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問題對于家長來說,永遠都是壓在心口的一塊大石頭。
- 寶寶遲遲不開口說話,怎麼叫也不會,
- 很多孩子到了3歲還不會說話,
- 4歲了還不會叫爸爸媽媽,
- 5歲了連幼兒園都去不了。
- 無法與人正常交流,還能上小學嗎?
很多家長都有相似的經曆
盡管家長在家努力自學各種溝通方法,但往往收效甚微,于是求助專業訓練機構。可幹預半年後, 别人家的孩子進步很大,有的甚至隻需要幾個月就完成語言康複,而自己家的寶寶卻原地踏步,不見效果。
本以為短時間的語訓能讓孩子好轉,能讓孩子上幼兒園、上小學,擺脫家庭負擔,擺脫被人歧視的眼光。
天天在微信群裡,一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進步神速,就擔心是不是老師教得不好,要不要換個老師······。越急越想走捷徑,甚至天天追着讓老師趕進度,恨不得要求老師一節課當兩節課上。
很多父母帶孩子康複的經曆是很曲折的,花了一年時間,換了兩三個機構的常有,費勁了人力财力,給孩子找了個康複機構,發現那些機構的康複訓練方法似乎不太管用,已經投入了那麼時間、精力,如果被浪費了,就更着急了。就更像去尋找新的出路和捷徑。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
非常理解父母的心情,當發現孩子出現問題時,都希望孩子能馬上好起來!但是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都不一樣,差異很大,所以幹預的效果和速度也同樣有很大差異!
很多家長在孩子沒出語言的時候心急如焚,認為孩子能開口說話就萬事大吉。想當初,我們也是這樣。但是當孩子剛能夠開口說話,家長馬上又會急着問,孩子什麼時候能正常對話,等三字詞,五字詞的短語出來了,家長又會問什麼時候能自己講故事······。
孩子從閉口不言到發音模仿,似乎很簡單。但想從語音到語義,從被動語言到主動語言,需要一個語言發展的“質變”。正常的孩子尚且需要1-3年的正常學習時間,對于語言發育遲緩兒童來說,更需要積累。很多孩子學會說話,被動語言也能夠說出短語,但就是卡在主動表達這裡,遲遲看不到進步,就是這個原因。
為什麼同樣幹預,你的孩子沒有效果?
1、懷疑自己,理性面對。
為了孩子自學語音病理學知識,是對的,但不要因為随便看了點資料、就覺得完全了解了語言康複整個領域,覺得自己為孩子選擇的方案都是最好的。一旦孩子遲遲不見進步,很多家長覺得不是自己選擇的失誤,而是孩子自身能力不夠。
2、康複大計,先過學習關。
手裡不富裕的家長,最值得投資的就是自己,除了機構必須支出的費用,其實緊跟老師的步伐,多配合,多請教,從老師哪裡學到的康複知識,肯定是最适合孩子的,這比去其他地方海底撈針,甄别優劣強得多,無形中就為自己省了很多時間和金錢。
3、别走捷徑,别偷懶
你走的捷徑可能都是未來的彎路,語言病理學發展200多年,很多疑難的臨床案例,至今都未曾解決,無數科研學者都在研究最佳的訓練方法,你從别人家孩子哪裡借鑒來的康複經驗,未必适合你的孩子,白天老師按照計劃進行訓練,晚上家長按照自己琢磨出來的方法訓練,你覺得可行嗎?如果方向錯了,1 1≠2。千萬别在孩子的康複過程中開倒車。
4、放平心态,關注孩子本身
不要羨慕那些先康複的孩子,都是語言發育問題,但類型和程度不一樣,意味着起跑線不同,不同的孩子,訓練方法不一樣,所用的課時也會有很大差異。另外,孩子自身的性格,學習能力,專注度、年齡優勢等等,都是影響康複時間的因素。
5、别輕言放棄
遠離各種負面信息,别人家孩子沒有康複成功,不代表自己的孩子沒有希望,不要讓他們的經曆澆滅自己的信心,很多時候,那些放棄的家長,不是因為孩子的能力差而放手的,而是被打擊失去了信心,你需要的是和你一起關注孩子健康,一起探讨家庭輔助訓練,幫助老師一起完成康複的家長。記住,任何時候,和學習型 實踐型的家長在一起,永遠是最好的選擇。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想要提升孩子的言語能力,除了專業的訓練,家長也要緊密配合老師,完成一些家庭輔導作業,語言康複一定要機構 家庭,兩條腿走路,在生活中多創造溝通的機會,隻要不放棄,我們的孩子是有機會像普通孩子一樣說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