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邊
心煩意亂的時候,不妨看看《蟲師》。
這篇的選題實際上定在很早很早之前,在我們的公衆号選在100話寫《妄想代理人》的時候,就已經确定了“如果寫到200話就寫《蟲師》吧”,這樣的想法。雖然嘴上說着一周一更實在是太艱難了,但仍然堅持下來了,不如說正是由于約定俗成的更新規矩,從而堅持不懈的寫下來了吧?距離上次寫作,其實過了一個非常非常漫長的兩周,經過了許多事兒以後,現在終于能心平氣和的講述蟲師。
例行介紹
如果你已經看過蟲師,那麼可以跳過這段,這段簡介主要針對沒看過蟲師的朋友們做入門知識。
中文名:蟲師
蟲師是漫改作品,作者為漆原友紀
蟲師分别是2005年的第一季和2014年的第二季,第一季共26話,第二季共20話,另外有劇場版
漆原友紀為女性漫畫家,今年40多歲
電視動畫獲得2006年第5回東京動畫獎電視優秀作品獎
網上好評如潮,豆瓣評分9.3,是小衆的動漫作品,也是很多人的入宅作
創作蟲師的理由,作者接受采訪的時候說想畫一個山水風格的恐怖故事,後來想畫蟲子,但根據字典上的解釋,蟲是人類,鳥獸,魚貝類以外的動物,所以想到了畫不存在于這世界的蟲
蟲師的每一話的劇情都是獨立的,這一點上很像《柯南》這類作品,所以在觀看上具有随便找一集看的選項
蟲師的意境
蟲師的整部作品帶有的是“哀”,比如日本文化中對櫻花的欣賞,那一片片如雪花般飄落的櫻花瓣更能引發出人們深沉的情懷和思考,更能令人感物之哀。所以說《蟲師》更加接近日本本土的精神文化特色。
關于蟲師的意境的營造,從它每一話中含有的台詞即能窺視一斑
物轉星移,花開花落 / 周而複始,生生不息 / 今昔亦非昨日/ 然今日花容依舊
在記憶深處,自己早已不存在了
雖無言,卻風雪而立;雖無言,卻花滿枝頭;雖無言,卻兀自凋零
在我的眼睑裡 ,還有第二層眼睑;我閉上眼睛,能看到廣河流動的光;可是,我想念黑暗
蟲師中的光河
蟲師的作者在構思每一話劇情的時候總是能想到别出心裁的故事,在感傷之餘,讓情感恰巧的停留在“傷而不哀”的程度。
在蟲師的故事框架裡,“蟲”是一種介于生死之間的存在,漆原友紀原打算畫的其實是妖怪類的恐怖漫畫,比如《夏目友人帳》和《滑頭鬼之孫》這種漫畫,但她酷愛山水以及不想把這部作品畫成純粹的恐怖漫畫,所以将蟲設定為一種“介于生死之間的,自然規律一般的,有生命的存在”。
妖怪和“蟲”的概念實際上是不同的,蟲是沒有感情的,雖然有生命但是遵從本能的生物;而妖怪則不同,妖怪是靠主觀意識行動的生物,有和人類一樣的智能。
而蟲師作為其中的一種職業,用百科的話來說就是:
在我們熟知的世界裡,住着一群與常見動植物孑然不同的生物。遠古以來,人們敬畏地稱它們為『蟲』。當蟲的世界和人的世界重合并發生矛盾時,蟲師銀古便會出現。這裡提到的蟲顯然不是看上去肉呼呼扭動的小東西,而是一種最接近生命本源,類似靈體的生物。它們有自己的生存方式,而這種方式卻可能有駁于人類的常識,甚至危害人類的生存。于是就出現了『蟲師』這種職業,他們雲遊四方,對蟲的生命形态,生存方式進行研究,并接受人們的委托,解決可能是由蟲引起的怪異事件。銀古,正是他們的一員。
而正常人是看不到蟲的,隻有少部分的人才能夠看到蟲。這部分中的更小一部分,就做起了蟲師的這個職業。不僅是大部分人看不到蟲,而且大部分人其實連蟲這種存在都不知道。
蟲的種類也多種多樣,在蟲師的世界觀裡,蟲是不區分善惡的,也沒有人可以定義善惡。
在衆多的故事中,有侵入屍體中的蟲,有吞食記憶的蟲,有将人變為常暗的蟲,有吸食熱量的蟲,也有像彩虹一樣的蟲,有沼澤一樣的蟲,也有竹子一樣的蟲。
蟲的體積也沒有固定的說法,蟲并不是具有智能的生物,但它們遵從要活下去的本能,總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行動。
在人類的生物分類中一般會根據對人類的好與壞來區分哪些是益蟲,哪些是害蟲。而在蟲師的世界裡,所有的蟲都是因為它們是如此存在的,所以它們如此的存在下去,沒有任何的理由。
蟲師的工作也并非每天帶着“殺蟲劑”将蟲趕盡殺絕,而是竭力将人的生活與蟲的生活剝離開來,實現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和大禹治水的故事倒是有些相像,不用“堵”的辦法,而用“疏導”的辦法調解人與蟲之間的關系。
曆史上的日本文化一直以清淡、寡欲、自哀為基調。這與日本的地理環境有着潛在的關系。日本人多地狹,傳統文化中的日本是以花牌、俳句、櫻花、武士道組合起來的,在民族的心理底層始終存在着自哀與自憐。
日式的小清新電影不一定有着什麼勁爆的劇情,但在緩慢的節奏叙述生活細節的時候,也往往能帶給觀衆更為擊中人心的美(比如我之前看過的海街日記)。
故事的旅行者視角:剝奪故鄉
