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大詩人,最出名的就是"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了。二人是唐代最偉大的兩位詩人,又有相同的境遇,懷才不遇,一生坎坷,就連死都一樣的離奇。李白之死流傳最廣的就是晚年在當塗醉酒跳入江中撈月被淹死(也有病死、醉死一說),而杜甫則是客死在湘江之上從長沙到嶽陽的一條破船上。杜甫晚年為何如此凄慘?其實他的一生除了開始比較順利外,後來一直都過得很慘。
杜甫原本也是士族出身,乃北方的大士族。其遠祖為漢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審言,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士,與李峤、崔融、蘇味道被稱為"文章四友",所以杜甫從小就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杜甫本人也是聰慧貴人,7歲就能夠寫詩了。
話說有一年,杜甫去長安參加考試,正好這個時候是大奸臣李林甫得意的時候,那次考試也是由于權相李林甫編導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參加考試的士子全部落選。過了幾年後,又有了做官的機會,可是這次主考還是李林甫,杜甫又一次在自己的仕途之路上失之交臂。直到很多年以後,杜甫才在朝廷裡當了一個很小的官,生活依然貧困,自己的小兒子也因為生活的苦難活活餓死了。
而同一年安史之亂爆發了,第二年六月,潼關失守,玄宗西逃。為避難這時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陝西富縣)羌村,他聽說了肅宗即位,就在八月隻身北上,投奔靈武,途中不幸為叛軍俘虜,押至長安。
幾經輾轉大曆三年,杜甫思鄉心切,乘舟出峽,先到江陵,又轉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嶽陽,這一段時間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難,不但不能北歸,還被迫更往南行。大曆四年正月,由嶽陽到潭州(長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陽),複折回潭州。唐代宗大曆五年(770),臧玠在潭州作亂,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陽,遇江水暴漲,隻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沒吃到東西,幸虧縣令聶某派人送來酒肉而得救。後來杜甫由耒陽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裡,這時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歸,這時便改變計劃,順流而下,折回潭州。大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嶽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時年五十九歲。
杜甫的一生都非常清貧。生在盛唐的杜甫,卻活在一個政局動蕩的年代。一生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他,沒成想到終是客死異鄉,涕盡湘江岸,悲苦困頓、郁郁不得志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