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十六,十七,十八……
終于,可以一口氣連踢十八個毽子了,不用想,心裡還是有點兒小興奮的。
上一次,最多踢了十四個。
上上一次,十一個。
上上上一次,八個。
上上上上次,三個。
你看,照這樣推演,專家說的十萬小時定律沒準兒是真的。别看我運動天賦一般般,可勤能補拙嘛。
更何況,我的夢想也不高,才不要什麼成名成家,能連着踢上百十個就足夠了,另外,再會點兒花樣更好:盤踢,外拐,斜踢,膝蓋踢,繞背,穿孔,打跳……
說起來毽子,可一點兒也不陌生,小的時候不光在踢,還自己做呢。兩個銅錢,一小截塑料管,再加上幾根雞毛,就是一個雞毛毽子了。
很多農村裡出來的娃都有類似體驗吧:
奶奶殺雞采羽毛,紮成毽子跳撒嬌。
高低左右踢飛鳥,繞體停肩上發梢。
我是沒什麼耐心的,也對它說不上有多熱愛,踢毽子水平一般,馬馬虎虎三五個就是極限,做毽子的水平也很不湊合,費勁吧啦做出來的不是歪着,就是還沒踢就想散架。
放眼周圍,好像也沒遇到過什麼所謂的高手,大家都是說起來會,踢起來也就那麼幾下。或者,有人深藏不露?反正我是沒見過可以踢很多很多,花樣也很多很多的人。
那時候玩得多的是跳皮筋,不管高矮胖瘦,個個身姿矯健,就說我吧,跳個一米多也是很容易的事。
誰知風水輪流轉,到了現在,踢毽子倒成了公園裡一項亮眼的健身項目。看三五個人圍一圈,把毽子踢得啪啪作響,上下翻飛,就忍不住一陣懊悔,小時候怎麼就沒好好親近過它呢?
是的,是眼饞了。看别人踢得好,踢得妙,就跟着心癢,手癢,腿癢。心動不如行動,趁着有空,到附近商店買了毽子,外加兩個羽毛球。
現在的毽子多是量化生産,跟以前的比少了很多的個性。千篇一律的硬毛,在又粗又矮的管子裡,彎曲成相似的弧度,四個為一組,規規矩矩,硬硬朗朗朝向四個不同的方向。
如果不是中間穿插着的四根軟毛,平添了幾分柔軟,和随性,這可也太死闆了。
以前很壕的,都用銅錢做底座,現在則清一色換成了一些塑料軟墊,和大大小小的飲料罐裁成的圓形,它們大大小小地有序,或者随機排列成一摞。
一分價錢一分貨,一起買了兩個毽子,一個五元,一個三元,拿回家先踢了五元了,三元的那個就再無法入眼。記得買的時候,可是除了價格,再沒覺着有什麼不同。
你若問我一次踢十八個是什麼水平、級别,不用多想,依舊菜鳥呗。我很坦然這個自我評價。
講真,踢毽子作為健身的一種,是很受年齡限制的,據說四十五歲之後就盡量不要踢了,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增加些運動傷。得不償失。
另外就是看一些科普,說到經常踢毽子,有可能造成兩條腿粗細不一,這個比較恐怖,畢竟女性嘛,夏天裡還是以裙子為命的。不過,且穩住,我覺得自己隔三差五踢上那麼一會兒的運動量,大概是不用想這麼多的。
我不介意以後能練成怎樣,享受過程,放下手機,投入到一段段運動的快樂裡,就足夠了。
其實啊,這些天來最有成就的事不是單單踢個毽子,而是它好像引發了運動多樣化的心理渴求,跑步,打羽毛球,跳繩,等等,最最關鍵的是,一并拉着家人進入了健身的隊列。這也是目前唯一能為他們做的,并能牽扯到意義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