看上去蟲師是在講蟲的故事,但其實也在緩緩叙述着人的故事。
比如說第16話《曉之蛇》講述的是妻子和丈夫之間的故事,丈夫許久沒回家,妻子在家中等待,這時有一種叫做“影魂”的專門吞食記憶的蟲,慢慢侵蝕妻子的睡眠,有一天妻子終于按耐不住想去尋找孩子生父的願望,起身去尋找時卻發現在隔壁的村鎮,孩子的生父早已成立了新的家庭,妻子精神受了創傷,昏睡了幾夜,影魂的蟲将她的幾乎所有記憶吞食幹淨,隻留下了基本的生活的常識的技能的記憶。
比如故事中段第12話《眇之魚》,講述了主人公銀古的身世。銀古其實之前并不叫銀古,隻是他被另一個蟲師拾起的無家可歸的少年罷了。這個故事講述的實際上是拾起他的蟲師與被變成永暗的丈夫孩子的故事。有一種叫做“銀古”的蟲,光芒照射到人身上時便會讓人失去一隻眼睛,而失去兩隻眼睛的時候這個人就會變成永暗,永暗是一種特殊的狀态,即使在光芒之下也是絕對的黑色,如同黑洞一般将所有的光線全部吸入進去的特殊存在。
從此以後銀古便有了吸引蟲的體質,他走到哪兒,蟲都會聚集而來。所以銀古便隻能不斷的旅行、旅行,那到底旅行到何處是盡頭呢?他不知道自己的故鄉是哪兒,因為他從少年“阿勇”改名到“銀古”的時候就已經失去了之前的全部記憶。
失去故鄉的人
Bleach中的零番隊的魯智深的能力便是改寫名,被更改了名字的人就必須背負着新的名活下去。銀古也是一樣,将一隻眼睛奉獻給永暗以後,自己的人生也就翻過了一個新的篇章。
失去故鄉。
失去故鄉的銀古開始了長途的旅行,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孤身一人,憑借蟲師的職業倒也不至于餓死。結識了許許多多的人也幫助了許多人,但對銀古而言,真的是他想要的幸福嗎?
被剝奪自由的人,在監牢裡能找到自己的第二故鄉。而被剝奪故鄉的人,獲得了自由卻失去了心安的地方。
所以作者塑造出了銀古的角色,他帶我們走過一山又一山、一村又一寨,他的視角就是我們的視角。看過的朋友可能會發現銀古在每一個新地方的話都不多,并不是一個話密的主人公,他沒有一身正氣,沒有主角光環,在每一話的故事裡他反而是配角,他更多的是傾聽者。
他傾聽每一個人遇到的與蟲有關的煩惱,替委托人解決問題這是他的工作,他不貪戀錢财,他談不上當今世界的價值觀裡的享受孤獨,但在山間行走多年的他,真的做到了心如止水。
追逐彩虹的虹郎
在《雨後彩虹》的那一集,也是漆原友紀接受采訪時最喜歡的一集。這一集講述的是為追尋彩虹而旅行的虹郎。雖然他出身造橋世家,但虹郎卻毫無才能,還因名字古怪受人嘲笑。然而,癡迷彩虹的父親“用生平所見最美麗的東西給孩子取名”的心情卻打動了虹郎。他拒絕改名,踏上了尋找彩虹的漫長旅途。但是那并非彩虹,而是顔色相反的“虹蛇”,一種活着卻沒有意志的流體蟲。順應水流而動的“虹橋”,默默訴說着父子兩代造橋匠的執着人生。
我想起這集裡的兩句話,一句是虹郎問:“你難道不介意一直沒有目的的旅行嗎?”
銀古回答道:“有時也會想休息一下,這種時候才會去想旅行的目的,隻有這種時候才會有閑暇吧”
“隻是為了活下去的人生是沒有閑暇的。”
銀古補充道:“活下去為了有閑暇的時間,這比你的動機純粹的多。”
在我看過的篇章裡,銀古正面回答自己旅行的意義的回答隻有這個。他當然有想過旅行的目的,但隻是會在閑暇之餘才去想,并不是簡單的為了活下去。
這才是被剝奪了故鄉的銀古說出的最大白話版的回答,“我沒時間想目的,我也沒隻是為了活下去,現在挺好的。”
這才是銀古心中想說的話吧?
蟲到底有什麼現實意義?
我在自己準備寫這篇文字的白紙本上寫下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我一直在想,蟲不存在這個世界,但又似乎存在于這個世界。為什麼蟲師的這部作品會給作品中帶來真實感?所以在思索蟲的現實意義。
在經濟學上,“看不見的手”說起,亞當·斯密有這樣的論述:市場是被一個看不見的手推動的。
在物理學上,有一個假設叫做“拉普拉斯妖”,他掌管着氣體分子的流動。
在宗教上,聖經認為存在上帝,創世并管理他的所有臣民。
在文學上,1Q84為我們帶來了“小小人”,小小人不分善惡,從事物存在的第一刻起,就存在着某種意志。
所以我覺得蟲反映的是人類對大自然的敬畏,而想象出的某種“規矩”,某種“意志”。
在蟲師裡是各種各樣的介于生死之間的靈體,是有意志、無智能的群體性的存在。因為科學無法解釋所有的事,而大自然又有着自己的規則在,所以漆原友紀對蟲的設定就顯得十分的真實。
拉普拉斯妖存在嗎?上帝存在嗎?小小人存在嗎?看不見的手存在嗎?
以上的事物都像是真實存在,既無法證明其存在,又無法證僞的命題。蟲也是如此,如果真跨越到靈體的範疇,就像讨論人有沒有靈魂是一樣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