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姓,在《南陽市戶籍人口樣本“百家姓”排名(2022年)》中排在第二。
天下第一個姓張的叫張揮。相傳他是黃帝的孫子,他發明了弓箭,被任命做了“弓長官”,類似今天的國防部長,同時賜給張姓,賜姓地點在今天的濮陽縣。這裡的“張揮廟”一直是全世界張家華人尋根拜祖的地方。
東漢南陽人張仲景官至長沙太守,精通醫術,在災疫流行時,他在自己的衙門大堂為民治病。現在著名的南陽四聖中,就有兩個是張家英傑。
“弓長”張一一如果說張姓起初是和武相關,到了後世,又和文扯上了關系。
郓州壽張人張公藝,九代同居。至唐代高宗有事泰山,路過郓州,親幸其宅,問其義由。其人請紙筆,但書百餘“忍”字。高宗為之流涕,賜以缣帛。張公藝被世人稱為“張百忍”,自此“百忍圖”故事廣為流傳,張姓人也自此以“百忍堂”為堂号。
張公藝的《張公·百忍歌》,傳誦至今:
百忍歌,歌百忍;忍是大人之氣量,忍是君子之根本;
能忍夏不熱,能忍冬不冷;能忍貧亦樂,能忍壽亦永;
貴不忍則傾,富不忍則損;
不忍小事變大事,不忍善事終成恨;
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愛敬;
朋友不忍失義氣,夫婦不忍多争競;
劉伶敗了名,隻為酒不忍;陳靈滅了國,隻為色不忍;
石崇破了家,隻為财不忍;項羽送了命,隻為氣不忍;
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古來創業人,誰個不是忍。
百忍歌,歌百忍;仁者忍人所難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思前想後忍之方,裝聾作啞忍之準;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結鄰近;
忍得淡泊可養神,忍得饑寒可立品;忍得勤苦有餘積,忍得荒淫無疾病;
忍得骨肉存人倫,忍得口腹全物命;忍得語言免是非,忍得争鬥消仇憾;
忍得人罵不回口,他的惡口自安靖;忍得人打不回手,他的毒手自沒勁;
須知忍讓真君子,莫說忍讓是愚蠢;忍時人隻笑癡呆,忍過人自知修省;
就是人笑也要忍,莫聽人言便不忍;世間愚人笑的忍,上天神明重的忍;
我若不是固要忍,人家不是更要忍;事來之時最要忍,事過之後又要忍;
人生不怕百個忍,人生隻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萬禍皆灰燼。
張打油是南陽人,其真名不為人知。關于他的身份,一說他是個讀書人,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一遊民,反正沒什麼名氣。
但是這個人特别會寫詩,他寫出來的詩跟當時李白、杜甫的詩都不像,有點像順口溜,因為他叫張打油,人們就稱他寫出來的為“打油詩”。
他最有名的一首詩是《詠雪》。怎麼寫的呢?有一天,南陽一片大雪,千裡冰封,到處白茫茫一片。有人說:“哎,張打油,來首詩。”張打油說:“行,我來一首《詠雪》,就四句: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這首詩可是中國第一打油詩,很有名。
南陽張氏,有好幾個支系。
其一是:南陽市宛城區紅泥灣鎮柏樹墳、張莊、魏沖張氏,(主要分布在魏沖、張莊,柏樹墳,燕集、啞巴莊、趙莊、張代莊等)張氏宗派:乾隆35年從七世祖開宗續譜字輩:克宗有大士,人舉自學成,振從弘天上,法清德永興,現在主要是人舉自學成輩分的人在世,一世祖守祥公生二子,景夏、景明,另一分支二世祖承鎮(成振)公、邦振公)老祠堂在魏沖村西,僅存老族譜石碑一通,從一世祖記載到八世族,清末世系現無法考證
其二是:山西洪洞縣楊樹底下遷過來的,後二十輩是:文、明、開、昌、運,武、功、齊、勝、芳,行、慶、嘉、升、遠,德、厚、福、澤、長。(再後就無法考究了)
張裡太家族,是在曆史上一次大遷移時,由山西洪桐縣遷之南陽的。1720年之前,該族在鎮平縣境内的大張莊居住。遷來之時帶來的輩份是:毓、凱、履、書、志、成、秀、景、世、運、正、啟、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