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汽車
/
湧金樓在李書福的天平裡
湧金樓在李書福的天平裡
更新时间:2024-07-17 23:28:38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朱承

湧金樓在李書福的天平裡(湧金樓在李書福的天平裡)1

“希望同學們明白畢業之後繼續學習的重要性。隻有這樣,同學們才能從容面對人生,從容面對世界。”

5月的最後一天,一身深色休閑裝的李書福如約出現在三亞學院2021屆畢業典禮的現場。

以名譽校長的身份出現在這裡,58歲的李書福顯得格外柔和與松弛。

面對5000多名畢業生,他發表了《走向社會,你準備好了嗎》的主題演講。

湧金樓在李書福的天平裡(湧金樓在李書福的天平裡)2

2005年,吉利控股集團在海南省三亞市出資建設三亞學院,此後幾乎每年,李書福都會來此與師生開展對話交流。

外界對李書福有這樣一句評價——教育界的企業家,汽車界的教育家。

現場,有同學提問:汽車、教育和音樂,你怎麼選?

李書福想了半天,回答到:這三樣東西,我一個都不能放棄。

在李書福的天平裡,教育和造車一樣重要。

版圖

無心插柳柳成蔭

與造車不同,吉利在教育方面的成績,按李書福的說法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1997年,台州臨海。李書福帶領吉利正式進軍汽車行業。

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國内汽車專業人才緊缺,而吉利作為全國第一個研究、生産汽車的民營企業,對于汽車人才的吸引力并不大。

正是在這樣的倒逼下,初生牛犢的吉利走上了自己辦學培養人才的道路。

拿到建廠土地的第一天,李書福就在規劃圖紙的中間畫上一條線:一半建廠,一半建學校。

這就是吉利的第一所學校——浙江經濟管理專修學院。

在台州臨海這片熱土上,吉利教育的種子迅速開枝散葉,逐漸發展成為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吉利技師學院、浙江豪情汽車工業學校三所全日制院校。

“盡管不是一開始規劃出來教育事業的發展,但是客觀上現在已經形成了吉利教育這樣一個事業群。”李書福表示,“從事教育的這二十餘年來,我對教育這個領域所投放的資源、心血、資本、投入都非常多的,我肯定不會放棄教育。”

2000年,吉利學院在北京創辦,目前已有2000多位校友成長為國内大中型企業的高管,學院也因此成為“國家汽車緊缺人才培養基地”。

而李書福剛剛去的三亞學院目前已是國内成長最快最具競争力的綜合類民辦大學之一。2009年吉利又創辦了三亞理工職業學院,近3年初次就業率平均超過95%。

不僅做大塔基,還要做高塔尖。

2007年,吉利集團創辦了中國第一所民辦研究生學院——浙江汽車工程學院,緻力于培養汽車行業應用型高層次人才,2010年開始與同濟大學、長安大學等國内知名高校先後開展工程碩士、工學碩士等專業聯合人才培養;

2019年5月,北京大學和吉利學院簽訂協議,戰略支持吉利學院創新發展,并在吉利學院共建國家級聯合實驗室和工程中心等創新平台,開展聯合科研和科技攻關。

目前吉利旗下已有10所院校,在校學生規模超5萬人。

“吉利的創業史也是一部教育史。”李書福曾自豪地說,“到今天為止,吉利唯一跟别人不一樣的就是我們有強大的教育培訓系統。”

湧金樓在李書福的天平裡(湧金樓在李書福的天平裡)3

情懷

沒有私心、全力以赴

李書福在一次集團内部會議上曾說,“除了造車,教育是我心底最柔軟的情懷。”

因此,他覺得,吉利在教育領域隻有投入,沒有經濟回報,也不追求經濟回報。

這從三亞學院的建校史中可窺知一二。

建校之初,三亞是許多人眼中的“文化沙漠”。當時的李書福卻認為,隻有加大投入,實現規模化,才能改變現狀。為此,他甚至果斷請政府将吉利集團在三亞的500畝房地産用地改為教育用地,并在強化師資和硬件方面不計成本地持續投入。

