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每天五分鐘身體素質訓練?一、小學時期學生生理、心理特征,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小學生每天五分鐘身體素質訓練?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生每天五分鐘身體素質訓練
一、小學時期學生生理、心理特征
(一)少兒的生理特點
由于少兒生長發育過程的階段性、不均衡性,身體素質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呈現出不同的變化特征,隻有掌握這些特點,才能有助于教師采用合理的訓練方法。小學時期的課餘訓練運動量的安排應該以量的積累為主,強度要小。少兒訓練時雖然很易疲勞,但機體代謝旺盛,休息後體力恢複也快。
(二)少兒的心理特征
良好的心理素質必須從小培養。少年兒童天真直爽、好勝心強,常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碰到挫折和又容易情緒低落,感情比理智占優勢。少兒運動時易興奮,抑制過程較弱。他們的神經系統對負荷的反應敏感,模仿能力強于理解能力。
在安排小學生田徑訓練時,既要遵循訓練原則,又要考慮少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訓練原則及内容應與少年運動員的訓練特點一緻,并按一定的結構制定相應的田徑訓練計劃,使訓練工作更符合實際,把握訓練規律,防止運動損傷,使孩子們身體得到健康發育,身體素質協調發展。
二、抓好身體素質增長的“敏感期”
“敏感期”即生命體内的某種潛在能力,隻有在其生命某一特定時期中,由于外界環境恰好提供了某種刺激,才能使之得到最好發展。這種關鍵期在小學時期表現較為明顯,根據不同項目,出現的時間也有早晚,随着時間的推移,以後逐漸減弱。
小學時期素質訓練與敏感期緊密聯系。小學生在不同年齡會出現不同的身體素質增長特别快的現象。應掌握敏感期增長規律,對小學生進行科學适當的動作能力幹預,促使他們參與更多的體力活動。訓練的有效性取決于教師對學生年齡與生理機能在不同年齡發育特點的理解程度。敏感期的訓練可促使健康水平與訓練水平在自然增長的基礎上更快提高,加速運動技術水平的學習、掌握與提高,為艱苦的專項訓練做好身體素質的準備。
三、小學生身體素質訓練方法
身體素質指人體的基本活動能力。在小學時期,身體素質自然增長的速度快且幅度大。少兒時期身體素質的增長階段有一定的次序:速度素質最先,耐力素質次之,力量素質最晚。應根據少兒時期不同身體素質的增長規律,通過田徑、球類、體操、遊泳、遊戲等項目進行合理的身體練習,可使身體素質得到快速的發展。
速度、耐力、力量等素質在運動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促進與相互制約的關系。隻有那種将身體素質訓練與“敏感期”融為一體的練習方法才是最重要、最有效、最經濟、最科學的練習方法。
(一)速度
兒童少年時期的運動素質訓練,運動協調性與速率的發展是第一位的。7~13歲時是提高跑速最快的時期,而10~13歲期間尤為突出,增長值最大。在速度基礎訓練階段,經常采用的手段以活動性遊戲如球類、短段落跑、接力跑、各種跳躍練習、體操技巧練習等為主。這樣可以使他們在不經意的心理狀态下進行訓練,既提高了速度,又保持了其自然、輕松、合理用力的動作結構。
步長和步頻是構成跑速的主要因素。步長主要取決于力量,步頻主要取決于協調性。兒童從7歲起,步頻自然增長,13歲後下降。在阻力較小時,動作頻率主要決定于協調性。因此,應在協調性最佳發展期進行增加步頻的訓練。9~12歲是協調性發展的敏感期,7~13歲步頻也随之自然增長。因此,在此階段可以對少年兒童進行提高步頻的訓練。
發展反應速度通常采用在運動中聽信号起跑練習或看标記迅速改變動作方向與方式的練習。在少兒神經系統發育完善後訓練方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二)一般力量
