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還有一個多月就要過去了,今年确實是十分不易的一年,汽車市場似乎也不如往年那般火熱,不過如果細想今年汽車市場上有哪些“爆款”也确實能說出不少來,諸如長安CS75PLUS、逸動PLUS、艾瑞澤5PLUS、宋PLUS、秦PLUS等等。
新車和爆款确實也挺多,但聽着這個名字總覺得有點奇怪,不論是誰家的品牌,什麼定位的車型統統都帶個PLUS,尤其集中出現在我們的自主品牌上,如果名字帶的是别的,那一定就是PRO,對了,還有MAX。
實話實說,這種命名方式不知道是不是從蘋果手機上面借鑒的靈感,要論優點,那就是把特點表述得十分清楚,比如叠代款、更強款、更大款等特點通過一個簡單的英文後綴就可以清晰表達。
但是大家也都發現了這些PLUS、PRO、MAX車型命名背後的自主品牌的一個造車思路,那就是:“多生孩子好打架!”
不僅車型衆多、更新叠代快,而且同一個車型配置繁雜,如果你點開哈弗H6的車型介紹,十七種配置絕對會讓人抓狂不已。
而這樣的瘋狂更新也會讓消費者有種“永遠都是最新款,永遠都是超值價”的感覺,在消費心理上拿捏的的确十分到位。反觀不少合資品牌産品線單一得多,更新換代也并不快,至于車型配置版本也比自主品牌分得簡單得多,大部分隻是高、中、低三個版本,十分清晰,一目了然。甚至凱迪拉克CT4隻有高低配兩個選擇。
不得不感慨,如果各個配置之間價格差異較大,那麼“加點錢上高配”這樣的消費心理相對就更難實現。而更重要的是,眼花缭亂的選擇往往給廠商和銷售方能夠帶來更多的發揮空間。
一款車型換代後一般價格會在之後的半年到一年開始逐步下降,通常以現金優惠 綜合補貼出現,(當然某些保值率過高以及過于火熱的車型除外),但如果這款車每年都以最新款的身份亮相,似乎也就沒有這個煩惱了?
即使比起去年實際并沒什麼大的變化,但稍稍改動一些無關緊要的配置就能維持住原本的售價。因此,我們會發現許多自主品牌的車型幾年間無論是平台、三大件、核心配置都沒有變化卻每年都是“全新XXX”的響亮招牌。
即使是想優惠沖沖銷量也隻需要加個飾條出個新版本,美其名曰“青春版”這樣一來,降價也降得悄無聲息,更不會像耿直的特斯拉一樣讓老車主直呼當了“韭菜”。
雖說各種命名方式在廠商眼裡都有自己的多方面考量,但缺乏創新是一定存在的,一個讓人記得住的,辨識度高的名字帶來的傳播效力是不可估量的,如果還能凸顯産品調性那更是再好不過。就比如這段時間的長城汽車全新的命名方式,家用SUV叫“大狗”,電動小SUV叫“好貓”,帶越野能力的幹脆就叫“坦克”,而皮卡就叫“炮”,占盡了二次傳播的便宜。
如果說這樣接地氣的命名方式仍有人覺得過于“通俗”,那麼近年來自主品牌命名收獲大家好評最多的恐怕就是比亞迪了。比亞迪的“王朝”系列命名不但讓人印象深刻,而且還成功地營造出了一定的高級感,朗朗上口,大氣磅礴。
車型的命名往往能夠反映出廠商和消費者的心态,到底是選擇模仿國外品牌風格,叫個什麼A幾、什麼澤,碰瓷所謂的高級感。還是在符合定位,簡單明了讓消費者記得清楚的前提下營造高級感,提高品牌影響力。這是需要想清楚的問題。
人家福特全順的“Transit”既沒翻譯成“特蘭西特”也沒直譯成“運輸”。還得講究個信達雅。
起名字,的确不是件簡單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