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詩雲:春江水暖鴨先知,竹外桃花三兩枝。滿地那啥啥啥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末句的意思是,海中的河豚到了順流而上在長江中繁衍生息的時候了。此時的河豚最為肥美,過期不候。這大概是孔子“不時不食”的最好诠釋。
黃鳍東方鲀
青島海域也有“河豚”,至少我見過黃鳍東方鲀。不過,國家隻允許經營人工養殖的紅鳍東方鲀和暗紋東方鲀,“黃鳍”在禁售之列。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要命的最是蠱惑人心,河豚之盛名多半建立在其風險之上,并不值得冒死嘗試,還是吃點尋常魚類比較妥當。比如本篇的主角“開淩梭”,也是像河豚一樣嚴格遵循時令的極緻美味。
青島水産市場的“開淩梭”
所謂“開淩梭”,即春暖冰開後捕獲的第一波梭魚,其捕撈期十分短暫,僅限于春分和清明之間。這段時間的梭魚魚肉緊緻、鮮美無比,堪稱“開春第一鮮”,不少老饕一年就等着這幾天大快朵頤。民間對開淩梭美譽甚多,“吃了開淩梭,鮮得沒法說”算是寫實的,像“甯舍姑娘腿,不舍梭魚嘴”就浮誇得狠了,和“拼死吃河豚”一時瑜亮。
姐妹二人梭對梭
“開淩梭”一般情況下指的就是梭魚,正式寫法應為鮻或梭鲻,學名Mugil soiuy,鲻形目鲻科鲻屬,但也有人寫成Liza haematocheila,列為鲻科鮻屬,這裡暫取前者。此魚的腦袋比較特别,頭寬顯著大于頭高,好似被踩扁了一樣。除魚頭有點二愣子氣質之外,總體上應該算清新俊美,其鱗片銀光閃爍,身體線條簡潔明快,外觀上略呈梭形,梭魚之名即由此得來。
家常燒梭魚
梭魚本為大路貨,“開淩梭”之所以備受推崇,與其生活習性密切相關。此魚主要以底層泥沙中的藻類為食,具有強烈的土腥味兒,平時并不為人們看重。但它會在冬天遠遁大洋,僅靠體内養分熬過漫漫長冬,如同辟谷修仙,而春分後擁至近海的梭魚尚未采食,其肉質最為上乘,腥味兒全無,甚至可略去刮鱗剖肚等繁文缛節,直接上鍋烹饪。
有人認為,對于一條鮮活的海魚來說,清蒸才是對它的最大尊重。誠哉斯言,一般新鮮度高的海魚以清蒸為宜,可以最大程度保持其先天美質,像上圖這樣濃油赤醬、辣椒伺候,未免有些用力過猛,有暴殄天物之嫌。但梭魚卻不是一般魚類,它是二般的,其魚肉中肌紅蛋白含量高,味道較為濃重,吃起來不太像魚肉,清蒸未必适合所有人的口味。
鲻魚的脂眼睑。拍攝者:李昂杜父魚
對于狂熱追捧“開淩梭”的青島人民來說,此名詞并非單指梭魚一種,在很多時候也包括鲻魚/Mugil cephalus。鲻魚和梭魚非常相似,生活習性和季節特點基本一緻,外貌也像孿生兄弟一樣難以分辨,比較明顯的區别在它們心靈的窗戶上:鲻魚的眼睛相對較大,有脂眼睑,就像半透明的眼罩;而梭魚無脂眼睑,且其眼睛呈橘黃或紅色,故梭魚又叫“紅眼鲻魚”。
鲻魚
鲻魚古稱“子魚”,在曆史上比梭魚更有名,有一個“青換子魚”的典故,摘錄如右:秦桧之夫人,常入禁中。顯仁太後言近日子魚大者絕少。夫人對曰:“妾家有之,當以百尾進。”歸告桧,桧咎其失言,與其館客謀,進青魚百尾。顯仁拊掌笑曰:“我道這婆子村,果然!”蓋青魚似子魚而非,特差大耳......伴君如伴虎,一場大禍靠裝傻消弭于無形,也說明了鲻魚自古為皇家貢品,不可小觑。
攝于即墨鄉下
在青島水産品市場上,偶爾還有一種“香梭魚”,如上圖所示(本篇唯一一張本磚家拍的照片)。這種魚和梭魚并沒什麼親戚關系,其正名為長蛇鲻/Saurida elongata,雖然以鲻為名,但卻是燈籠魚目狗母魚科的,和鲻魚相去甚遠。和慣常素齋的鲻魚不同,長蛇鲻是兇猛的水下掠食者,以更小的魚蝦為食。此魚味道一般,細刺較多,不建議食用。
真梭魚假梭魚就介紹完了,眼看着清明将至,想嘗鮮的可得抓緊。須知時不我待,轉眼就得等明年了。Ov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