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我們每年夏天都必須去一趟,自從去過之後就會愛上,每每在北京夏日炎炎的時候,就無比向往的一個地方。躲開秦皇島的人山人海,躲進一個幾百年曆史的鎮子上,去看看時光的痕迹。
這個地方就是蔚縣的暖泉古鎮
暖泉古鎮位于蔚縣,鎮上的小溪流淌着溫泉水,四季不凍,于是便有了如此溫暖的名字。小鎮建于元代,明清不斷修建,鎮上現在還保留着不少古老的建築,古色古香。其中西古堡便是一個古老城樓,古堡建于明朝,站在城樓上可以俯瞰古鎮風光,而鎮上還保留了曾經大戶人家的院子和戲樓。走在石闆路上,街道兩旁的剪紙鋪、小吃鋪子也顯得古韻十足,不妨嘗嘗當地有名的粉坨和豆腐幹。遊人來到暖泉古鎮,還為了看到打樹花的表演。打樹花是當地的社火活動,将通紅的鐵水打到城牆上,便會有“火樹銀花”景觀。
《蔚州志·渠道圖》中記載:“出城西三十裡暖泉堡中,泉之源以石甕分東西流”,又說“其水澄清如鑒,三冬不凍,故雲。”“暖泉”之名正源于此。兩泉最有名者為逢源池水,泉水經東西兩龍口相向而出,環村緩流。逢源池南為涼亭書院,書院中主體建築是座涼亭,泉水從地下穿亭而過,亭前有一過流水井,石砌八角形,故稱八角井。“水過涼亭八角井”是蔚縣“八大勝景”之一。泉水沿環村明渠澆灌着鎮區南的數百畝菜園和稻田,最後流入鎮區東南的壺流河水庫,數九寒天暖泉水流出1.5公裡内不結冰。
走在幾百年的早已經磨平的青石闆上,你才能清晰的感覺在現代和古代之間穿梭行走,才能真正的靜下心來。
暖氣古鎮有幾個必須要去的景點
華嚴寺華嚴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于明洪武三十二年(1399年),清初順治年間改稱崇教寺,俗稱下華嚴。現占地3400平方米,自南向北有前、後殿,兩側有東、西配殿。前殿面闊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布瓦頂,檐下施五踩鬥拱,梁架為五架梁,前、後各出單步梁,内施天花,繪有精美的龍鳳圖案。
老君觀
老君觀坐落于古鎮北沙土丘上,屬明、清建築。道觀座北朝南,主要建築:戲樓、山門、前殿(三清殿)、後殿(北極玄宮)以及東西配殿分布南北一條中軸線上。老君觀山門為五架梁,懸山式。山門内有一木影壁,上畫太極八卦乾坤圖,山門東西各蹲一隻石獅。廟内正殿保存有罕見精美的道教題材壁畫,是研究道教文化的珍貴資料。整個廟宇在南北一條中軸線上,布局嚴謹有序是一處古樸典雅的古代建築,成為古鎮暖泉北部一道靓麗的風景線和道教說法道場。
打樹花
“暖泉古鎮打樹花”是蔚縣暖泉鎮别具特色的古老節日社火,至今已有300餘年曆史,是用熔化的鐵水潑灑到古城牆上,迸濺形成萬朵火花,因猶如枝繁葉茂的樹冠而稱之為“樹花”,其壯觀程度絕不亞于燃放煙花。暖泉古鎮投資1.5億 做室内打樹花 ,打樹花也作為一項古老技藝,成為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打樹花延續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曆史,也稱铄花。每年正月裡,暖泉鎮都要隆重舉行打樹花活動。想象一下,在漆黑的夜空,那熾熱的鐵水,被用力抛向空中,沖向城牆,經過撞擊後再向四周散去,那景象是何等壯觀!
在蔚縣,近千座古村堡星羅棋布于縣轄之内。近些年,随着老村堡文化名聲在外,一些知名影視劇組也紛紛派員前來踩點、選景、拍攝。這其中就有我們比較熟悉的銀幕故事,比如姜文指導拍攝的《鬼子來了》、八一廠的《敵後武工隊》、劉蓓的《不覺流水年長》、于娜主演的《母親是條河》、馮導的《甲方乙方》等一部部銀幕佳作,那些真實的畫面,便都是出自蔚縣保存比較完好的一些老村堡。因為蔚縣古村堡保存完好,農村味道濃郁、真實,一些新銳導演也将這裡看做是最佳外景地:古村、老屋、大樹、城樓、井台、石頭路……當劇組進入正式拍攝階段,根本不用耗費太大人力物力,布景工作就完成了,于是這些“老掉牙、土掉渣”的僻壤窮村,反倒成了導演眼中的香饽饽。
如今這座古鎮依舊在散發它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去探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