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貴州,辣可以放在其次,但如果不說說酸,這民間“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說法不就跟開玩笑一樣嗎?
貴州人愛酸,常言道酸甜苦辣鹹,這酸排在第一位正是因為酸是五味中最能刺激味蕾的味道,光是想想都會讓人忍不住流下口水,不僅因酸能給人們的舌頭帶來滿足,更因貴州特有的酸裡比之其他地區的酸更多了層次感,入口感受到的是時光釀造出的這份味道。可很多人是不愛酸的,太過于刺激。有沒有那麼一種食物既保留了酸的功效又讓人能夠享受美味的呢?
酸湯是一道菜品,制作原料主要有大白菜、青菜、野生西紅柿等。酸湯具有開胃健脾之功效,根據實際需要,還可加蔥、洋蔥、芥菜、芫荽等提鮮增香除異味。
相傳在遠古時候,苗嶺山上居住着一位叫阿娜的姑娘,不僅長得貌美,能歌善舞,且會釀制美酒, 她釀的酒有幽蘭之香,清如山泉。方圓幾百裡的小夥子都來求愛,凡來求愛者,姑娘就斟上一碗自釀的美酒,不被中意者吃了這碗酒,隻覺其味甚酸,心裡透涼,但又不願離去,當夜幕臨近,蘆笙悠悠,山歌陣陣,小夥子們房前屋後用山歌呼喚着姑娘來相會,姑娘就隻好隔籬唱着:“酸溜溜的湯喲,酸溜溜的郎,酸溜溜的郎喲聽阿妹來唱,三月槟榔不結果,九月蘭草無芳香,有情山泉變美酒,無情美酒變酸湯……”這個傳說說明酸湯的食用曆史悠久,最初的酸湯是用釀酒後的尾酒制的,後改用熱米湯經自然發酵及其他許多做法制成。
婦人說,酸湯制作一般先将淘米水放到腌制壇裡,煮飯時熱的米湯倒入腌制壇裡和淘米水充分混合,隻要腌制壇子裡還剩一點點酸湯,隻要2天左右就會全酸了。這樣的酸湯時間長點了就會因發酵過度而發臭。在貴州,很多少數民族都會做酸湯,以凱裡苗族做的酸湯最優。旅遊大咖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此生不去貴州遺憾終生。
法國曆史學家布羅代爾指出:“地理能夠幫助人們重新找到最緩慢的結構性的真實事物,并且幫助人們根據最長時段的流逝路線展望未來。”這段話直接點明了貴州地理結構對人民飲食習慣,乃至口味取舍帶來的影響。
雲貴高原自古便氣候潮濕,空氣濕度較大。長時間在森林、高山、峽谷、河畔等地生活,容易引發關節炎、風濕病等問題,而酸辣的食物在祛濕驅寒方面往往有較好的效果。
而且,貴州山地不易生産細糧,人們多以粗糧作為主食,如玉米、雜糧等,因此食用酸性食物還可以促進消化、健脾開胃。
酸湯的種類有很多種,若以湯的濃度和清澈度來分,有高酸湯、上酸湯、二酸湯、清酸湯、濃酸湯等。
以湯的味道來劃分,則有:鹹酸湯、辣酸湯、麻辣酸湯、鮮酸湯、澀酸湯等。
以湯的原料劃分,也有:雞酸湯、魚酸湯、蝦酸湯、肉酸湯、蛋酸湯、豆腐酸湯、毛辣角酸湯、菜酸湯等。
以制作工藝來分,酸湯最為常見的為白酸湯和紅酸湯。
可以想象,對世代生活在高山森林中的人來說,酸辣早已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口感,而是一種對生命本身的尊重。凱裡酸湯調味醬竄用的是凱裡麻江生态工廠種植的本地高山小番茄,還有當地特色紅辣椒為料經過傳統的老壇發酵365天,經過時間的沉澱和發酵,裡面還富含多種的乳酸菌和礦物質,原漿酸香撲鼻,這就是靈魂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