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同時也是宰相杜佑之孫。出生于公元803年,已經屬于晚唐時期了。23歲時,杜牧以一篇《阿房宮賦》成名天下,并于三年之後進士及第,授弘文館校書郎。
然後優越的出身、順暢的仕途并未讓這位風雲一時的才俊馳騁官場,反而漸漸淪為“十年一覺揚州夢,赢得青樓薄幸名”的風流浪子。其實究其緣由,還需将其人生經曆放置在晚唐歲月的大背景下來做評述分析。
時局動亂,黨争不休杜牧生不逢時,不同于盛唐時候的貞觀長歌,在人散曲終之後,安史之亂将這個曾傲視周邊所有勢力的鼎盛皇朝重創了。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愈演愈烈,與之相伴的還有宦官監軍幹政、世家寒門黨争等諸多問題。杜牧的前半生基本都陷入了“牛李黨争”之中,被處處利用或者針對,報國無門。
自隋文帝科舉制後,尋常百姓雖然依舊處于絕對劣勢,但作為落魄世家的寒門子弟卻越來越多的跻身朝堂。李宗闵、李德裕、牛增孺等人因出身門第、内外政見之分,展開了數十年的黨争。而作為黨争雙方,又必須依賴于宦官集團的庇護。安史之亂後,除了郭子儀外幾乎再難出現忠勇卓著的統兵大将。為震懾藩鎮,晚唐皇帝往往安排身邊最為親近的宦官群體擔任禁軍統帥或監軍。杜牧在宦官幹政和黨争不休的朝局中難以立足,消減了他的志氣,少時的遠大理想也已經消磨殆盡。
生性風流,性情中人杜牧的世界觀與李白頗為相似,都會在仕途通達之時喜笑顔開,而在人生不得意時豁達飄逸。其實由于杜牧的性格本就生性風流,在經曆多年仕途挫敗之後,自然而然的選擇了一條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态度。
古代社會通常男尊女卑,故而當杜牧不得意之時,便會買醉青樓,以圖消磨時光。其實即便是進入官場之前,杜牧就已經風流之名在外流傳了。當初名流吳武陵曾向崔郾舉薦杜牧,在場還有旁人就曾說道杜牧才氣絕佳但品行不好,理由便是不拘小節,喜歡出入煙花風月之所。所幸崔郾已經看過杜牧的《阿房宮賦》,最終力排衆議,堅持力薦杜牧。
看透官場,遊戲人生晚唐的官場,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把戲層出不窮。此時的唐朝政權已經無力管控全國所有疆域。土地兼并早已促使府兵制在唐玄宗時期崩潰,取而代之的募兵制又助長了藩鎮割據的惡果。當中央需要以一支強大的禁軍維系對各地藩鎮,尤其是河北三鎮的威懾之時,卻有逐步形成了一個将禁軍和宦官群體交織在一起的利益集團。沉重的軍費壓力時刻威脅着朝廷的财政運轉,兩稅法改革雖可解燃眉之急,但卻同樣加劇了對百姓的賦稅壓力。晚唐的官場,在内外交困之下艱難前行,留給杜牧發揮的餘地其實并不多。
二十四橋明月夜
天生便是性情中人的杜牧顯然不善于在如此紛繁複雜的官場立足,他放縱自己風流行事,或許更是為了宣洩心中飽讀詩書卻報國無門的惆怅。有因必有果,仕途不順的杜牧擁有了更多的精力潛心文學,在文壇上大放異彩,為中華文明和大唐文化添磚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