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石灰土施工技術規範?第一章 路基灰土層通病及防治措施,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公路路基石灰土施工技術規範?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公路路基石灰土施工技術規範
第一章 路基灰土層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超厚回填1、原因分析
(1)、施工技術人員和操作工人對上述危害不了解或認識不足。
(2)、技術交底不清或質量控制措施不力。
(3)、施工者有意偷工不顧後果。
2、防治措施
(1)、加強技術培訓,使施工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了解分層壓實的意義。(2)、要向操作者做好技術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溝槽回填土的虛鋪厚度不超過有關規定。(3)、嚴格操作要求,嚴格質量管理,懲戒有意偷工者。
二、挾帶有機物或過濕土的回填
1、原因分析
(1)、路基填土中不能含有機物質,本是最基本常識,主要是施工操作者技術素質過低,管理者控制不嚴。
(2)、取土土源含水量過大;或備土遇雨,造成土的過濕,又不加處理直接使用。
2、防治措施(1)、屬于填土路基,在填築前要清除地面雜草、淤泥等,過濕土及含有有機質的土一律不得使用。
(2)、過濕土,要經過晾曬或摻加幹石灰粉,降低至接近最佳含水量時再進行攤鋪壓實。
(3)、提高施工操作者的技術素質,對路基填土加強管理。
三、帶水回填1、原因分析
(1)、由于地下水位高于路基,又無降水措施。
(2)、排水溝内蓄滿積水,未進行抽排,使得路基上的水位無法下降。
(3)、由于路基平整度較差、無橫坡或倒坡是使雨水無法排出。
2、防治措施(1) 如排除積水有困難,也要将淤泥清楚幹淨,在分層回填砂礫,在最佳含水量下進行夯實。。
(2)、應提前進行路基的降水工作,排水溝裡的積水要及時抽排。
(3)、路基橫坡及平整度要符合要求,無法排出的要用人工進行排除。
四、回填凍塊土和在凍槽上回填
l、原因分析
(1)、技術交底不清,質量管理不嚴。冬施措施未加規定。
(2)、槽底或已經夯實的下層,未連續回填又不覆蓋或覆蓋不利,造成受凍。
2、防治措施
(1)、施工管理人員應向操作工人做好技術交底;同時要嚴格管理,不得違章操作。
(2)、要按規範要求,不得回填凍土。要掏挖堆存土下層不凍土回填,如堆存土全部凍結或過濕,應換土回填。
(3)、回填的路槽如受凍,應清除凍層後回填。在暫時停頓或隔夜繼續回填的底層上要覆蓋保溫。
五、路基灰土灰劑量不均勻
1、原因分析
(1)、路基土(膨脹土)的砂化不充分。
(2)、路基翻曬時摻灰不均勻。
(3)、拌和不均勻,細度不夠。
2、防治措施:
(1)、液限較大的粘性土(膨脹土)應充分砂化。
(2)、嚴格按施工工藝進行灑灰、粉碎拌和,集中焖灰的要勤翻拌。
(3)、采用穩定土拌和機進行拌和。
六、路基灰土灰劑量不足
1、原因分析
(1)、施工單位偷工減料。
(2)、石灰堆放時間過長。
(3)、使用的石灰粉摻有大量石粉,鈣鎂含量低。
2、防治措施
(1)、确保石灰摻量。
(2)、生石灰消解後要在7-10天内及時用完。
(3)、堆放時間較長的石灰,應用彩條布或土覆蓋,使用前重新測定有效鈣鎂含量,必要時重新調整灰劑量。
(4)、使用生石灰粉時要加大測定鈣鎂含量抽查頻率。
七、不按段落分層碾壓1、原因分析
