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10日電(記者王君寶)有人戲稱北京冬奧會“通用語言”是東北話,有人走入賽場目之所及盡是來自東北“那嘎”的人。為啥冰雪賽場能夠刮起“黑土地”的風?我這位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給你說道說道。
1月23日,滑雪愛好者在冰封的松花江江面上體驗滑雪(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張濤攝
俗話說,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但我覺得,冰雪也絕對是大自然賜給這片土地的寶。
雖然有時候冷得直哆嗦,但在冰雪中打滾的快樂,美得沒法說。既然滿地是冰,遍野是雪,不滑滑冰、玩玩雪,外人看了都百思不得解。
記得小時候,冬天放學路上總能路過積水形成的冰面,一個小加速,雙手展開掌握平衡,潇灑地滑過冰面,平穩着陸,抖抖書包,瞬間變整條街上最靓的仔。這叫“打出溜滑”,算是孩子們的必備技能。
1月2日,哈爾濱市民在松花江上滑冰。新華社記者張濤攝
家裡的老人回憶,上世紀五十年代,冰封的松花江上人山人海,“自己拿木頭釘個框架,就是個爬犁,零下三十多攝氏度在江上邊樂邊滑”。這種場景,如今每年依然能看到,隻不過滑行工具更加豐富。
不僅如此,上世紀黑龍江的許多學校、工廠都有冰球隊,在空地上澆塊冰,就能開打。工廠之間、學校之間的冰球聯賽,火到“一票難求”。
這樣的全民基礎,催生了1953年第一屆全國冰上運動會在哈爾濱舉辦,此後一系列全國冬季運動賽事落地黑龍江。
1996年亞冬會在哈爾濱舉辦,是中國第一次舉辦洲際冬季綜合運動會;2009年哈爾濱又舉辦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是中國首次舉辦世界綜合性冬季體育賽會。
濃厚的冰雪運動基礎催生了一批批在世界賽場上争金奪銀的優秀運動員,黑龍江省很早就有自己的速滑隊、冰球隊等。1963年,黑龍江人羅緻煥在日本世界速度滑冰錦标賽上奪得男子1500米冠軍,成為第一個獲得冬季項目世界冠軍的中國選手。前幾天他還擔任了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護旗手。
多年來,在天寒地凍中訓練、在艱苦條件下攻堅,一批批黑龍江運動員練就了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的精神,創造了包括中國首枚冬奧會金牌在内的多項紀錄。本屆冬奧會前,中國健兒總共奪得13枚冬奧會金牌,有9枚和黑龍江運動員有關。
正在進行的北京冬奧會上,為中國體育代表團拿下首金的中國短道速滑隊五人,均是黑龍江人,其中任子威還貢獻了第二金。
2月7日,任子威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決賽後慶祝奪冠。新華社記者鞠煥宗攝
不僅如此,北京冬奧會上,無論是火炬手、護旗手,還是場館内的制冰師、教練、技術官員等,幾乎都有黑龍江人的身影。甚至比賽解說,也常有東北方言相伴。大自然賜予黑龍江人的冰雪技能,此時大放異彩。
随着冰雪運動在中國大踏步“南展西擴東進”,冬季運動在傳統地區更加火熱,在新興地區活力不斷。放眼全國,越來越多人正在書寫自己與冰天雪地的故事。
種下冰雪運動的種子,讓奧林匹克花朵開滿神州大地。冬奧已至,我們一起向未來。
來源: 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