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是我們祖先最早馴服的牲畜之一。在古時生産生活中人們離不開它。因此,人對牛的情感很深,并且保護的很嚴。商鞅變法時明确規定了對牛的保護。
“牛”字出現的很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現,字形如圖:
甲骨文“牛”字
今天我們就分幾集說說“牛”字及與“牛”相關之字。
《說文解字》中牛部共收四十五個字。除去本字“牛”之外,其餘四十四個字可以分為幾類。有按牛之公母命名牛的,如:牡、牝;有按牛的顔色命名的,如:犥(piāo)、犖(luò)、犉(rún)、牻(máng)等等;有按牛的生活習性而命名牛動作的字,如:牟、犫(chōu)等等;有以牛在生産中的活動特點而為牛命名的字,如:牽。總之,從牛之字都與牛有關。
有些它的本意已經不再用了,但是它的引申之義我們一直在用。下面,我們就先看一下本字“牛”。
《說文解字》雲“牛,大牲也。”《易·萃》“用大牲,吉。”“萃”為《易經》六十四卦之一,用陰陽爻表示為:
”萃”卦象
“坤”在下,“兌”在上。“坤”代表牛,所以說大牲。
《說文解字》雲“牛,件也,件,事理也。”對于這句話,前人有過不同的解釋。李時珍認為牛為大牲可以件分事理。段玉裁說應作“事也,理也。”所謂“事也”是指能事其事,“理也”是指文理可分析。
牛、事、理三字的古音同在一部之内。與羊、祥,馬、怒,馬、武一樣,皆因古音相近而衍生出其它的字意。因為不識古音,所以今人很難理解《說文解字》原意。看一下“牛”的小篆字形:
小篆“牛”字形
許慎說像角頭三,封尾之形。就是說兩角與頭是上面三個突出者。牛角與頭為三,就像馬的小篆字形,馬尾與足為五一樣。
我們再看從牛的一寫字上面講了,從“牛”的字有很多類,我們今天主要講一下從“牛”之字的引申之意。
首先來看“牽”。《說文解字》雲“牽,引而前也。”古時“牽”與“引”兩個字同韻。《周禮·地官·牛人》注曰“人禦之,居其前曰牽,居其旁曰徬。”如“共其兵車之牛與其牽徬”。“牽”的本義就是“引”。
衆人牽牛
引申之,凡是輓車的器具都稱作“牽”。“牽”又有“挽”意,大概與“引”意近而意同。
又可引申為“系”之意。如《文選·西京賦》“此牽于天者也。”即系于天。又《管子兵法》“會出不行曰牽。”《後漢書·黨锢傳》注“牽物,謂為物所牽制。”此二意即牽制多本,亦是“牽”的引申之義。
在古代文獻中,“牽”也有寫作“堅”的。如《左傳·定公十四年》“公會齊侯衛侯于堅。”
“牽”是引着牛走,那麼,如果牽着牛而牛不走,又用什麼字表示呢表示牛不走的字寫作(臤 牛)如下圖:
qian二聲讀若前
這個字讀作(qián)。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已經查不到此字,基本已經廢除了。臤(qián)為“堅”的意思,牛大且有力,所以給它加了一個形旁“牛”。從臤、從牛為會意字,以示不服從之意。《說文解字》雲“(臤 牛)一曰大兒,讀若賢。”王筠引《廣韻》“賢,大也。”又《考工記》“賢,大穿也。”故(臤 牛)又有大之意。
難駕馭之牛謂之(臤 牛)
“牢”的本義是養牲的圈《說文解字》“牢,閑也,養牛馬圈也。”由此可知,最初的“牢”并不是現在所理解的牢獄,而是指養牲畜的圈。所說的“閑”也不是訓無事做,而是取其本義,栅欄之義(門中有木,為防護)。《周禮·地官·充人》注雲“牢,閑也;閑,闌(同欄)也”。古時“闌”與“牢”雙聲語轉。古時的人們為了防止禽獸觸害牲口,将牲口系于圈中,圈即為牢。
“牢”的本意為牲畜圈
《說文》又雲“從冬省,取其四周帀也。”先看一下“冬”的古文:
“冬”的小篆字形
由上圖可見“冬”的古文有完固之形,又取四周象形。引申之意即為牢不可破。“從冬省”者,冬天,牛乃入牢;“四周”即“冬”字古文之四周,内填“牛”字做“牢”。
“牢”的小篆字形為
“牢”的小篆字形
牛在四周帀之内,以見牢固之完密,牛在其中而不怕冷。
古代祭祀時做祭品的牲畜也稱作“牢”甲骨文以及經典文獻中“牢”字常見,做“一牢”、“太牢”等詞。此即祭品中的牲畜。牛、羊、豕為一牢。如《國語·周語》“饋九牢。”《周禮·宰夫》“以牢禮之法。”即三牲:牛、羊、豕為一牢。牛、羊、豕全為大牢,隻有羊和豕則為少牢。
牛羊豕
我們最後看一個常用字——物《說文解字》雲“萬物者牛為大,牛為大物,天地之數,起于牽牛。”牛為物之大者,所以“物”從牛。《尚書考靈曜》“甲子冬至,日月五星皆起于牽牛,若編珠。”“牽牛”是指牽牛星,即牛郎星。周代以二十八星宿中的鬥宿和牽牛宿為紀年之首(這裡的鬥宿是指南鬥六星,并非北鬥七星),命名為“星紀”。所以說“天地之數,起于牽牛”。
今天我們講了牛、牽、牢、物四個字,這四個字也是牛部中最常用的。明天我繼續講關于牛的字。
本文為《解密漢字》系列第十集,歡迎關注轉發評論。
參考書目:《說文解字》、《說文句讀》、《十三經注疏》、《史記》、《爾雅》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