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傳序》作者是歐陽修, 唐宋八大家之一。 俗話說,“勢如破竹”,孟子有雲:“吾養浩然之氣。“寫文章, 特别是議論文,”蓄勢”實在是相當重要的。在這篇序中, 歐陽修開篇點題: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嗚呼”兩個字可以翻譯成“哎呀”或者是“唉”, 但個人以為最好還是直接落下來不翻譯,這兩個字包含着感慨、哀傷、浩歎等等多層含義,而且古代的文章是可以吟唱出來的, ”嗚呼”提高了聲調, 加重了語氣,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了“聚氣”的作用。 按照武俠小說中的說法, 作者開始氣運丹田了。
聚氣之後, 就開始發功了, 歐陽修果然出手不凡,他沒有一點遲疑與猶豫,馬上開篇點題, 帶出中心論點,”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豈非人事哉,一定要重讀,因為最關鍵的就是這五個字。歐陽修的這裡運用反問的修辭, 着重指出了”人事“得要緊。
僅僅是亮出觀點, 難免單薄, 作者馬上後面接了事實論據,後唐莊宗——他的的天下與失天下的過程。活生生的例子擺在面前,讓人不由得不信服。
下面一段叙述了莊宗得天下的過程,這裡足見作者選材的精準,李氏父子與朱氏父子争中原, 争了十幾年,反複拉鋸可以大書特書的案例很多,但是作者卻蕩開一筆,寫了這樣的一件事: 世言晉王之将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活脫脫的寫出了,晉王的死不瞑目,與殷勤希望,同時也在側面描寫出了唐莊宗的能力超群。正是因為“晉王”對兒子充滿了信心, 才可以叮咛他“勿忘乃父之志。”
後面的情節也就可想而知了, 經過多年的征戰, 莊宗終于完成其父的遺志,用文章中的話來說就是;“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
這裡夾叙夾議去,特别是幾個動詞的連用,“系”、“函(用盒子裝)”、“還”,連續幾個動作,讓讀者讀起來一氣呵成,給人一種短促劇烈之感, 讀起來的時候不妨語速快一點,這樣才能顯示出莊宗平天下的氣勢如虹,
“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則可以讀得緩慢一點。特别是而字,還可以适當拉長,從拉長的語調聲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莊宗的那種如釋重負的輕松、飲馬黃河睥睨群雄的得意之感,寫到這裡, 作者都禁不住地喝彩道“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
“《詩經》有言:“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有好的開端未必就有好的結果。 這條曆史規律就是莊宗後期生涯的寫照。到了“塵疫已滅,天下已定”的時候, 本應該安享太平。 作者卻用了這樣的幾句話:”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這兩句是與前面的”方其“兩句相照應的,采用了對比的寫法,與前面相同的是接連幾個動詞的運用”呼“、”應“ 、”出“,這三個動詞本身就含有瞬間發動的意思, 刻不容緩之意相當明顯。後面還有”斷發“、”泣下”,還有表示心理的倉皇等等。前面功成名就時的躊躇滿志與衆叛親離時的凄凄惶惶都對立統一地結合在一個人物——莊宗身上,而且得失之間給讀者的感覺也就在短短的一瞬間, 是事業卻是如此, 唐莊宗建功立業與身死國滅也就短短的三年。這樣鮮明的對比,讓讀者在震駭之餘也不能不刻骨銘心,同時也引起了深深的思索。 前面的鋪墊如此到位, 得出結論也就水到渠成了。 得出什麼呢?“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從而與中心論點“!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遙相呼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