(1)、不按分段、水平、分層技術要求回填,而是随高就低,層厚不一的胡亂回填。
(2)、無法碾壓的邊角部位,放任不管。
2、防治措施(1)、要按規範要求,分段、水平、分層回填,段落的端頭每層倒退台階長度不小于1m,在接填下一段時碾輪要與上一段碾壓過的端頭重叠。
(2)、槽邊彎曲不齊的,應将槽邊切齊,使碾輪靠邊碾壓;對于檢查井周或其他構築物附近的邊角部位,應用動力夯或人力夯夯實。
八、灰土碾壓後表面松散
1、原因分析
(1)、灰土表層含水量較低,不能壓實。
(2)、灰土表層凍壞松散。
(3)、冬季覆蓋土内水分下滲,使底基層表面吸水而漲松。
(4)、灰劑量不足或石灰失效過期。
2、防治措施:
(1)、高溫幹燥氣候,碾壓過程中應适當灑水。
(2)、做好灰土過冬的防凍措施。
(3)、冬季灰土施工完成後可采用含水量較小、透水性小的土作為覆蓋層,且碾壓密實。
(4)、嚴把石灰原材關。
九、灰土表面起皮
1、原因分析
(1)、灰土含水量過大或過小。
(2)、為調整高程而貼補薄層。
(3)、碾壓未按先輕後重的原則,碾壓機具不足,碾壓不及時。
(4)、灰土拌和不均勻。
2、防治措施:
(1)、确保壓實層土的含水量均勻且與最佳含水量差在規定範圍内。
(2)、認真進行施工技術管理,及時調整每層填土厚度,嚴格按放樣線施工,不得采用貼補薄層的方法補足高程。
(3)、應按先輕後重的碾壓程序逐步壓實,按照段落配備足夠機械,保證碾壓及時。
(4)、對表面起皮層應及時清除出路面以外。
(5)、配備足夠合适的機具保證翻曬均勻。
十、路基邊緣部分壓實度不夠
1、原因分析
(1)、壓實機具未走到邊緣。
(2)、路基填築寬度不足,未進行超寬填築、超寬碾壓。
2、防治措施:
(1)、控制碾壓工藝,壓路機一定要行駛到路基邊緣。
(2)、路基按設計要求超寬填築。
十一、路基壓實度不夠
1、原因分析
(1)、碾壓遍數不夠。
(2)、壓路機質量偏小。
(3)、松鋪厚度過大。
(4)、碾壓不均勻,局部漏壓。
(5)、含水量偏離最佳含水量規定值。
2、防治措施:
(1)、确保壓路機的質量及碾壓遍數符合規定。
(2)、采用振動壓路機配合三輪壓路機碾壓保證碾壓均勻。
(3)、壓路機應進退有序,前後應重疊。
(4)、應在土質接近最佳含水量時進行碾壓。
十二、路基碾壓出現“彈簧”
1、原因分析
(1)、碾壓時土的含水量超過最佳含水量較多。
(2)、高塑性粘性土、膨脹土“砂化”未達到應有的效果。
(3)、碾壓層下存在軟弱層。
2、防治措施:
(1)、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應翻曬到規定含水量方可碾壓。
(2)、高塑性粘性土、膨脹土難以粉碎,應進行兩次拌灰并存放一段時間,使其充分“砂化·。
(3)、對産生的“彈簧”應翻挖摻灰或換填後重新碾壓。
十三、路基積水嚴重、翻漿
1、原因分析
(1)、路基表面不平整。
(2)、路基表面未設橫坡或出現反坡。
(3)、路基底面位于過濕土或翻漿土上面。
2、防治措施:
(1)、路基壓實前應整平。
(2)、路基表面應按設計設置橫坡。
(3)、清除過濕土、翻漿土。
(4)、做好路面排水,防止雨水滲入路基内部。
十四、路基出現縱向裂縫和錯台
1、原因分析
(1)、清表不到位,路基底存在軟弱層。
(2)、溝塘清淤不徹底,清淤回填不均勻或壓實度不足。
(3)、路基壓實度不均勻。
2、防治措施:
(1)、應認真清表及時查明路基底是否存在暗溝、暗塘等。
(2)、溝、塘淤泥應清理幹淨,并采用水穩性好的材料嚴格分層回填,并達到設計要求壓實度。
(3)、提高路基壓實度。
十五、灰土表面開裂
1、原因分析
(1)、碾壓含水量過大。
(2)、用土塑性指數過高。