2005年至今,這所在“文化沙漠”中拔地而起的學校總投資已超30億元,成為三亞第一所本科院校,并且目前是國内唯一擁有3個院士工作站的民辦高校。

據吉利内部人士透露,吉利在教育扶貧方面也有着完善的體系,截至目前,吉利在這方面的的投入已超過4億元,幫扶學生則超過了13000人次。

這份情懷與責任感,與李書福的成長史密不可分。

李書福從小就是個聰明、思維活躍的人。

小學時,他就利用暑假為生産隊放牛賺零用錢,初中僅僅讀了兩年就考上了路橋中學尖子班,高中時期,又開始了市場經濟的規劃。

與許許多多浙商一樣,李書福對改革開放的情感是厚重的。在多個公開場合,李書福都曾說自己是“一個放牛娃”,因為遇到了改革開放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才有了今天的成績。

在2018年改革開放40周年,李書福曾發表過一篇萬字長文,他提到“牽牛的我能有今天的日子,我已經感激不盡。”也許正是懷着對時代的感恩,也有着一絲對個人教育經曆的遺憾,這樣的教育夢,在李書福心底是“最柔軟的”情懷。

湧金樓在李書福的天平裡(湧金樓在李書福的天平裡)4

理念

走進校園是為了更好地走向社會

在汽車行業跌宕起伏的經曆,讓李書福充分認識到:大國之間的競争最後是教育的競争。

在吉利内部,就有一套“人才森林”理論。

一方面,通過引進外部高端人才,形成人才大樟樹;另一方面通過内部培養,形成一棵棵人才小樹苗,讓大樟樹帶動小樹苗一起成長,最終共同成長為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生态調節功能的吉利人才森林。

“吉利的發展全是靠人才培養來推動的。一開始起步的時候,吉利基本上沒有一個汽車專家,也沒有一個汽車方面現成的産業工人,我們就是自己開學校,培養技師、技工,後來我們開學校培養大學、專科、本科學生,現在我們可以培養大學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後。實踐證明,我們的方法是科學的、可持續的,也相對是低成本的。”

曾有業内評論人士認為,吉利院校的培養人才不僅是為滿足吉利自身發展需要形成産學研一體,更是為中國汽車行業發展形成了一種人才閉環。

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上,企業家和教育家雙重身份的李書福有着直觀的認知:

“隻有通過真正意義的市場化産學研結合,才能培養出适合市場競争的人才。”如果關注曆年的數據,會發現吉利旗下的學校就業率特别高,不少學校甚至達到了98%。

浙大管理學院曾在《李書福:守正出奇》一書中分析到,吉利辦學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束縛,讓老師和學生走出“象牙塔”,與社會接軌——一切理論源于實踐,從就業市場倒逼學校培養那一種學生。

“走進校園是為了更好地走向社會。”吉利旗下的多所學校,都延續着這樣的教育理念。

“大二期間,我們就開始了法律事務的實操。”三亞學院法學與社會學學院2021屆的畢業生葉炳深告訴湧金君,“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大學期間我就擁有了豐富的法律咨詢和事務處理的經驗,相信也能快速地和社會接軌。”

實踐出真知,在李書福看來,積極争取練的機會,十分重要。“隻說不練很難成為專家,沒有機會練就永遠成不了專家。”

湧金樓在李書福的天平裡(湧金樓在李書福的天平裡)5

人生

四步曲的往複循環

面對年輕的畢業生,李書福顯得語重心長,頗有将人生經驗傾囊相授的意思。

從電冰箱到汽車,再拓展到衛星、工業互聯網、飛行汽車,李書福的創業經過了多次躍升和疊代。

正是基于這樣的經曆,他認為人生的路離不開“認知、選擇、決策、執行”這四步曲,經過不斷往複循環,才能不斷形成智慧,不斷适應與提升自己的生存與發展能力。

如何做到人生四步曲的往複循環?

在李書福看來,保持積極主動是不變的規律。

“不怕苦,不怕累,不怕付出,不怕吃虧,不怕失敗,不懼挑戰,還要不怕别人笑話。”

同時他也希望同學們十分務實地展開各項工作。

這個“務實”,他解釋為不要鑽牛角尖,不要為了一些小事争得臉紅耳赤,辯個是非高低,而是應該胸懷大志,有自己心中的理想,“不畏浮雲遮望眼”。

湧金君不禁想起年初,李書福在新春的内部講話中提到“無論局面有多麼複雜,我們必須堅持戰略穩健原則,在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框架下實現戰略主動。”

無論面對造車,面對教育,還是面對人生,李書福還是那個李書福。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