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患者做了人工膝關節置換,疼痛減輕了,身體恢複了,卻更加焦慮了。幾乎無時無刻都在擔心跌倒,擔憂的情緒甚至超過了手術前。其實跌倒的發生率并不高,國外的同行調查了15189名患者,每1000人裡發生的跌倒有15.4次。不過,還是要盡量預防跌倒,跌倒可能影響到人工膝關節,甚至有可能要經曆第二次手術。
什麼時候容易摔倒
據統計,手術後八周發生跌倒的幾率最大,其中又以手術後第一周發生最多,有意思的是,大部分跌倒發生在跌倒風險不高的患者身上,這些人往往警惕性不高,往往在感覺最安全的地方跌倒,例如自己的房間,洗手間或者馬桶上。洗手間的跌倒風險最高。
上圖可以看出跌倒的時間,可以看出每天下午的跌倒風險最高,跌倒的方式向前和向後各占半,跌倒的原因以絆倒和滑倒為主。
跌倒的原因首先是人的本體感覺,例如閉着眼就知道自己的身體在幹什麼,能準确地把食物放進嘴裡。走路隻需要下意識的邁動步伐就不會摔倒。然而一旦安裝了人工關節,它并不屬于身體的原生器官。本體感覺也随之變差,患者必須有意識地控制它,才能掌握身體平衡。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就像踩了一隻高跷,雖然實際上難度沒有那麼大,但患者也需要時間去适應和控制它,達到和身體合二為一。因此,有些患者因為害怕摔倒不走路鍛煉,其實弊大于利。
第二個原因是肌肉無力,嚴重的骨關節炎患者普遍經曆了長期的疼痛,為了避免疼痛長期不運動,做手術前腿部肌肉已經嚴重無力,已經出現了萎縮。然而人工關節必須由自身的肌肉驅動,肌肉對關節還有穩定作用,其中以股四頭肌最為重要,手術前許多患者走路擺動嚴重,就是它的問題。肌肉無力容易跌倒,但不鍛煉肌肉就更容易跌倒。
第三是太緊張,怕什麼來什麼,适度的緊張能使人集中精力,但過于緊張就可能适得其反。有些患者過于緊張新膝蓋,幹什麼都過于小心翼翼,墨菲定律有一條,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當您太過緊張,全身的血管和肌肉可能收縮痙攣,引起身體缺氧,肢體平衡和定向力減弱,如果是老年患者,就更容易摔倒。
如何預防跌倒
避免摔倒風險的最有效方法,首先是謹遵醫囑,進行科學和系統的康複鍛煉。另外在生活細節上也要注意。
- 穿防滑鞋底的低跟鞋。
- 走路時除了拐杖,手裡不要拿其他東西,以獲得更好的平衡。
- 上下車時要格外小心,注意保持穩定
- 避免在潮濕、結冰的路面上行走。
- 确保你的家有充足的光線,尤其是洗手間。
- 清理家中的雜物,地闆上不要有障礙物,例如鞋,玩具,生活用品。
- 堅持進行力量和平衡練習。
根據一份研究報告,手術後跌倒的患者,有23%可能需要進行二次手術。倒也不必過于擔心,有些患者雖然不慎跌倒,但并沒有影響人工關節穩定性,總之注意安全的同時,還是要堅持進行康複鍛煉。
醫學科普,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