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喇叭
今天要隆重推薦的,是萬科設計系統赫赫有名的“地下”英雄——王俊敬。王工在建築設計領域摸爬滾打三十餘年,對地下空間的設計有着特别豐富的經驗。地下空間平時看不見,卻是所有開發商心中的一抹暗傷。王工處理地下空間設計的巧妙在于,除了尺度和功能的高度統一,還能砍掉一切不必要的成本,令暗傷變成暗爽。下面,王工将探讨地庫停車位的基本尺寸問題,看似初階,但背後涉及的“元”設計邏輯,卻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你可能已經做了很多年的地庫設計了,然而,規範要求的停車位基本尺寸,不知你是否真的弄清楚了?
在實際設計中,我們相當多的設計師将垂直車位的尺寸一律設計成了2400X5300mm,這其實是不正确的!
垂直車位應該分為靠牆車位及背靠背車位兩種情況,即,靠牆車位尺寸應為2400X5300mm,而背靠背車位尺寸應為2400X5050mm,見下圖示意:
之所以造成這種錯誤,我想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們沒有充分理解規範車位尺寸的推導過程,二是我們沒有真正看懂規範給出的車位尺寸究竟是什麼。
我們看規範關于停車位的定義:汽車庫中為停放汽車而劃分的停車空間,它由車輛本身的尺寸加四周必須的距離組成。
首先規範設定汽車外廓尺寸為1800X4800mm,即認為絕大多數的小型汽車外廓尺寸是在1800X4800mm以内,然後規定了車輛四周必須的距離,規定必須的距離,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停車後開啟車門及打開後備箱的基本需要,見下表:
我們先看“垂直式、斜列式停車時汽車間縱向淨距”的要求,微型汽車與小型汽車一欄要求的是0.5米,直接理解,當汽車縱向排列即背靠背停放時,汽車縱向間淨距留足0.5米就滿足規範要求了,而此時汽車停車位深度方向尺寸自然是4800 250=5050mm就能滿足規範要求了。此時這個0.5米的縱向淨距其實是由相關的兩個車位各自讓出0.25米形成的,大家往往在此轉不過來這個彎兒,規範是允許車輛四周的距離互相借用的,即開啟車門及後備箱所需的空間允許相鄰車位互相借用,但不考慮相鄰的兩個車位同時使用這個共同形成的空間,想想車位寬度方向2400mm的規定是怎麼來的就知道了。這就是背靠背垂直車位深度方向尺寸為5050mm的由來。
我們再看“汽車與牆、護欄及其它構築物間淨距”的要求,微型汽車與小型汽車一欄要求縱向是0.5米,直接理解,當汽車縱向靠牆停放時,汽車與牆之間需留有0.5米寬的空間,此時,汽車停車位深度方向尺寸自然是4800 500=5300mm才能滿足規範的要求。它與背靠背車位的區别,就是這0.5米的空間需由這個車位自己讓出來。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背靠背車位深度方向5050mm與靠牆車位深度方向5300mm,兩者的車位使用及舒适度是完全一樣的。理解了規範有關車位尺寸的推導過程,這個問題自然就清楚了。
下邊我們再來看規範給出的各種車型車位尺寸表:
我們大多都是直接看到了表中垂直式車位标明的5.3米,卻沒有注意表格擡頭關于各尺寸的表述是不同的,上表中關于“垂直通車道方向的最小停車帶寬度”用的是“停車帶寬度”,而“平行通車道方向的最小停車位寬度”用的才是“停車位”這個概念,這是有區别的,主要問題是“停車帶”概念在規範中描述的不是十分清楚,簡單講它是指滿足某個使用功能的一排車位的寬度,例如,滿足一個停車及開啟後備箱功能的停車帶寬度,對于靠牆車位來說是指車輛長度4800mm加上它自身讓出的500mm即為5300mm,對于背靠背車位來說,則是指車輛長度4800mm加上它自身讓出的250mm以及相鄰車位讓出的250mm,空間借用之下,它也是5300mm,所以,規範規定這個停車帶的寬度為5300mm,同樣适用于靠牆車位及背靠背兩種車位。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得出以下結論:靠牆的垂直車位尺寸應為2400X5300mm,而背靠背的垂直車位尺寸應為2400X5050mm。大家在以後的設計中,千萬别再用錯了。
【來源】豆丁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