種海鮮餃子
山東絕對是扛把子
黃花魚、墨魚、鲅魚
皮皮蝦、蝦仁、海蛎子
各種水裡遊的都能變成餃子裡包的
最特别的要屬海腸韭菜餡
一口咬下去,太“恣兒”了!
京津冀葷素全能
肉三鮮、素三鮮
豬肉白菜、豬肉茴香、豬肉豆角
牛肉大蔥、羊肉胡蘿蔔
韭菜雞蛋、西葫蘆雞蛋
……
各種搭配來者不拒
到陝西必得嘗嘗酸湯水餃
餃子好,湯更好
一大碗熱乎乎地吃下去
整個身子都暖了起來
新華網 劉嬌 攝
除了以上這些常規操作
還有很多驚喜是你不知道的
你永遠也猜不到下一個餃子裡
包的是麻辣小龍蝦、西紅柿炒雞蛋
西瓜皮還是辣條
……
吃餃子這件事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
餃子和馄饨
并沒有嚴格的區分
北齊顔之推曾說:
“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
證明這個時候
雖然頂着“馄饨”的名字
但現在的“餃子”已經形成
而且頗為流行普及
漢、三國時期的餃子。重慶豐都林口墓地出土庖廚俑。
後來
餃子逐漸有了
諸多區别于馄饨的專有名稱
如唐代的“湯中牢丸”
宋元時的“角兒” “扁食”
明清時期的“水角兒” “湯角” “煮饽饽”
唐代的餃子及點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出土
北方人吃餃子
“理直氣壯”
天冷?得吃餃子啊!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民間傳說餃子由醫聖張仲景發明
是為了治療在冬季會出現的耳朵凍爛情況
冬至吃餃子成為習俗
就是因為人們希望平安過冬、不凍耳朵
新華社發(趙東山 攝)
天熱?那也得吃餃子啊!
“頭伏餃子二伏面”
入伏天氣炎熱
人就容易覺得疲乏倦怠、食欲不振
已經這麼辛苦了
總得吃點好的犒勞自己
想增加食欲那就得屬餃子了
新華社發(周遊 攝)
除夕?那必須是餃子啊!
“餃子”寓意“更歲交子”
“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
預示新舊交替,來年吉祥
從營養角度來看
餃子的綜合指标也很好
有肉有菜有澱粉
營養元素均衡
更有餃子湯搭配幫助消化
北方民諺叫做“原湯化原食”
餃子的味道
是家的味道
其實,對于北方人來說
餃子早就超出了食物的意義
成為了一種情結
包餃子是一項全家人都參與的活動
一般是家裡的長輩弄餡兒
次一輩的擀皮兒
小輩一起包
尤其是冬天
窗外寒風呼嘯
屋裡暖意融融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
餃子餡散發出誘人的香氣
大人們閑話家長裡短
孩子們拿着一小塊面團就能玩好久
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這種溫馨的感覺
名字就叫“幸福”
吃餃子的記憶也動人
新出鍋的餃子裝滿盤子
淡淡的白煙籠罩裡
急忙忙夾出來一個
顧不得燙就往嘴裡送
一口咬開
四溢的湯汁刺激着上牙膛
餃子還含在嘴裡
隻能含混地說着“好吃”
而旁邊的家人
一臉嗔怪與寵溺
卻早就掩不住嘴角的笑意了
新華社發(王薇 攝)
長大了離開家
餃子就變成了一種安慰
無論生活遇到什麼挫折
心頭總有一個依靠:
大不了回家去
吃一頓媽媽包的餃子
就什麼都忘了
說到底
過節圖得是高興,為得是團圓
吃什麼不重要
陪誰一起吃
才是最重要的
今年春節你和誰過?
年夜飯打算吃點啥?
趕快留言說說
堅守崗位正在糾結明晚吃
紅燒牛肉、香菇炖雞、蔥燒排骨、鮮蝦魚闆
泡面
的小編
在評論區等你
來源:新華網微信公衆号
監制:劉洪 牟彥秋
作者:董靜雪
編輯:梁甜甜
校對:貴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