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電腦的任務管理器,看着跳動的CPU使用率,發現很舒服。每一個線程占用了多少CPU清清楚楚,也就能針對性的确認為啥你的電腦跑的慢了。
今天這篇筆記不講每個任務(或線程)CPU的使用情況,而是單片機整體的CPU使用情況,先易後難嘛。
為什麼要知道這個呢?知道這個有啥用呢?魚鷹看的書少,就不寫官方話了,隻說說自己的理解。
CPU使用率越高,意味着系統越繁忙,對于一些事情的響應也就越慢。比如你的電腦CPU使用率占到90%以上,你會發現打字變慢了,鼠标移動變慢了,這都是因為CPU占用過高,導緻系統來不及處理你的鍵盤和鼠标數據,所以才會有慢悠悠的表現。
電腦是非實時系統,要求不高,即使電腦變慢,電腦死機,後果都不是很嚴重,但是如果說你的嵌入式系統是國防、醫療領域的,如果也出現了這些情況,那後果不堪設想。比如呼吸機突然出問題了,那麼對于病人來說,就是災難,所以醫療行業的産品都會經過嚴格的測試,否則不允許上市。
嵌入式系統使用的大部分應該都是實時操作系統,即所謂的RTOS,它必須對外界的各種情況作出非常快的響應,如果不能,那你設計的系統就是有問題的。
那麼如何快速響應外界信息呢?就看CPU使用情況了,CPU平時的使用率越低,越能快速響應。怎麼理解這句話?
比如一天時間裡,你要上8個小時的班,其他時間才屬于你自己,如果按一天來計算的話,你的CPU利用率是8/24=33.3%,其他時間可以快速響應其他事情,比如别人叫你出去吃飯,如果是在下班時間,你随叫随到,如果是上班時間,那麼叫了你也沒用,隻能等下班之後才行。所以雖然你的CPU利用率才33.3%,但是上班的時候還是不能及時響應其他事情,因為上班是優先級最高的任務(假設上班是最高優先級任務)。
這個例子可能不是很好,換成學生的例子可能更好一些。比如一個學生,每天上7節課,課間都有休息時間,假設還是要上8小時,但是因為中間不是連續的,所以雖然你的CPU利用率還是33.3%,但是你在課間時總能對一些其他事情做出快速響應,所以整體性能可能比前一個例子好一些。
所以設計系統時,千萬别讓一個高優先級任務持續占用CPU太長時間,如果可能的話,盡可能拆分長任務,否則低優先級的任務很可能無法及時運行,外在表現是,系統卡了。
看完這個,很多人就會想了,我的系統該怎麼計算CPU使用率呢?對了,我的系統是裸機的……
不好意思,裸機系統CPU使用率100%,算不了……
那好,帶操作系統的怎麼算,比如uCOS、FreeRTOS、RT-Thread?
嚴格來說,如果不采用休眠等機制的話,不管是裸機還是操作系統,CPU使用率都是100%。
為什麼這麼說呢?你看系統的CPU使用率的計算方法就知道了(這裡說的是RTOS中簡單的計算方式,而不是電腦那種,那種計算應該比較複雜,魚鷹也不清楚)。
簡單的說,一個操作系統裡有很多用戶任務,還有一個特别的系統任務,就是空閑任務。這個任務平時啥也不敢,就在那裡空跑,CPU沒有其他任務執行的時候,就會跑到空閑任務中執行。
除了空跑,空閑任務還有什麼特點?優先級最低,不允許挂起空閑任務,即該任務永遠處于就緒狀态。
正因為這些特點,它變得非常特殊,也是我們能夠計算CPU使用率的核心所在。
說白了,所謂的CPU使用率計算,就是先計算空閑任務的運行時間,然後反推其他任務的運行時間。
比如說,1秒時間内,空閑任務運行了700毫秒,那麼空閑任務的CPU使用率是70%,反推一下,其他任務的使用率就是30%。但是特别注意的是,這裡說空閑任務運行700毫秒,不是說空閑任務持續不斷的運行了700毫秒,而是中間穿插了其他任務的執行,中間穿插就是300毫秒執行其他任務的時間。
看這個圖就清楚了:
事實上,1秒時間内的任務切換遠比上圖顯示的要多的多,隻是為了更好的說明,才沒畫那麼多切換過程。
真正好的系統,一個任務不會長時間占用CPU,而是會不停的主動交出使用權,像上圖任務2有100毫秒的占用,如果這個是高優先級任務,那麼低優先級的任務的響應肯定在100毫秒以上了。
當然,如果說這個響應時間滿足設計要求,那麼在系統任務數比較少的情況下,倒是無所謂的事情。
可能你還有疑惑,你怎麼不說說空閑任務啊,空閑任務有長達300毫秒的CPU占用哩!
不好意思,真不需要說它,因為它的優先級任務最低,所以如果說它能在300毫秒内持續運行,那肯定是因為沒有其他任務需要處理才會讓空閑任務一直運行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操作系統中,除了主動切換任務外,還有被動切換一說。
所謂主動切換任務,就是任務本身認為自己執行完了,然後自己主動調用系統函數進行切換,比如系統延時函數等;而被動切換有所不同,被動切換是時時刻刻都在發生的,隻要滿足條件,那麼你的任務可能還沒有完全執行完畢,就可能切換到其他任務先執行了。
怎麼理解呢?假如四個人組成一個小組讨論問題,其中一個是小組長(操作系統),小組長有絕對發言權,可以随時打斷其他成員(任務)的發言,所以當組員發言時,他每隔幾分鐘都會檢查一下,看看誰舉手準備發言,一旦發現有等級高的成員舉手,那麼不管目前發言的組員是否發言完畢,小組長都會立刻讓高等級的組員先發言,等他發言完畢,才會讓之前未發言完成的組員繼續發言。這樣可能不是很人性,但是确實能保證高效!
在上面這張圖中,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沒有畫出來,那就是操作系統每隔一段時間對就緒任務的檢查。在操作系統中,這種檢查工作一般是由定時中斷完成的(stm32中有專門為操作系統準備的定時中斷,即SysTick)。
中斷是淩駕于所有任務(或線程)之上的超級任務。
但是檢查時間(即中斷時間)也是有講究的,如果檢查時間過短,那麼整個系統就會忙于切換任務,花費在任務切換的時間占比就會很大;而檢查時間過長,那麼高優先級任務就不能得到更快速的響應,所以這個時間一定要謹慎選擇。
一般來說,任務切換CPU占比在1%以内應該是比較好的(這個沒有理論依據哈,魚鷹瞎寫的),即如果各個任務隻調用一個延時函數,如果你的CPU占用在這個範圍,那麼就是比較合适的。
當你學會了CPU使用率計算,不如嘗試着修改中斷時間,你會發現不同的中斷時間,CPU使用情況是不同的,原因就在于操作系統本身的消耗!
本篇主要從整體介紹系統CPU使用率是什麼鬼,下篇筆記将在rt-thread系統上為大家實操一番,這樣既能把握概念,也能掌握細節,這才是學習的節奏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