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怎麼讀經典國學
一部五千年中國文化史,猶如一條滾滾長河,滋養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詩經楚辭、老莊哲學、史記漢賦、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等,作為國學經典,深蘊着中華民族的文化命脈,存續着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大力提倡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和全面提升語文素養的今天,讓國學走進課堂,豐富與提升學生的生命内涵,已經顯得尤為迫切。可仍有不少人質疑:小學生适合讀國學經典嗎?能讀得懂嗎?
怎樣讀國學經典,才是小學生所喜歡的難度适宜、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呢?要想使學生能充分品味到國學經典的饕餮套餐,必須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年齡、認知特點有别于成人,應以“趣”為先,形成系統有效的學習體系。
一、循序漸進,建構開放的教材體系
根據兒童心理認知特點以及年齡特點,我們按年級分類,建構了一套系統的國學教材——一年級:《三字經》;二年級:《弟子規》;三年級:《笠翁對韻》《論語》;四年級:《笠翁對韻》《老子》;五年級:《大學》《中庸》;六年級:《莊子》《孟子》。
國學經典:小學生怎麼讀:兒童讀國學,亦如人吃飯,講究科學搭配,營養均衡。光讀《弟子規》或是隻讀《論語》,所得也有限。所以,我們在起始年段誦讀《弟子規》《三字經》這類粗淺的蒙學教材,在中年段讀《笠翁對韻》《論語》《老子》,逐步滲透人生觀和世界觀,在高年級細緻品讀《大學》《中庸》《孟子》《莊子》,養成正确的價值觀和更為獨立果敢的性格。這樣的安排是依據兒童的身心特點、理解能力,按部就班,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孩童就在這一步步的積累中拓寬自己的“見識”,吸取人生的智慧,形成豐富的“文化教養”。“幼學如漆”,兒童的心靈是最明淨澄清的,沒有受到絲毫染污,此時所學深入骨髓,印象深刻。
二、情智語文課,學生快樂的天地
在我們北小的課程表上,每周都有一節特殊的課程——情智語文課。情智語文課的教學是簡約的,不需要多講,先捧起書來默默地讀,再拿起書來大聲地誦着;情智語文課的教學是輕松的,沒有環環相扣的追問,沒有咬文嚼字的品詞析句;情智語文課的教學是活潑的,有表演,有演唱……從李白到蘇轼,從《如夢令》到《一剪梅》,一篇篇經典詩文就在這種簡約而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慢慢地浸潤在學生的心田。這看似普通的做法并沒有多少高深之處,但卻把握住了語文學習的核心和語文教學的規律,那就是一“讀”。正所謂“熟讀成誦,不求甚解”。 在生動活潑的課堂中,學生給《論語》配樂,給《笠翁對韻》擂鼓助興,把《弟子規》搬上舞台……為經典賦予了更多時代的元素,注入了更多鮮活的生命。學生也樂在其中,享受到更多受益終生的精神食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