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身加強與防撞結構包括哪些?
- A柱
- B柱
- C柱
- D柱
- 橫縱梁&輪旋
汽車防撞結構可以概括為:四梁六柱,四梁八柱!——防撞梁分别為橫梁與縱梁,不過“四梁”指的前後與兩側的縱梁,防撞橫梁起到的主要是中低速碰撞的保護作用。一般采用雙層輥壓弓形結構的防撞梁可以承受較輕程度的撞擊以保證不變形,在嚴重沖擊中知識起到緩沖與傳導作用,傳導過程參考下圖。
在重度撞擊或兩側車頭的撞擊中,橫梁并不能起到絕對保護作用,而是在破損後将撞擊力傳導至與縱梁連接的金屬吸能盒。撞擊力小則會隻壓扁吸能盒,撞擊力大則會通過縱梁萬車架傳導。不過這是有先決條件的傳導流程:防撞橫梁的車頭覆蓋面充其量為60%~65%,與橫梁連接的兩個錨點也自然也在偏中間的位置,也就是說車頭的兩側如接受直接撞擊似乎沒有保護,是不是呢?
輪旋&A柱
參考CIASI中保研的正面25%偏置碰撞測試,其撞擊的位置正是防撞橫縱梁的保護盲區。但是總有些優秀的汽車在這一角度的碰撞中能夠保證安全,原因在正與輪旋與A柱的加強。輪旋位置是連車身主體結構與車架的連接,理論上這一金屬結構并沒有足夠強的防撞保護能力,但如果進行适度的加強則能夠一定程度的緩沖撞擊,這一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結構,不過僅依靠輪旋還是靠不住的。
在撞擊中輪旋擠壓變形之後,撞擊力會沖擊到防火牆并傳導至車架。而A柱是第一接受沖擊的位置,且A柱并不單純指前檔兩側的鋼構,車門前方的結構也屬于A柱;隻有A柱整體的強度足夠高才能保證車架不變形,如果強度不夠高則會出現撞擊力擠壓導緻車架潰縮,随着而來的是車輛内部的中控台後移擠壓柱駕駛員的腿部,方向盤的轉向柱深入内部連帶方向盤飛起,運氣好可以偏向一側、運氣不好則有可能直接擠壓到駕駛員的上半身。
綜上所述:汽車正面或正面40%的碰撞,起到主要保護作用的是防撞橫縱梁,以及設計有下沉功能的發動機與車架。汽車兩側25%的碰撞起到保護作用的是A柱與輪旋,反之則是後橫縱梁與C柱或D柱的區分保護(SUV/MPV等車型有D柱),所以對于汽車而言A柱的重要性不亞于一般理解的防撞梁,能在碰撞測試中折斷A柱的汽車要慎重考慮。
特殊車型:部分越野車可以折疊前檔,這些車是不是沒有A柱呢?理論上隻能說A柱比較短小但并不是沒有,因為在車門前方的位置還是有一些的;至于引擎艙以上的位置也不見得真沒有A/B/C/D柱,仔細觀察這些車輛内部會發現車身外殼确實沒有“柱”,但是車輛内部一定會有防滾架,指使用大量高強度與超高強度鋼打造的圓柱形金屬框架。這套框架雖然看起來有些粗犷甚至不好看,但作為與底盤或車架直接連接的保護框架,其作用實際與承載式籠式車身集成為一體的四梁八柱作用相同,隻是保護水平還是要略低一些的。
總結:汽車的“四梁6/8柱”是非常重要的安全保護結構,沒有任何理由應該在這些結構的用料方面降低成本。同時也不應該出于美觀或其他考量而降低柱的強度,特殊車型如敞篷車是對底盤進行了超高強度的加強,以看似短小(保護不全面)的結構實現高強度車身。所以這些敞篷跑車的測試成績往往還不錯,關于柱有足夠充分的理解了嗎?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責編:天和MCN
歡迎轉發留言讨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