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行之有效的模式
行之有效的模式
更新时间:2024-10-21 00:20:34

來書雲:“謂《大學》‘格物’之說,專求本心,猶可牽合。至于《六經》①《四書》所載‘多聞多見②’‘前言往行③’‘好古敏求④’‘博學審問⑤’‘溫故知新’‘博學詳說⑤’‘好問好察⑥’,是皆明白求于事為之際,資于論說之間者,用功節目固不容紊矣。”


① 六經:《詩》、《書》、《禮》、《易》、《春秋》、《樂》。

② 《論語·為政》“多聞阙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阙殆,慎行其餘,則寡悔。”

③ 《易·大畜》“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④ 《論語·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⑤《孟子·離婁下》“博學而詳說之,将以反說約也。”

⑤ 《中庸》“舜好問,而好察而言。”


顧東橋先生來信說,您陽明先生把《大學》中的“格物”解釋為專求自己的内心,勉強說得通。但我認為還是要把主要放在具體事兒上,也就是處理事情需要的具體執行步驟和應對策略。《六經》、《四書》中所講的“多聞多見”、“前言往行”、“好古敏求”、“博學審問”、“溫故知新”、“博學詳說”、“好聞好察”這些,說的也是同樣的意思。“知”要在處事中求取,在辯論講說中獲的增益。做學問功夫的順序次第是不能亂來的。


格物之義,前已詳悉,牽合之疑,想已不俟複解矣。至于“多聞多見”,乃孔子因子張之務外好高,徒欲以多聞多見為學,而不能求諸其心,以阙疑殆,此其言行所以不免于尤悔,而所謂見聞者,适以資其務外好高而已。蓋所以救子張多聞多見之病,而非以是教之為學也。夫子嘗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①。”是猶孟子“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之義也。此言正所以明德性之良知非由于聞見耳。若曰“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則是專求諸見聞之末,而已落在第二義矣,故曰“知之次也”。夫以見聞之知為次,則所謂知之上者果安所指乎?是可以窺聖門緻知用力之地矣。夫子謂子貢曰:“賜也,汝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欤?非也,予一以貫之②。”使誠在于多學而識,則夫子胡乃謬為是說以欺子貢者邪?一以貫之,非緻其良知而何?《易》曰:“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夫以畜其德為心,則凡多識前言往行者,孰非畜德之事?此正知行合一之功矣。“好古敏求”者,好古人之學而敏求此心之理耳。心即理也;學者,學此心也;求者,求此心也。孟子雲:“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非若後世廣記博誦古人之言詞,以為好古,而汲汲然惟以求功名利達之具于外者也。“博學審問”,前言已盡。“溫故知新”,朱子亦以溫故屬之尊德性矣。德性豈可以外求哉?惟夫知新必由于溫故,而溫故乃所以知新,則亦可以驗知行之非兩節矣。“博學而詳說之”者,将“以反說約”也。若無反約之雲,則“博學詳說”者果何事邪?舜之“好問好察”,惟以用中而緻其“精一”于道心耳。道心者,良知之謂也。君子之學,何嘗離去事為而廢論說?但其從事于事為論說者,要皆知行合一之功,正所以緻其本心之良知,而非若世之徒事口耳談說以為知者,分知行為兩事,而果有節目先後之可言也。


① 《論語·述而》“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② 《論語·衛靈公》“子曰:‘賜也!女(通‘汝’)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輿?’對曰:‘然,非輿?’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陽明先生回答說,“格物”這個事情,上封信已經說過了,這次就不浪費口水了。您說的典故,從字面上看的确有道理,但把背景考慮進去,就有點斷章取義了。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條件和範圍,不提限定條件的結論等于耍流氓。

比如您說的《論語》“多聞多見”的例子,《論語》中的原話是: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阙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阙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子張向孔子詢問為官之道。孔子說:“多聽别人的話,有疑問的先保留,不要輕易下結論,要謹慎發言,挑有把握的說,隻有這樣才能減少過失。多看别人怎麼行事,把自己覺得沒有把握的放在一邊,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即便如此,也要謹慎。這樣就不至于經常後悔。為官之道就在其中。顧東橋要表達的意思是,孔子教自己的弟子要多聞多見,可見外在的聞見是非常重要。

陽明先生指出,孔子講話的重點不是在“多聞”和“多見”這兩者上,重點在“多聞阙疑”中的“阙疑”和“多見阙殆”中的“阙殆”上。子張最大的本事是博聞強記,幾乎是過目不忘,書讀得特别多,喜歡四處炫耀。認為多聞多見才是學問,做事不能時時反求自心。閱曆見聞越多,越會助長子張緻力于外、好高骛遠的毛病。所以孔子所說,隻是對症下藥,針對子張的個體特質開的藥方。顯然這個藥方是有獨特性的,并不是可以适合所有人的靈丹妙藥。

陽明先生接着說,孔子說“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這句的意思是,“有些人是沒什麼腦子的,不知道的事情也會想當然的去做,結果往往比較不妙,我顯然不是這種人。我會兼聽則明,這就是次一等的‘知’了。”

既然“多聞”“多見”是次一等的“知”,是第二義。那麼第一義不言自明,就是可以對所見所聞做出取舍的良知。從這裡可以窺見孔門緻知功夫的用力之處。

孔子對子貢說:“賜也,汝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欤?非也,予一以貫之。”意思是“子貢呀,你覺得我現在的學問水平很高,是因為我讀了很多書和有足夠多的閱曆嗎?不是的,我隻是‘一以貫之’而已”。如果學問真的在于“多聞”“多見”,孔子這麼說豈不是在欺騙子貢嗎?