(3)、地基沉降尚未穩定,地基沉降不均勻。
(4)、壓實後養護不到位,表面失水過多。
2、防治措施:
(1)、嚴格控制碾壓含水量。
(2)、選用符合規範要求的土料或鋪築灰土底基層,采取二次摻灰的辦法降低土的塑性指數。
(3)、地基沉降速率連續兩個月不大于5mm/月時再施工底基層。
(4)、裂縫處應加鋪土工格栅或土工織物後再施工基層。
(3)、加強養護,避免表面水分過分損失。
十六、灰土表面鼓包、爆灰
1、原因分析
(1)灰土底基層碾壓完畢後尚有過火石灰未消解。
(2)消解石灰未按規定過篩。
2、防治措施:
(1)生石灰應在使用前一周灑水充分消解。
(2)消解石灰必須通過10mm篩後才能使用。
第二章 路面水泥穩定碎石層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厚度不均勻
1、原因分析
(1)、底基層或路槽表面高程超标。
(2)、水泥穩定碎石攤鋪的鋼絲設置放樣誤差過大。
(3)、松鋪系數不準确。
2、防治措施:
(1)、對底基層和路槽表面按标準進行檢測驗收。
(2)、嚴格控制攤鋪厚度鋼絲的設置,對其高程應進行複核。
(3)、認真做好試驗段工作,及時總結施工經驗。在施工中嚴格掌握松鋪系數。
二、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攤鋪離析
1、原因分析
(1)、水泥穩定碎石運到攤鋪現場已經離析。
(2)、水泥穩定碎石骨料含量偏高,超過85%,骨料最大粒徑超過設計要求。
(3)、攤鋪機工作狀态不佳。
2、防治措施:
(1)、按設計配合比拌制水泥碎石混合料,集料級配應在設計級配範圍以内。
(2)、成品料堆應經常鏟平,避免形成錐體粗料流向堆底。
(3)、攤鋪機應調整到最佳狀态,螺旋布料器中混合料面應呈與路面平行的平面,并将布料器掩蓋。
三、水泥穩定碎石表面松散
1、原因分析
(1)、穩定碎石表面水分蒸發,含水量偏低,無法碾壓成型。
(2)、穩定碎石保濕養護不足,表面未成型。
(3)、穩定碎石表層被凍壞。
(4)、穩定碎石碾壓功不能滿足要求。
(5)、施工車輛碾壓損壞。
2、防治措施:
(1)、在氣溫高、相對濕度較小的季節施工,在碾壓過程中應适當灑水,保持在最佳含水量狀态下壓實,且碾壓時要按照試驗段要求直至壓實度符合規定為止。
(2)、對過冬的穩定碎石應采取有效防凍措施,防止表層被凍壞。
(3)、及時灑水養護,保證表面形成強度。
(4)、實行必要的交通管制。
四、水泥穩定碎石壓實度不符合要求
1、原因分析
(1)、含水量不符合規定。
(2)、壓路機質量較小,碾壓遍數不夠,局部漏壓。
(3)、水泥穩定碎石拌和不均勻,局部細料偏多,骨料偏少。
2、防治措施:
(1)、嚴格控制水泥穩定碎石混合料拌和過程中含水量,使碾壓前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2)、采用重型壓路機反複碾壓,按試鋪路段碾壓遍數直到壓實度符合規定為止。
(3)、提高水泥穩定碎石拌和均勻性。
五、路面水泥穩定碎石基層開裂
1、原因分析
(1)、水泥劑量偏大。
(2)、碎石級配中細料偏多。
(3)、基層碾壓時混合料含水量偏大。
(4)、養護不及時。
(5)、養護結束後未及時進行封層。
2、防治措施
(1)、在保證強度的情況下應降低水泥穩定碎石的水泥劑量。
(2)、碎石級配應接近要求級配範圍内中值。
(3)、加水應嚴格控制。
(4)、養生結束後應及時鋪築下封層。
(5)、宜在春末和氣溫較高季節組織施工,工期的最低氣溫應在5℃以上,并在第一次重冰凍到來之前半個月到一個月完成;并且基層表面在冬季上凍前應做好覆蓋層。
六、水泥穩定碎石抗壓強度不合格
1、原因分析
(1)、水泥劑量不足。
