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本繪本是由吳敏蘭老師力薦的少兒必備科普讀物“Me”系列童書的第二本。
這套書是為孩子寫的認知基本概念的書,從“認識自己,到認識身邊的人和事,再到認識這個世界”這個思路。
希望孩子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開始思考自己和周邊世界的關系。雖然是以孩子的口吻和角度出發的,但并不幼稚,特别有意思的是,這一個系列的每本書名都是以"Me"開頭,故事開篇的首句話都是"This is me and ..."
書中用了一個小女孩的形象來代表所有孩子,也就是 “我”,讓每個小讀者都能感覺到自己就是這個故事裡的小主人,在閱讀中很容易被帶入其中。
這本《Me and my family tree》,也可以說是家譜圖。逢年過節,當親戚來拜訪,該怎麼稱呼呢?和自己玩的小孩是堂哥堂姐 還是表弟表妹呢?或者和爸爸媽媽感情好的這位阿姨、叔叔,是他們的兄弟姊妹還是别的親戚呢?對長輩又該怎麼稱呼?爺爺、奶奶是生下爸爸的還是生下媽媽的呢?這時如果有一棵“Family Tree”,就會發現,哦 原來我們都有血緣關系,都是一家人哦!
這樣的一本書我最想推薦給一到三年級的孩子們,對于一二年級的小朋友,剛剛成為一名小學生不久,正是認識新老師、新同學的高峰時期,時不時會碰到要介紹自己家人的場合,是不是正是學習使用和練習這類句型的最好時機呢?而對于三年級的孩子,這本繪本與三上第四單元《My family》以及三下第八單元《We’re twins!》都有着非常大的重疊性,可以作為一本非常适合的補充讀物。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在介紹家庭成員之間關系時分為了兩部分,前半部分與其他繪本無異,從介紹自己到父母到祖父母再到叔叔阿姨以及他們的孩子為止,一般的書到這裡就結束了,而這本書的特色就在于到了這裡話鋒一轉,抛出一個問題“How I came to be?”(我是怎麼來的?),由此帶着小讀者們再梳理一遍剛才的關系,當然這次的順序與之前恰好相反,用另外一種表達方式,話題最終回到“我”的身上。這樣一來一回,孩子可以更加清楚地感知自己與其他親屬之間是如何産生聯系的以及自己在整個家庭當中的位置。仔細想一想,這也為以後我們碰到類似的話題打開了一個新的方向,不用再局限于傳統的“This is...”或者“They are...”直接從問題引入,是否更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呢?
最後還想說的一點是,其實這本書的編排也很巧妙,不難發現,前半部分在作者娓娓訴說着一個個家庭成員的時候,所配的插圖便是書中的“我”和“我”的哥哥在制作一幅“family tree”,全部介紹完的時候,“family tree”也做好了,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同時接着看後半部分的時候,我們也有了參照,人物關系一目了然。
好了孩子們,說了這麼多,你是不是也想嘗試制作一幅屬于你自己“family tree”了呢?你看,書的最後給你留了一顆空白的大樹等着你去把它填滿哦。又或者你想介紹你的家人給我認識,歡迎你給我們展示全家福的照片并一一介紹哦,英淘兔已經迫不及待想要認識他們啦!
感興趣的家長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Tiffany老師微信借閱這本繪本噢~趕快行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