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野豬拟從保護動物除名,若再遇到野豬禍害莊稼咋辦?能随便打嗎?
提起野豬,現在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種保護動物。
可是這種保護動物,如今在農村裡可不怎麼招人待見,甚至很多的農民對它是非常的憎惡。
因為這種保護動物在農民眼中是一種可怕的“害獸”:它不光時有攻擊人類,而且還經常禍害農作物,并且是一種破壞性很強的野獸,一晚上禍害數畝地都不在話下。像這兩年,所發生的野豬傷人的事件就不在少數,而在今年野豬更是頻繁上熱搜。
而近幾年野豬又上了頭條,那就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修訂的《有重要生态、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關注的焦點就是其中少了野豬,意味着野豬将有可能從“三有保護動物名錄”中除名了。
所謂的“三有保護動物”,指的是有益的,或者是有重要經濟價值,并且還有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其中野豬就在數年前被列入了保護動物。
那現在拟将野豬從保護動物除名,以後若再遇到野豬禍害莊稼了怎麼辦?農民可以随便地傷害野豬嗎?
野豬破壞性的簡介野豬是我國土生土長的一種野獸,它和家豬相比,長得更為兇猛,嘴邊還有粗壯的獠牙。
在過去民間就一直有“一豬二熊三老虎”的說法,就是說野豬的破壞性很強,也非常的危險,甚至要比狗熊、百獸之王的老虎都要危險。
這是因為野豬不光是皮糙肉厚的,而且還力氣很大,喜歡橫沖直撞的。遭遇到發怒的野豬,那是非常危險的。而且野豬常常在夜晚出沒,還是拖家帶口的出來活動,又是一種雜食性的動物,食量很大。
如果讓它們進入到莊稼地裡,一邊吃,一邊搞破壞,會對莊稼造成巨大的破壞,嚴重的可能是顆粒無收。
不過,以前因為我國很多地方都有獵人,一般山林中雖然也有不少野豬分布,但都是在一些深山老林裡面,如果遇到了不主動去攻擊野豬,一般很少發現野豬傷人的事件。
再後來由于環境的變化,再加上很多地方過度的捕獵,造成了野豬數量的急劇減少。到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這種野獸在很多地方都已經難以見到蹤影了。考慮到它的價值,所以把它列入了保護動物的名單。
可是成為保護動物後不久,這種動物就開始數量明顯增加了。尤其是近些年好些地方退耕還林做得好,環境得到了很好的恢複,這就給野豬的生存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可是野豬本來就繁殖能力很強,一年可以生兩胎,一胎就能生4-12頭小野豬,所以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數量也容易快速恢複,這也是為什麼近些年四川、河南、安徽、江西等好些地方都出現野豬泛濫的的原因。
它們既損毀莊稼又傷人,而且野豬是保護動物,打不得,驅趕不走,讓不少當地人飽受野豬的困擾。
野豬拟從“三有名錄”除名,以後能随便打野豬了嗎?當看到野豬拟從保護動物除名了,很多的農民還是比較高興的,但是第一個疑問就是這是不是意味着以後遇到野豬禍害莊稼了,就可以随便傷害野豬了呢?
而專家們卻給出了答案:這也是不允許的,更不要想着打野豬來食用。
野豬的破壞性,主要還是體現在它對莊稼的危害,這也是很多的農民厭煩野豬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畢竟自己辛辛苦苦種植的農作物,眼看着就要收獲了,可是一夜之間卻被野豬給全毀了,心裡能不生氣嗎?
但是如果以後再遇到野豬來禍害農作物了,也還是不能随意去傷害的。
而且專家們也給出了一個明确的答複:目前也隻是拟将野豬從保護動物除名的意見稿,并不是最終的決定。
同時還有一點要注意,那就是不管野豬以後是不是保護動物,都不能随意去傷害它,因為擅自打獵、捕捉和傷害野生動物,一樣都是違法的。
那對于野豬禍害自己種植的莊稼又該怎麼辦呢?專家也指出來了,目前僅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想辦法驅趕它們,如果當地的野豬确實泛濫了,并且禍害農民的農作物了,可以及時向當地的有關部門進行舉報。
然後由當地部門出面,通過組織專業的狩獵隊伍對野豬進行捕捉,從而對其種群進行調控。當野豬對自己種植的農作物造成了損失,還可以向當地的政府部門申請賠償的。
因為時代不同了,現在已經禁止私自狩獵了,或者是使用禁止使用的工具來狩獵。何況野豬是一種比較危險的野獸,即便是專業的獵人,采用專業的工具,一兩個人也不敢輕易對付得了。
所以對于普通的老百姓來說,野豬禍害農作物,想辦法驅趕,然後報告給當地相關部門就行,遭遇到損失還可以申請賠償。
如果去傷害野豬,這樣不僅很危險,即便是自己僥幸捕獲了野豬,這可不是好事情,還有可能面臨牢獄之災,這一點還是希望大家能引起重視。
結束語有些吃貨朋友們可能也很關注,如果野豬不是保護動物了,那以後可以捕捉來使用嗎?其實就算是現在一些專業的狩獵隊伍捕殺的野豬,也是不能拿到市面上銷售,或者是食用的。
一般這些被專業的捕獵隊伍獵殺的野豬都是不食用的,要麼是就地焚燒了,或者是無害化掩埋處理,即将野豬用生石灰消毒後,一層石灰一層土,就地挖深坑掩埋。大家可千萬不要想着捕捉野豬來食用哦。
目前國内已經有多個地區分别發出了對野豬的“捕殺令”,按照當地野豬種群數量及分布情況,從而确定捕殺野豬的數量,達到控制種群的目的,确保野豬不會泛濫。
(圖片來源網絡,僅供參考,侵權可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