(2)、水泥質量等級較低。
(3)、未能保濕養護。
(4)、碎石級配、質量不符合要求。
(5)、水泥穩定碎石拌和不均勻。
2、防治措施:
(1)、選用符合質量要求的水泥,按配比增加水泥劑量。
(2)、成型後及時覆蓋塑料薄膜灑水養護,保濕養護應不少于7天。
(3)、選用級配較好的碎石材料。
(4)、提高水泥穩定碎石拌和均勻性并及時作成型試件。
第三章 路面封層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水穩層外露
1、原因分析
(1)、下封層乳化瀝青噴灑量過少或漏灑。
(2)、下封層礦料撒鋪量過少,被行駛車輪粘走。
2、防治措施
(1)、控制乳化瀝青噴灑數量在合格範圍内,漏灑處應補灑乳化瀝青。
(2)、礦料撒鋪量應足夠或稍多,在鋪下面層前清掃回收再利用。
二、下封層與基層表面不粘結
1、原因分析
(1)、水泥穩定碎石基層表面雜物未清掃幹淨。
(2)、乳化瀝青破乳凝結速度太快。
(3)、乳化瀝青的材料質量與石料粘附性較差。
(4)、不按規定的施工工藝施工。
2、防治措施
(1)、封層施工前水泥穩定碎石表面應進行清掃、水洗、風吹等工序清除基層表面浮灰和雜物。
(2)、對乳化瀝青進行破乳速度試驗,選擇慢凝乳化瀝青。
(3)、對乳化瀝青進行與石料粘附性試驗,選擇與石料粘附性好的優質乳化瀝青。
(4)、适當增加輪胎壓路機對下封層的輾壓遍數。
三、 下封層脫落
1、原因分析
(1)、下封層被行駛車輛輪胎粘結而脫落。
(2)、下封層未能将水封住。
(3)、水泥穩定碎石基層表面受凍害。
2、防治措施
(1)、加強養護,下封層施工結束一周内禁止各種車輛行駛。
(2)、提高水泥穩定碎石的施工質量。
(3)、采取各種防凍措施,避免下封層過冬而凍壞。
四、下封層滲水
1、原因分析
(1)、下封層乳化瀝青噴灑量過少或噴灑不均勻。
(2)、瀝青針入度過大,标号過低,不能形成完整封層。
2、防治措施
(1)、噴灑乳化瀝青量在設計範圍内,接縫搭接好,不漏噴,做到均勻分布。
(2)、選擇标号适中的乳化瀝青。
第四章 路面瀝青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瀝青面層厚度不足
1、原因分析
(1)、試鋪時未認真确定好松鋪系數。
(2)、施工時未根據每天檢測結果對松鋪厚度進行調整。
(3)、攤鋪機或找平裝臵未調整好。
(4)、基層标高超标。
2、防治措施
(1)、試鋪時認真确定松鋪系數,每天施工中根據實際檢測情況進行調整。
(2)、調整好攤鋪機及找平裝臵的工作狀态。
(3)、下面層施工前認真檢查下封層标高,基層超标部分應刮除,補好下封層,再攤鋪下封塵。
(4)、根據每天瀝青混合料攤鋪總量檢查攤鋪厚度,并進行調整。
二、枯料
1、原因分析
(1)、砂及礦粉含水量過高,緻使細料烘幹時,粗料溫度過高。
(2)、集料孔隙較多。
2、防治措施
(1)、細集料以及礦粉的存放應有覆蓋,确保細集料烘幹前含水量小于7%。
(2)、混合料出廠溫度超過規定時,應廢棄。
(3)、對孔隙率較大的粗集料,應适當延長加熱時間,使孔隙中的水分蒸發,但應控制加熱溫度。
三、混合料離析
1、原因分析
(1)、混合料集料公稱最大粒徑與路面厚度之間比例不匹配。
(2)、瀝青混合料級配不佳。
(3)、混合料拌和不均勻,運輸中發生離析。
(4)、攤鋪機工作狀況不佳,未采用二台攤鋪機。
2、防治措施
(1)、适當選擇小一級集料公稱最大粒徑的瀝青混合料,以與路面厚度相适應。
(2)、适當調整生産配合比礦料級配,使稍粗集料接近級配範圍上限,較細集料接近級配範圍下限。
(3)、運料裝料時應至少分三次裝料,避免形成一個錐體使粗集料滾落錐底。
