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詩人中,宋之問是律詩的奠基者之一。宋之問在政治上的表現為人诟病,他也曾努力寫作應制詩博君主歡心。當他在仕途中遭受不順時,表現出來的困苦與哀傷卻反倒顯示出真摯的情感。在宋之問的詩作中,《送别杜審言》、《渡漢江》和《度大庾嶺》等詩都具有很高的創作水平。
宋之問
宋之問(656—712),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陽)人,一說虢州弘農(河南靈寶)人,又名少連,字延清。宋之問出生于一個官宦家庭,父親宋令文能文能武。在父親的影響下,宋之問與兄弟都勤奮好學。宋之問擅長詩文,十九歲進士及第。
宋之問仕途得意之時,已到了武則天執政時期,他看到武則天寵愛張易之兄弟,就主動地接近張易之兄弟,甚至擺出一副谄媚的樣子,這讓後世對他評價很差。武則天去世之後,宋之問失去了靠山,他又轉投太平公主和後來的安樂公主。他在中宗和睿宗皇權更替中,深陷政治漩渦,幾度沉淪。最終在睿宗即位後,宋之問被賜死在欽州的徙所之中。
宋之問在他的朋友圈子裡,有幾位很知名的詩人,比如楊炯、杜審言和沈佺期等等。
杜審言
武則天聖曆元年(698),宋之問的好友杜審言因為對皇上言事不當被貶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戶參軍,此時宋之問正卧病家中,聽聞好友被貶,更是惆怅倍增。于是宋之問為杜審言寫下一首送别詩。
送别杜審言
唐 宋之問
卧病人事絕,嗟君萬裡行。
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
别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
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
宋之問聽聞好友杜審言被貶,自己卧病在床,無法親自送别好友離開,寫了這首情誼深厚的送别詩。宋之問感歎好友杜審言此行離去要遠行千裡,想象友人已經走遠,送别的人們也都紛紛離開,河流和小橋依舊是原來平靜的樣子,河邊的樹木像是依依惜别,脈脈含情地送别友人。宋之問想到從前同是被貶谪的才華卓越的孫楚和屈原,聯想他們的事迹肯定友人杜審言的才華,同時也表現出對友人前途的擔憂。最後再次把友人比喻成遺落在江西的龍泉劍,杜審言此行要去往的地方正是江西,而龍泉劍被埋沒在江西,就像是杜審言的才華被埋沒了一樣可惜。
705年,武則天将皇位傳給中宗李顯,張易之兄弟被殺,宋之問因為曾經與張易之兄弟交往頻繁遭受貶谪,朝廷将他貶往泷州(今廣東省羅定市)做參軍。這對一個一直生長在北方的人來說,荒蠻遙遠的南方令他感到不安。
羅定
宋之問一路南行,來到江西南部的大庾嶺,翻過大庾嶺就到了真正的南國廣東。古人認為大庾嶺是南北的分界線,有十月北雁南歸飛到大庾嶺就不再過嶺的傳說,因此宋之問此時心中滿是對北國的不舍和對南方生活的不确定而産生的惶恐,在大庾嶺北的驿站中寫下了一首《題大庾嶺北驿》。
題大庾嶺北驿
唐 宋之問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複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陽月即農曆十月,詩人聽說十月北雁飛到大庾嶺就不再向南飛了,自己的行程卻還要繼續向南不能停下來,詩人也不清楚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再次回到中原。江上的潮水回到了最初的平靜,樹木間的瘴氣還沒有消散,詩人心中更是愁苦萬分。想來明天早上回頭望望家鄉的方向,可能會看見嶺上開放的梅花吧。整首詩裡都是困苦與煩憂,隻有到最後一句才出現了一枝梅花,可能是一枝紅豔的梅花,讓滿心蕭索的詩人仿佛能看到一絲希望。
梅花
當宋之問走上山嶺,準備繼續向南翻越時,他又寫出了一首《度大庾嶺》,去國離鄉的愁苦更加分明。
度大庾嶺
唐 宋之問
度嶺方辭國,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鳥,淚盡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雲欲變霞。
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從大庾嶺北驿走到大庾嶺上,與故鄉分别的痛苦更加明顯,詩人在詩的一開頭就寫道“度嶺方辭國”,在詩人眼中翻過了大庾嶺不僅僅是翻過了一座山嶺,而是徹底地告别故鄉。停下小馬車回頭望一望家鄉吧,心早已随着向北振翅而飛的鳥兒回到北方,看到向北生長的一枝梅花,眼淚也不禁流了下來。這時山間一直飄着的小雨好像要停下來,透出了一些陽光,江上的雲彩快要變成泛紅的雲霞。看到這樣的情景,詩人心裡似乎松弛了一些,遐想自己有朝一日能收到朝廷的調令,讓自己重回北方,一點也不敢有像賈誼被貶長沙那樣的遺憾。
大庾嶺
宋之問一路颠簸到了令他不安的泷州,次年他奉中宗旨意北歸。這對宋之問來說真是天大的好事,整理行裝即刻北返,途經漢江時,宋之問寫下了一首非常著名的《渡漢江》。
渡漢江
唐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複曆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宋之問到達嶺南之後,與家人的聯系幾乎全部中斷,他不知道家人有沒有因他受到牽連。經過了漫長的寒冬,又度過了一個春天,詩人這時終于盼來了召他北歸的敇令,可以重歸洛陽。行走到漢江時,詩人像是回到家了一樣親切。詩人此時的心情并非心潮澎湃的激動,反而有些不知所措,甚至還有些擔心,雖然他十分想念親人,但他不敢向周遭的人打聽,他害怕聽到自己家中發生了什麼變故的消息。
漢江
這首詩表現出了一個貶官被召回後的忐忑和不安,這是一種很典型的心理感情。與家人分别後,完全失去了聯系,自己是有罪的官員,真不知家中會不會因為自己而受到打擊。在嶺南荒涼之地,日夜思念家人,如今即将與親人重逢,心裡反倒五味雜陳。這首五言絕句簡單凝練,把詩人的複雜的心緒都寫進了詩中。
宋之問回到洛陽後,依然沒有改變他以往的行事作風,武則天已經不在,他就去依附太平公主。安樂公主是中宗李顯最疼愛的女兒,宋之問又去投奔安樂主公,這令太平公主極為不快。後來中宗有意提拔宋之問做中書舍人時,太平公主檢舉了宋之問收受賄賂的問題,景龍三年(709),宋之問再次被貶,這次他被貶往越州做長史。
飛來峰
經過仕途中的多次起起伏伏,宋之問此時已經對政治沒有了絲毫的興趣,到了越州,他時常探訪民情,詩歌風格轉入了清新健康的軌道。但是由于宋之問此前的作為,讓他聲名狼藉,後世對他的評價始終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