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郊進攻,逐步蠶食,一直是春秋戰國時代幾個國家的基本外交策略,這其中的道理是什麼?對于今天的我們有哪些啟發?
學個詞兒,看個事兒,大家好,我是詞兒拽,人不拽的拽拽。
來源故事:
出自《左傳 · 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春秋時,齊桓公率領諸侯軍隊侵占了蔡國。但他并不甘心,又繼續征兵,準備攻伐楚國。楚國位于南方,齊國位于北方,雙方相距異常遙遠,衆臣都勸齊桓公不要操之過急,無奈齊桓公野心膨脹,根本聽不進任何勸谏,執意要攻打楚國。
楚國聽到這個消息,國内一片驚慌,惟恐什麼時候突然遭到齊國的侵襲。
楚成王焦慮不堪,需要有一個可行的辦法來使民衆安心,恢複以往的安甯,這樣國家才可久安。
這時,楚國的一位大臣勇敢地站出來對楚成王說:“大王,臣願出使齊國軍營。”于是楚成王便派遣他作為使者到齊國軍營裡去遊說。
見了齊桓王,他說:“齊王,你們齊國人居住北方,而我們楚國處在南方,相隔數千裡,如果你們國家的馬牛走失,會不會跑到我國境内來呢?”
“怎麼可能?”齊桓公一笑置之。
“那麼我國本來天下安甯,百姓勤勞,其樂融融,而現在您的兵馬竟要來踐踏我們的領土,使百姓終日惶恐不安,朝廷上下也深感不平,這是為什麼?難道是楚國招惹了您嗎?如果您執意不收兵,那麼楚國上下會全力以赴,奮起反抗!”
使者義正詞嚴,齊桓公頓時語塞,答應收兵。
解釋說明:楚國使者用馬牛走失說事兒,就是因為相鄰容易起摩擦,勺子不碰鍋那是很難的,但是勺子碰菜刀的機會就小很多。所以,以此來說明齊國師出無名,定會遭到權利反抗。遠距離戰鬥,補給線,兵線都要穿越鄰國,而鄰國的配合與否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影響戰争的輸赢,遠距離跨國作戰到現在都是一件及有風險,代價極大的事情。
如何使用:
有擴張的需求,就要衡算擴張成本風險及收益。戰争要算計,先要算,再談計謀。沒有基本盤數據的對比衡量,對風險無從看到控制,那必然是給對方送福利的節奏。
一句話總結:啥事兒都有個投入産出,風險控制!
喜歡請關注下哦,每天更新!
愛你們,mu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