(4)、攤鋪機調整到最佳狀态,熨平闆前料門開度應與集料最大粒徑相适應,螺旋布料器上混合料的高度應基本一緻,料面應高出螺旋布料器2/3以上。
四、瀝青面層施工中集料被壓碎
1、原因分析
(1)、石灰岩集料壓碎值偏大。
(2)、粗集料針片狀顆粒較多。
(3)、石料中軟石含量或方解石含量偏高。
(4)、碾壓程序不合理。
2.防治措施:
(1)、選擇壓碎值較小的粗集料。
(2)、選用針片狀顆粒含量小的粗集料。
(3)、控制碾壓遍數,以達到規定壓實度為限,不要超壓。
(4)、應按初壓、複壓、終壓程序碾壓,初壓用鋼輪,複壓用膠輪,終壓用鋼輪碾壓,碾壓應遵循先輕後重,從低到高的原則進行。
五、瀝青面層寬度不足
1、原因分析
(1)、偷工減料。
(2)、攤鋪機未調整好。
2、防治措施
(1)、做好施工放樣。
(2)、調整好攤鋪機的寬度。
六、瀝青面層壓實度不合格
1、原因分析
(1)、瀝青混合料級配差。
(2)、瀝青混合料碾壓溫度不夠。
(3)、壓路機質量小,壓實遍數不夠。
(4)、壓路機漏壓。
2、防治措施
(1)、确保瀝青混合料的良好級配。
(2)、做好保溫措施,确保瀝青混合料碾壓溫度不低于規定要求。
(3)、選用符合要求質量的壓路機壓實,壓實遍數符合規定。
(4)、壓路機應從外側向中心碾壓,且緊靠平石碾壓。
七、瀝青面層壓實度不均勻
1、原因分析
(1)、裝卸、攤鋪過程中所導緻的瀝青混合料離析,局部混合料溫度過低。
(2)、碾壓混亂,壓路機台套不夠,導緻局部漏壓。
(3)、輾壓溫度不均勻。
2、防治措施
(1)、裝料過程料車應前後移動,運料車應覆蓋保溫。
(2)、調整好攤鋪機送料器的高度,使布料器内混合料飽滿齊平。
(3)、合理組織壓路機,确保壓輪的重疊和壓實遍數。
八、瀝青面層空隙率不合格
1、原因分析
(1)、馬歇爾試驗空隙率偏大或偏小。
(2)、壓實度未控制在規定的範圍内。
(3)、混合料中細集料含量偏低。
(4)、油石比控制較差。
2、防治措施
(1)、在瀝青拌和站的熱料倉口取集料篩分,以确保瀝青混合料礦料級配符合規定。
(2)、确保生産油石比在規定的誤差範圍内。
(3)、控制碾壓溫度在規定範圍。
(4)、選用規定要求的壓路機,控制碾壓遍數。
(5)、嚴格控制油石比。
九、瀝青混合料油石比不合格
1、原因分析
(1)、實際配合比與生産配合比偏差過大。
(2)、混合料中細集料含量偏高。
(3)、拌和樓瀝青稱量計誤差過大。
(4)、承包商設定拌和樓油石比時采用生産配比誤差下限值。
(5)、油石比試驗誤差過大。
2、防治措施
(1)、保證石料的質量和均勻性。
(2)、應定期對拌和樓瀝青稱量計進行檢查标定,并取得計量認證。
(3)、調整生産配合比确保油石比在規定的範圍内。
(4)、按試驗規程認真進行油石比試驗。
(5)、保證吸塵裝臵工作正常和礦料瀝青用量的準确。
(6)、将每日瀝青用量和集料礦料用量進行計算,驗證油石比是否滿足要求。
十、泛油
1、原因分析
(1)、瀝青用量偏高。
(2)、瀝青下封層或粘層油用量偏多。
2、防治措施
(1)、嚴格控制油石比。
(2)、按設計控制下封層瀝青用量。
十一、瀝青面層平整度超标
1、原因分析
(1)、攤鋪機及找平裝置未調整好緻使松鋪面不平整。
(2)、攤鋪過程中停車待料,每次接頭處不平;攤鋪過程中随意變換速度;攤鋪機履帶下不平整;
(3)、運料車倒退卸料撞擊攤鋪機。
(4)、下承層平整度很差。
(5)、接縫處理不當。
2、防治措施
(1)、仔細設置和調整,使攤鋪機及找平裝置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态,并根據試鋪效果進行随時調整。
