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潛匿隐蒼波,
且與蝦蟆作混合。
等待一朝頭角就,
撼搖霹靂震山河。
龍,作為我們中國人獨特的一種文化凝聚和積澱,已紮根和深藏于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裡,人們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幾乎都有打上龍文化的烙印,另外龍文化的審美意識已滲透入了我國社會文化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
一般屬龍的人性格慷慨大方,樂觀積極,善于社交,人緣很好,待人熱情,大多都是有強烈的好奇心,屬于聰明才智型的。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于生肖龍的來曆。
01生肖龍的來由辰龍,十二生肖之一,地支的第五位,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的形象化代表。龍在我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其與白虎、朱雀、玄武一起并稱“四神獸”。
關于龍的傳說和神話不勝枚舉,在我國古代經典著作中幾乎每一本書都有。比如家喻戶曉的《西遊記》中的四海龍王,《桃花女龍》、《龍女拜觀音》、《岑港白老龍》、《蠻龍歸正》等等。今天,筆者跟大家介紹《龍生九子》的傳說。
我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龍是掌管天地間所有水域和水族的神獸,它能夠行雲布雨、消災降福,是具有祥瑞之兆的靈物。
相傳,龍有九個孩子,它們的形态樣貌、脾氣秉性各不相同,因此民間也有“龍生九子各不同”的說法。
龍的長子是囚牛。它是龍所有孩子中性情最溫順的,它不喜歡打打殺殺,唯獨對音樂癡迷不已。囚牛常常蹲在胡琴的琴頭上欣賞音樂,因此很多琴的琴頭上都雕刻着它的形象。
龍的第二個孩子叫睚眦。它的性格跟囚牛正好相反,睚眦天生性格剛烈,喜殺好鬥。睚眦總是怒目而視,它的口中含着一把寶劍,看上去威風凜凜。
相傳睚眦能夠克殺一切邪惡,因此人們常将其雕刻在刀、劍等武器上。
龍的第三個兒子叫嘲風,它的樣子更像是一隻走獸。嘲風性格活潑,喜歡登高遠眺,我國古代建築中殿角上的神獸就是嘲風。
蒲牢是龍的第四個兒子。相傳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然貴為龍子,但是它卻偏偏害怕海裡的鲸魚,一旦鲸魚出現,蒲牢就會吓得大吼大叫,喊聲直沖雲霄。人們根據其“好鳴”的特點,把它鑄為鐘鈕,把敲鐘的木杵做成鲸魚的樣子,敲鐘時,讓鲸魚撞擊蒲牢,使之響入雲霄。
龍的第五個兒子叫狻猊。它長得像一隻巨大的獅子,狻猊喜靜不喜動,唯一的愛好就是吞雲吐霧,因此人們就将其雕刻在了香爐上。
霸下是龍的第六子,它還有一個小名叫赑屃。霸下長得像一隻大烏龜,但是比烏龜多了一排牙齒,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征。相傳霸下力大無窮,喜歡負重,常背起三山五嶽在水裡興風作浪。大禹治水時曾收服了霸下,治水成功後,大禹就讓霸下背起自己的功績,所以之後我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
狴犴在龍的兒子中排名第七。它的長相和老虎十分相似。狴犴公正嚴明,能辨是非,剛正不阿,是正義的象征。古代衙門的大堂門的兩側以及官員出巡時的肅靜回避牌上都裝飾着它的形象。
龍的第八個兒子名叫負屃。它是和自己的父親長得最像的,負屃喜好文學,又被稱為文龍,因此常被雕刻在石碑的兩側。
螭吻是龍最小的兒子。它在兄弟中排行老九。螭吻的形象是龍頭魚身,它的嘴巴極大,喜歡吞東西,尤其是吞火,因此人們将其放在了屋檐上以趨避火災。
02和龍有關的風俗
1、二月二,龍擡頭
據說冬眠的龍,在這天擡頭升天,故有民間信奉的“龍頭節”,又稱“春龍節”。此節是龍文化意識最濃厚的一個節日。民間有“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二月二,不懶床,懶床壓在龍頭上”“二月二、龍擡頭,大囤滿、小囤流”之說。
2、三月三,祭龍王
我國有的少數民族,把農曆三月初三作為祭龍日,特别是水族,在這一天各村寨都聚集到龍王廟舉行,用豬羊供奉龍神,族長念祭詞,集體禱告,祈求風調雨順、無災無難、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3、賽龍舟
“五月五,賽龍舟”。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民族節日。每到這一天,尤其在江南水鄉,都要舉行隆重的龍舟競渡盛會,這時,群“龍”下水,整裝待命,一聲炮響,比賽開始,條條長“龍”如箭齊發,鞭炮陣陣鳴響,兩岸歡呼雷動,一片龍騰人歡的節日氣氛。
4、舞草龍
“七八月,舞草龍”。七月裡我國一些地方尤其是土家族以舞草把龍的儀式來驅逐稻瘟病,久之成習,聚衆娛樂。土家舞草把龍驅瘟,從村寨到田野,每片稻田區、每丘田坎上都要依次舞到,舞的動作與舞龍燈相同。舞龍隊伍在吹牛角号、放三眼炮、敲鑼打鼓、燃放鞭炮聲中表演舞技,頗為壯觀。在各自村寨的所有田間舞完後,将草把龍擡到溪溝邊燒掉,謂之送龍歸海。
03龍圖騰相關文化龍圖騰,是我國漢族的民族圖騰。由于漢族人口衆多,占據了我國曆史發展的大部分,所以延續了中國最古老的動物龍,作為自己民族的标志。
龍的形象來源有多種說法,一種是來源于鳄魚,另一種是來源于蛇,也有人認為來源于豬,甚至有說法稱最早的龍就是下雨時天上的閃電。現在多數專家認為龍是以蛇為主體的圖騰綜合物。它有蛇的身、豬的頭、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須、鷹的爪、魚的鱗。
在遠古氏族社會時,以蛇為圖騰的黃河流域的華夏族戰勝了其他氏族,同時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圖騰,組合成龍圖騰。
1987年于河南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發現了六千多年前用蚌殼擺的龍,此龍昂首、曲頸、弓身、長尾,前爪扒、後爪蹬,狀似騰飛,這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龍。
龍圖騰形成的時間,可以上溯到上古伏羲時代,伏羲氏以蛇為圖騰。
古書中記載,伏羲氏生于成紀,徒治陳倉,都于陳,在位一百五十年,傳十五世。伏羲氏發源于成紀,發展壯大後,沿着渭河谷地進入關中,出潼關,傍崤山、王屋山、太行山東遷,而後折向東南,最後都于陳。這一活動區大體與仰韶文化古遺址的分布區相吻合。
所謂生活,一半煙火,一半清歡。我是文食肆,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轉發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