“一以貫之”究竟什麼意思,後人争議很大。陽明先生的認為“一以貫之”就是“緻良知”。用白話說,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條線順下來的,“一以貫之”就像串糖葫蘆,一個挨着一個一串下來。這串糖葫蘆的第一個就是“緻良知”,之後才是多聞多見等等。如同一棵樹從根到梢,根就是個“緻良知”。根活了,整棵樹才能生意盎然;根死了,再豐厚的陽光雨露也是沒用的。人如果沒有這個“良知”做主,再多的“多聞”“多見”,也是無法真正凝聚起來滋養生命質量的,更别說什麼“吾心光明”了。

《易經》上說“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意思是“應當多多學習古聖先賢的言行,察言以求其心,蓄養自己的德行”。這句的重點是“畜其德”,“多識前言往行”隻是服務于“畜其德”的。這正是知行合一的功夫啊!

“好古敏求”,出自《論語•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意思是說“我也不是生而知之的,隻是喜好學習古聖先賢的學問,效仿古聖先賢蓄養自己的德行,求的隻是自己心中的理而已。”心就是理,學問無非自己内心天理的生發、展現而已。“求之者”無非此心而已。

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意思是“學問之道沒有别的什麼,不過就是把失去了的本心找回來罷”。後世的人把“好古”理解成通過博聞強記古人的言詞,用來追逐功名利祿,把“好古”當做粉飾于外的道具。這顯然是錯誤的理解。

關于“博學審問”,前面章節已經說過了,這裡就不再啰嗦了。

關于“溫故知新”,朱熹先生也認為“溫故”屬于“尊德性”的範疇,而“德性”顯然是心内的東西。另外,隻有“溫故”才可以“知新”,這也說明知行不是兩件事。

“博學而詳說”出自《孟子·離婁章句下》。原文“博學而詳說之,将以反說約也。”意思是“絢爛之極終歸于平淡”,博學詳說歸于簡約。“博學詳說”是手段,“歸于簡約”才是目的。如果沒有“反說約也”的目的,“博學詳說”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舜的“好問好察”,隻是用“中”而達到道心的精一。道心就是良知。

君子處世,又怎麼可能完全脫離人情事變呢?

在入世治世的具體應對中,要點全在“知行合一”的功夫上,“知行合一”的功夫就是緻本心的良知。那些嘴巴說說、耳朵聽聽就當做“知”的人,是根本沒搞懂“知”“行”隻是一件事,還是把“知”和“行”當成兩件事來看待,所以才扯出個先後次序的問題。

總結一下,良知的重要性是高于知識見聞的。陽明先生并不是輕視知識見聞,而是不認同把這些東西淩駕于良知之上。如果知識見聞淩駕于良知之上,心就成了大海孤舟,随波逐流了,還談什麼心性功夫?

行之有效的模式(-一以貫之的知行)1

劉長志

儒學學者、陽明心學踐行者


正本清源,吾輩本分!

劉長志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蘇泊爾最新款壓力鍋112kpa
蘇泊爾最新款壓力鍋112kpa
如今,市面各品牌的電壓力鍋可真不少,可是作為廚房小白的您真的會選嗎?要知道如果選不好,不僅僅做不出各種美食,還有可能因為不會用而造成多種不便。那麼電壓鍋有什麼合适的推薦嗎?答案當然有。最近,知名家電品牌蘇泊爾上新了一款料理快鍋,不知道大家是...
2024-10-21
瀾瀾和蔡文姬高清美圖
瀾瀾和蔡文姬高清美圖
,
2024-10-21
龍珠裡面最能吃的五個人
龍珠裡面最能吃的五個人
感謝邀請,龍珠當中不少人的食量都是特别驚人的。像悟空,貝吉塔等賽亞人的食量更是可以說是用無底洞來形容,他們完全是可以一個人一頓吃掉上百人份的食物的,都是當之無愧的大胃王。現在大胃王的節目也比賽都是十分的引人注目的,而要是悟空他們去參與大胃王...
2024-10-21
調劑複試和一志願複試内容區别
調劑複試和一志願複試内容區别
大家好,我是事兒姐,點擊上方“關注”,每天為你分享考研最新資訊和幹貨。有很多小夥伴認為調劑複試和一志願複試是一樣的,部分院校确實如此,也有部分院校并非如此。比如有的學校一志願複試有筆試,但是調劑複試沒有筆試;再比如有的院校調劑考生的複試成績...
2024-10-21
如何保留應屆畢業生身份去找工作
如何保留應屆畢業生身份去找工作
六月太空晴朗,畢業鐘聲敲響;不舍可愛的同窗,難忘尊敬的師長,作别熟悉面龐。邁向成功殿堂,踏着前進的曙光,迎接明日的輝煌。又是一年畢業季,許多應屆生因為沒有經驗,在競争工作崗位上顯得沒有優勢。曾經的天之驕子,也會感到彷徨。許多應屆生羨慕那些有...
2024-10-21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