(2)、施工過程中攤鋪機前應有運料車在等候卸料,确保攤鋪連續、均勻的進行,不得中途停頓,不得時快時慢,做到每天攤鋪僅在收工時才停機。掌握機械特性,重視機械操作,提高機械管理水平,嚴格操作程序。履帶下要有專人進行清理。
(3)、路面各個結構層施工,均應嚴格控制好各層的平整度。
(4)、采用适當的方法處理接縫,做好拼幅和搭接的工作。
十二、瀝青面層橫向裂縫
1、原因分析
(1)、基層開裂反射到瀝青面層。
(2)、基層開挖溝槽埋設管線未認真回填,夯實。
(3)、通道沉降縫、搭闆尾部與基層結合部産生不均勻沉降。
2、防治措施
(1)、處治基層,采取防裂措施,減少基層橫向開裂。
(2)、基層開裂處、橋頭搭闆尾部和通道沉降縫處頂面鋪設玻纖網,以降低對面層的影響,減少面層橫向裂縫。
十三、瀝青表面層縱向裂縫
1、原因分析
(1)、地基沉降不均勻引起路基路面縱向開裂。
(2)、路基填築使用了不合格填料(如膨脹土) ,路基吸水膨脹引發路面開裂。
2、防治措施
(1)、加固地基,使用合格填料填築路基或對填料進行處理後再填築路基。
(2)、在裂縫兩邊各挖除一定寬度基層,采用厚度不小于20cm的鋼筋混凝土補平基層的措施進行處理,其上加鋪玻纖網處治,再鋪築瀝青面層。
十四、路面不均勻沉降
1、原因分析
(1)、軟基處理不好造成路基産生不均勻沉降引起路面不均勻沉降。
(2)、軟基處理後未待沉降穩定即填築路基造成路基産生不均勻沉降引起路面不均勻沉降。
(3)、路基清表時未發現的暗塘,造成路基産生不均勻沉降引起路面不均勻沉降。
(4)、路基或路面基層、底基層壓實度不夠造成路面不均勻沉降。
2、防治措施
(1)、按規範進行軟基處理,待沉降穩定後進行路面鋪築。
(2)、嚴格控制路基填築的碾壓以及路面基層、底基層的壓實度。
十五、橋頭跳車
1、原因分析
(1)、壓實機具不适用,使得靠近台背處回填土壓實不夠,工後沉降大。
(2)、軟基路段台前預壓長度不足。
(3)、軟基路段橋頭堆載預壓卸載過早。
(4)、軟基路段橋頭處軟基處理深度不到位,質量不符合設計要求。
(5)、回填厚度過大而引起的橋頭回填土壓實度不夠。
2、防治措施
(1)、選用合适的壓實機具,确保台背回填壓實度達到要求。
(2)、保證足夠的台前預壓長度。
(3)、連續進行沉降觀測,保證橋頭沉降速率達到規定範圍内再卸載。
(4)、确保橋頭軟基處理深度符合要求,嚴格控制軟基處理質量。
(5)、在台背畫出回填層厚線,确保回填厚度在規定範圍内。
(6)采用砂石料等固結性好、變形小的填築材料處理橋頭填土。
十六、瀝青面層污染
1、原因分析
(1)、交叉施工,運料車行駛滴油撒料造成路面被污染。
(2)、其他工程施工産生的砂漿污染。
(3)、中央分隔帶回填土或進行綠化工程時将土灑落到路面上造成路面污染。
(4)、各種施工機械柴油洩漏。
(5)、澆水産生泥水污染。
2、防治措施
(1)、實行路面交通管制,規範施工車輛行駛線路,禁止車輛滴油撒料。
(2)、邊坡、壓頂、隔離栅施工時,中央分隔帶回填土或進行綠化工程時都應在瀝青路面面層上墊彩條布隔離。
(3)、中央分隔帶澆水應噴灑,不應沖澆,或采用開溝挖坑澆水。
(4)、在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前盡可能完成會産生污染的工程。
第五章 側、平石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側、平石折斷或缺角破損
1、原因分析
(1)、預制鋼模變形。
(2)、混凝土強度偏低。
(3)、運輸側、平石時野蠻裝卸,将側、平石摔斷。
2、防治措施
(1)、注意模闆的拼裝及接封的處理。
(2)、禁止使用破損折斷的側、平石,折斷側、平石應廢棄。
(3)、禁止野蠻裝卸側、平石。
(4)、提高混凝土預制強度。
