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泉為什麼選入超級品牌?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評論員 盧霜 實習生 劉琴 董曉骞,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張小泉為什麼選入超級品牌?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張小泉為什麼選入超級品牌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評論員 盧霜 實習生 劉琴 董曉骞
張小泉的刀,王女士的蒜,一剛一柔,但以蒜克“鋼”,刀拍蒜斷了,還是超出了網民慣有認知,從而讓國産菜刀品牌張小泉近日多次登上各大平台熱搜。
事件源起于前不久,廣州市民王女士用新買的張小泉菜刀拍蒜居然折斷。7月6日王女士聯系了張小泉客服,客服稱不建議用這把刀拍蒜,随後王女士将經曆發到網上引發熱議。菜刀不能拍蒜,顯然超出了普通網民關于“一把菜刀走天下”的中國美食文化的認知。對此,張小泉方面稱,硬度較高、鋒利度較高的産品韌性會比較差,如橫拍就容易斷裂,“一般而言,張小泉的常規刀具是可以拍蒜的。”7月13日,重慶某鋼鐵公司質檢中心技師鄭師傅也從專業角度解釋:“刀具橫拍斷裂,是因為刀面受力後,受力面積大幅度變大,刀面承受的壓強變大,硬度較高的刀具無法跟随變形,于是發生斷裂。”
雖然很多人認可“一拍兩斷”不一定是刀質量的問題,但張小泉有“理”說不清值得反思。
首當其沖的原因自然是忽略了消費者對超出常識内容的情感接受度。7月6日,消費者王女士在與客服對話過程中,雖然言辭得體禮貌,“确實是很抱歉給您帶來這樣的體驗”“不建議拍大蒜”,但在消費者未有硬度高的刀具橫拍易斷的認知背景下,自然充滿了質量問題的疑惑,于是消費者又問了句:“刀還不能拍蒜了?”,客服回複:“不能的哦”。消費者聯系客服,本意是希望商家對此負責,但客服這番回複顯然給消費者以“責任不在我”的感受,疊加新買刀具就斷了的經曆,讓其更難以接受“刀具不能拍蒜”的說法。
更深層次的原因,則在于社會公衆更在意企業産品能不能圍繞消費者需求出發。如《财經天下》周刊報道稱,在業内人士看來,片面追求硬度,加上工藝沒用對,造成了此次張小泉翻車事件。相關品牌要做的并不是刻意創造需求,而是要研究消費者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北京日報客戶端評論文章也認為,“一把菜刀,要去研究中國消費者需要什麼,是經常用來剁排骨還是拍蒜,而非西廚需要的産品是這樣,那我們的産品也得是這樣;西方消費者喜歡,那我們的消費者就得喜歡。”
而與張小泉刀具不能拍蒜的認知相反的其他同類品牌,因為符合公衆對刀具的需求期待則在同時段成了熱門。7月14日晚,抖音賬号“王麻子官方旗艦店”直播表演拍蒜的話題沖上熱搜。7月18日晚,“王麻子 拍了一天的蒜”話題再次長時間盤踞熱搜榜。幾乎同一時間,另一個國産刀具品牌陽江十八子在抖音直播間表演刀拍鵝卵石也引發關注。這說明了從市場需求出發,“一把菜刀走天下”仍是核心,更直觀地說,刀可以放心拍蒜仍是主流需求。
在此背景下,一條“張小泉總經理稱中國人切菜方法不對”的話題更是觸動了網民情緒逆鱗,開始擔憂張小泉企業文化價值觀有偏。網傳視頻顯示,張小泉總經理夏乾良稱,中國人學了幾十年的切菜方式是錯的,米其林的廚師不是這樣切的。張小泉把中國傳統的方方正正的菜刀設計進行了改進,是國内首創,并稱那不是設計感,是消費者教育。相關言論被認為是“西化”,缺乏對中國傳統烹饪習慣和文化的尊重。
對此,夏乾良18日晚在社交媒體發聲向公衆道歉。同時表示,現傳視頻并未根據當時的情境和語境進行描述,從而導緻誤解。對于舉例米其林廚師,他解釋稱是想表達從他們的手勢上“吸收了一些經驗,融到中式菜刀的創新當中”,這樣的改動對于入門級消費者來說更加輕巧順手。
雖然相關回應整體澄清了誤解,但圍繞張小泉企業文化價值觀和戰略定位,仍是公衆聚焦重點。張小泉頭頂老字号名頭,雖然其戴上“刀剪第一股”的桂冠,宣布要和科研機構合作,不斷向高精尖延伸,要把中國刀具提高到世界領先水平。但AI财經社報道認為,張小泉近年來偏離主業,跨界經營“化妝品批發、零售”、廚具廚電等業務。且減少了科研投入,着力于做營銷。這自然與輿論關于企業應該聚焦主業、加大科研投入,用核心技術創新,成長為“國貨之光”的期待相背離。《财經天下》周刊的報道也表示,時至今日,盡管我國80%以上的刀具都由标準化生産完成,但仍缺乏核心技術,如德國有一種技術叫“冰沾火”,能使刀剪的硬度和韌度達到最佳結合點,但國内幾乎沒有廠家具備這種技術。
【糾錯】編輯:盧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