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1年,39歲的杜甫實在受不當時一些人對初唐四傑的指指點點,寫了一首很解氣的詩力挺四傑。詩中最後兩句“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大概是杜甫一生最狠的話之一了。後來事實也正如詩聖所言,四傑的詩風對後來的唐詩影響巨大,美名也傳了1000多年。
除了這次對四傑的争論,唐代詩壇其實還有一次很有名的論詩事件,這一次是關于李白和杜甫。李白杜甫誰更牛,這場争論從二人逝世後就沒有停止過。當時李白的名氣要比杜甫大很多,但元稹和白居易卻十分推崇杜甫,認為杜甫的詩盡工盡善。先是元稹寫了一篇《唐故工部員外杜君墓系銘并序》,洋洋灑灑寫了數百字,就是為了貶李白推杜甫。後來白居易讀完回了一篇名為《與元九書》的散文,言語更加犀利,目的也是為了貶李推杜,其中有幾句是這樣的:
詩之豪者,世稱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索其風雅比興,十無一焉。
這一段翻譯成現代文就是:“李杜都被當世人稱為詩壇文豪。但李白的詩雖然寫得很有文采,也夠奇絕,但若論起風雅比興等詩中六義,則十篇找不到一篇合格的。”詩的六義,是出《詩經》中的名詞,将風、賦、比、興、雅、頌稱為六義,唐人寫詩還受到先秦詩風的很大影響,換言之一首詩要有其中一義才算是好作品。所以白居易這個話就是委婉地說:李白詩10首裡沒有一首上乘之作,10首中有9首是有問題的。
按白居易在當時文壇的地位,此話一出自然是很有分量的,一時間不少人開始貶李白,這時候有個人坐不住了,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白居易對他的評價是很高的。韓愈認為李、杜二人都是詩壇天才,所以他一氣之下寫了首《調張籍》。說起來韓愈這個做法也是挺高明的,張籍是自己徒弟,借教育自己徒弟的方式來怒怼白居易等人,很有情商。就這樣一怼,韓愈硬是怼出了篇千古名篇,特别是開篇10個字更是名氣不小,讓我們來看一看:
《調張籍》(節選)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後,舉頸遙相望。
夜夢多見之,晝思反微茫。
在木桌上用閃光疊加的開放式古董書的形象
韓愈這是一首五言古詩,洋洋灑灑寫了200多字,最出名的就是這前幾句。前兩句就一筆道出了自己的觀點,用萬丈光焰形容兩人的文章,比喻精妙而又十分霸氣,這兩句也成為了後世評論李杜最常用的詩句之一。接下來的4句,詩人直接用“群人愚”、“蚍蜉撼大樹”等字眼來形容他們,解氣而又充滿了畫面感,後來“蚍蜉撼樹”更是成了一個成語。
接下來的4句寫的是對李杜的仰慕之情,自己經常夢到他們,覺得根本無法追上他們的腳步。按韓愈在當時的名望,連他都如此敬佩二人,對一般文人顯然是有一定的勸誡作用的。接下來幾十句,韓愈則從用了一系列比喻,指出李杜詩文的妙處。
韓愈都這樣說了,白居易後來也自然無話可說了,從此再也沒有寫過類似《與元九書》這樣的文章了。其實從我們現在的觀點來看,李白的詩确實是有很多看似不合規矩的地方,比如《将進酒》中開篇的兩個“君不見”,比如《秋風詞》中三五七言雜亂相間,但這正是李白詩的高明之處。李白寫詩早就不受六義等框架的束縛,達到了一種出神入化的詩境,這是一般詩人無法模仿的。對這場唐代有名的詩論事件,大家怎麼看?歡迎讨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