二、側、平石預制尺寸不一,光潔度差
1、原因分析
(1)、預制鋼模質量差,尺寸不一。
(2)、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振搗不夠。
(3)、養護不足。
2、防治措施
(1)、嚴格鋼模制作,保證每個鋼模尺寸一緻,形狀一緻。
(2)、選擇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加強振搗,認真養護。
三、側、平石色差較大
1、原因分析
(1)、石料和水泥不均勻。
(2)、脫模劑質量差。
2、防治措施
(1)、應将鋼模表面除鏽,采用幹淨的脫模劑,批量生産。
(2)、采用同一品種時,同一廠家的水泥和石料。
(3)、養護和運輸時注意不受污染。
四、側、平石砌築不合格
1、原因分析
(1)、未嚴格放樣,拉線砌築。
(2)、側、平石下砂漿不飽滿,塊與塊間的平順性未調整到位。
(3)、縫寬不一緻,勾縫質量差。
2、防治措施
(1)、先用儀器放樣,後拉線砌築。
(2)、應先坐漿後刮漿砌築側、平石及勾縫,保證塊與塊平順,縫寬一緻。
(3)、加強施工過程中的目測檢查,及時調整側、平石。
第六章 漿砌塊石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砌縫砂漿不密實,不飽滿
1、原因分析
(1)、砌築時未濕潤石料先幹砌後灌漿。
(2)、填縫砂漿沒有插搗密實。
2、防治措施
(1)、砌築時應先濕潤石料。
(2)、砌築時應坐漿。
(3)、填縫漿一定要插搗密實,不留空隙。
二、勾縫砂漿剝落較多
1、原因分析
(1)、砂漿勾縫後沒有進行養護。
(2)、勾縫前砌縫表面的泥土及浮漿沒清理幹淨。
2、防治措施
(1)、砂漿勾縫後要進行養護。
(2)、勾縫前要将砌縫表面的泥土及浮漿清理幹淨。
三、砌石結構剝落開裂
1、原因分析
(1)、砌石材質不合格。
(2)、砌石工程砂漿強度不夠。
(3)、勾縫質量不合格。
2、防治措施
(1)、石料應符合設計規範規定的類别和規格,石質應均勻,不易風化,無裂紋。
(2)、施工時應取樣鑒定石料的極限抗壓強度。試樣需有代表性,嚴禁取好不取壞。同時應根據石質變化程度增加取樣頻率,并按照試驗規程認真做好試驗工作。
(3)、精心加工,保證石料的規格尺寸。嚴禁使用片石,塊石應加工成料石。
(4)、砌築采用砂漿的類别和标号應符合設計要求。
(5)、加強施工過程中砂漿的強度抽檢工作。
(6)、砂漿使用的各種材料必須符合相應的标準和規範。
(7)、認真做好砂漿的配合比工作,并嚴格按配合比施工,堅決杜絕人工攪拌,必須采用機械拌和,随拌随用,保持适宜的稠度。
(8)、施工時所采用的勾縫類别應符合設計,當設計無規定時,一般砌體宜采用平縫或凸縫,在保持勾縫質量的前提下盡量美觀大方,避免使用假縫,以防雨水侵入。
(9)、幹砌片石護坡、錐坡的勾縫宜待土方穩定後進行,除設計有規定外,一般可做平縫。
(10)、漿砌塊石(預制塊)必須坐漿分層填築,外圈與裡層砌塊應交錯連成一體,上下層豎縫應錯開距離不小于8cm。在施工中應保證砌縫砂漿密實、飽滿,每天用灌水法抽查,查出空洞,應返工重砌。
四、基礎沉降
1、原因分析
(1)、地基承載力不足。
(2)、未按施工規範要求施工、排水不暢。
2、防治措施
(1)、軟土及弱地基承載力小,沉降量大需要依據軟土層的厚度、物理力學性質、承載力大小、施工期限、施工機具等因素予以徹底處理。
(2)、嚴格施工,基樁開挖時應避免超挖,對超挖部分或松動部分應予以清除。注意在開挖後最短時間内砌築基礎。
(3)、做好排水工作,防止基礎長時間浸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