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社區治理關乎居民最切身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如何創新載體方法,讓服務更精細、讓居民更滿意、讓小區更和諧,是每個社區工作者的必答題。新城街道推出系列欄目“新城微治理”之“小網格裡的大能量”,向您講述那些平凡小事裡的奉獻者。
在鳳凰社區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老書記,他生在這片土地,長在這片土地,也為這片土地奮鬥了大半輩子, 他就是徐向東。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在基層的崗位上紮紮實實工作,默默無聞奉獻,先後被授予“優秀共産黨員”“優秀黨支部書記”等榮譽稱号。
(一排左五為徐向東)
“燈塔-黨建在線”專題刊發
《生于斯,長于斯,奮鬥于斯》一文
将徐向東書記的事迹向全省推廣
對黨忠誠
始終把黨的事業放在最高位
徐向東自1998年當選為黨支部書記後,就肩負起了帶領全社區老少爺們奔小康的重任。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始終把黨的事業作為第一要務,把群衆的呼聲作為第一信号。
2016年5月,濰坊中醫院高新分院項目正式啟動,項目涉及社區192戶果樹、25戶廠房。他深知這是市級重點項目,上級關心,群衆關注。但他比誰都清楚,項目涉及的廠房大都正常營業,192戶果樹更是個個都是硬骨頭。
面對這個量大、情況複雜且要限期完成的大項目,他二話不說、毫不猶豫,帶領着社區黨員幹部立下了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絕不撤兵! “對黨忠誠,不要隻放在嘴上,關鍵要落實到行動上。”在社區會議上,他擲地有聲的扔出了這句話。
在他的主持下,社區立即成立拆遷領導小組,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反複研究方案, 他更是每天帶頭走家串戶做工作, 吃住都在項目一線。
正是憑着這股敢啃硬骨頭的精神,388畝的中醫院分院項目,僅用14天就完成了協議簽訂,15天完成全部民事清表,任務完成了,他黑了一圈,也瘦了十 多斤,但卻用實打實的成績诠釋了“對黨忠誠”!
對群衆負責
做好社區居民的看家護院人
多年來,徐向東幾乎沒有休息日。在工作中,他始終保持旺盛的鬥志和良好的精神狀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從不叫苦叫累。因為他知道群衆的切身利益無小事,必須把工作做實做細。
他常說:“我就是社區的看家人,有我就不能讓社區老百姓吃虧。”面對 棚改拆遷工作中,部分居民因為拆遷款等原因不配合工作,門難進,臉難看時,他帶頭深入居民家中,耐心細緻的 解 釋、宣傳拆遷政策。
将“拆遷評估标準”“補償方案”等印成小冊子,發到拆遷戶手中,并向拆遷戶做出承諾: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 絕不破一次例、開一個口子。
對居民的承諾他說到做到。他要求所有拆遷戶嚴格按照評估補償表補償, 拆遷各個環節全部公示至少三天 。漸漸的,他們的努力付出赢得了群衆的信任,甚至出現了絕無僅有的“怪象”:住戶沒簽協議,就已主動搬家。
面對按照老标準征地的居民,他常說:“咱們絕不能讓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吃虧!”于是,他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補償差價工作, 經過黨員和居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後,社區一次性拿出3000餘萬元進行補償,真真正正的兌現了承諾,實實在在的對居民負責。
對家庭有愛
勇往直前的鐵漢亦有柔情時
每天早出晚歸的徐向東 ,突然有一天 發現老伴竟然沒有早起做飯。想到幾天前,老伴總是說不舒服,他立馬引起了警覺。經過醫院确診,老伴需要手術治療。
一邊是結發夫妻的安危,一邊是黨的事業和群衆的期盼,這次,他依然沒有犯難,毅然決然的選擇留在社區,靠在一線,再次把對家人深深的虧欠轉為了不竭的工作動力。 但他心中卻多了對老伴的牽挂,稍有閑暇,就給陪護的兒女打個電話。
在他的感染帶動下,拆遷工作小組個個幹勁十足:有的早上6點上班,一直加班到淩晨,連續幾天見不着孩子;有的自己完成份内任務,又主動幫助别人耐心做工作,一人做通十幾戶......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苦盡,甘自來
棚改拆遷工作隻是徐向東二十幾年如一日的工作縮影。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有着超前眼光、非凡膽略的開拓者。從2004年開始,他便帶領社區幹部群衆進行舊村改造、房地産 開發 ,增強集體經濟實力,成就斐然。
在他的帶領下,社區已建成45棟安置樓,居民全部住上了樓房,社區每年拿出1500萬元為居民購買“幸福”。
如今,居民不僅水費、物業費全免,每人享有 400元取暖費補助 ,老年人每月 享受450元的 老年補貼。 社區完成集體資産改制後,還實現了股民人均分紅4200元,不斷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社區還投資3300餘萬元建設了文體設施,投資1000萬元為全體居民納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并與市直機關幼兒園合作開辦鳳翔分園......談起現在的好日子,居民們紛紛對這位“看家人”豎起了大拇指,而他仍在為居民謀幸福的道路上默默前行。
來源:燈塔-黨建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