小學生力量發展第一個階段為7~9歲,此時要注意盡可能在輕負荷的狀态下,通過調整運動的距離、動作幅度、速度、運動量等去取得相對應訓練效果。10~13歲主要是發展全身各部位的一般力量,通過肌肉内協調的改善來發展力量。不宜進行單一的力量練習,而應着重發展速度力量。在10~13歲期間,力量練習要與發展柔韌性、靈活性結合起來。在此階段重點發展全身的肌肉,強度與量不宜過大
力量訓練中應高度重視各種跳躍力量練習,杜絕杠鈴挂帥,采取體操運動的技巧與跳躍練習培養少年對身體的控制與支配能力,促進身體素質全面發展。力量的安排要小,且全面。負荷的安排應該以克服自身體重為主。
徒手鍛煉也可發展肌肉力量。小學生在發展力量素質時,一定要以克服自身體重的練習為主要形式,如跳繩、跳低欄架或橡皮筋、蛙跳、台階跳、跨步跳、高擡腿、弓箭步、仰卧起坐、俯卧背起、提踵等各種練習。
(三)有氧耐力
少兒時期10~13歲期間應該以發展有氧耐力為主,聰明的教練員會抓住孩子的敏感期,此階段大量安排有氧耐力的訓練,來提高心血管系統與呼吸系統的功能。
速度訓練一定要在堅實的有氧訓練的基礎上進行,特别是對少年兒童更要慎重,大強度的無氧訓練對他們是無益的,要注意加強他們的基本素質、内髒和支撐器官功能以及基本技術的訓練,随着年齡的增長逐漸提高無氧耐力訓練。
根據少年身體特點,不應急于大力發展速度耐力。應當首先重視耐久力的訓練,通過耐力訓練增大心髒容量,提高他們的内髒功能,随着身體機能的不斷強化和訓練水平的不斷提高。逐步增加速度耐力訓練的比重。
循環系統和代謝系統的機能是決定少年兒童耐力的因素,影響青少年耐力素質的生理因素主要有最大吸氧量、最大肺活量、血紅蛋白與肌肉的組織成分等。
耐力素質在學生10歲時首次提高,13歲時再次出現大幅度的提高,16歲時有本質的提高。
(四)柔韌
少兒時期柔韌性最好,可塑性大。10歲以前,骨骼、韌帶柔韌,富有彈性,關節活動範圍大。這時,應多做柔韌性練習。女孩比男孩的柔韌性要更好,柔韌性随着年齡的增長而下降。肩關節的靈活性提高至12歲,髋關節的靈活性提高幅度最大時期是7~10歲,此後提高的速度放慢。任何項目對少兒運動員的柔韌訓練都要考慮本專項需要并适可而止,以免幹擾其他素質的發展和影響運動員體型的正常發育。
各種拉長肌肉、肌腱與韌帶練習,都是發展柔韌性的良好方法。通常采用各種壓腿、坐姿體前屈等練習。
(五)靈敏協調素質
9~12歲是小學生發展一般協調能力的最佳時期,女孩的靈活性明顯高于男孩。可以多選擇有利于發展對突然信号的反應能力、節奏感、對時間的感覺能力、對空間辨别的能力、以及平衡能力等一般靈活性的訓練方法。
跑步練習時的協調放松能力要注意從小培養,要通過各種途徑去提高神經肌肉的應答能力。在進行練習時,都要強調動作的協調放松,不要破壞其自然性,要時刻注意體會技術和節奏,形成自己正确的技術結構,才能充分挖掘運動潛力。
跳繩,需要手腳與眼睛的相互配合考驗頭腦與身體協調性;籃球拍球、足球颠球,鍛煉協調性與專注力。
(六)平衡能力
發展平衡能力的最佳時期是6~8歲。機體的平衡主要是機體的位移、起伏、旋轉、加速及空間位置等,而肢體的平衡則主要是完成動作過程中肢體的位置的控制。
通過閉眼單腳站立練習增強靜态平衡能力。練習時,學生閉眼,用習慣腳站立,并擡起另一隻腳,使小腿緊靠在站立腿的膝關節部位,在此練習過程中不能睜眼。
(七)注意力
注意力是指人的意識或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與集中。一切心理活動都是在一定注意狀态下進行的。體育運動可以提高少兒執行功能,促進大腦終生發展,提高少兒認知的健康發展。
四、身體素質教學的内容
①對時空的認知:快慢、遠近、前後、左右、高低的概念等。②移動能力:走、跑、跳、跨越等。③體操教學:課間操、團身與伸展、轉體、前滾翻等。④運動思維:運動時合理分配體力、用力程度以及動作協調放松、緩沖、躲閃、賽前調整心态等。⑤運動時學生之間的的關系:領跑與跟随跑、圍繞、個人與集體的概念等。⑥物體控制能力:乒乓球的接、發球、削球、吊球、扣球;足球、籃球中的運球、傳球;排球的發球、墊球;田賽的投擲等。
教師應重視小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與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使孩子們達到成長中應具備的體力活動水平。學生隻有具備一定的運動能力後,才會在今後的體育運動中獲得相應的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