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就是孔伋(jí),是魯國人;是孔子的嫡(dí)孫,孔子之子孔鯉(lǐ)的兒子。
他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參(cān),也就是寫《大學》的那一位。
孔子的思想學說由曾參傳給子思,子思的門人再傳給孟子。
後人把子思,孟子并稱為思孟學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參,下啟孟子,在孔孟“道統”的傳承中有重要地位。
《史記.孟子荀(xún)卿(qīng)列傳》稱孟子求學于子思的門人,《孟子題辭》則稱孟子是子思的學生。
下面來看看其著作《中庸》第十四章:
1.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yí)狄(dí),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
這四句,也就是為人處世應該順其自然。
素富貴,行乎富貴:如果出生富貴,就做符合富貴的事兒;不要裝窮,那也顯得虛僞;明明很有錢,開輛破二手車,看到窮親戚就搶先訴苦,地主家也沒餘糧。
素貧賤,行乎貧賤:家境普通,生活就節約一些,不要入不敷出,更不要裝大款,打腫臉充胖子;為交女朋友上高檔酒店消費,國外旅遊,一夜花完所有積蓄;然後回來啃窩窩頭,足不出戶,實在沒必要。
素夷狄,行乎夷狄:明明是北方人,愛吃包子就吃包子,不要到了南方就改變自己愛好;或者從某某農村出來的, 不好意思說家鄉在哪裡。
素患難,行乎患難:在困境之中,應該想辦法解脫,不要裝作沒事兒。
2.在上位,不陵(líng)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
在上位,不陵下:處在上位,不欺淩下級;這樣會遭來怨恨。
在下位,不援上:處在下位,不攀緣上級,更不要去谄媚,以為這樣做就能夠得到好處;往往付出很多,得到其實就一點點,甚至毫無收獲,搞得自己白花時間和精力。
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自己端正自己,而不是把精力放在要求别人,那麼就沒有怨氣;因為要求别人,人家完全可以不聽你的,期待減少一些,降低一些,心裡才能夠保持平和,做到八風不動心。
3.故君子居易以俟(sì)命,小人行險以徼(jiǎo)幸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君子平心靜氣,生活簡單,等待上天使命;順其自然地做事兒。
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這句話的意思是宇宙不停運轉,人應該效法天地,依靠自己的力量,永遠不斷地前進。
小人行險以徼幸:小人冒險求本不應該獲取,不屬于他的東西,為了那個名利,铤而走險;生活總是跌跌撞撞,看上去非常不穩;有可能一夜暴富,更有可能摔得鼻青臉腫。
4.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君子素其位而行:君子安于目前位置,做他所應該做的事,可以做的事情,擅長的事情,有興趣的事情。
不願乎其外:不羨慕能力範圍之外的東西,所以能夠安全,生活也更加輕松自在。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到街上轉悠,高興地說:原來這世界上竟然有這麼多我不需要的東西。
《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的一部道德哲學著作,是儒家經典;與《大學》,《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
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标準,認為“至誠”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dǔ)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
《中庸》第十四章其餘文字: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yān)。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鹄(hú),反求諸(zhū)其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