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現在台式機和筆記本CPU越來越接近,但相信大家還是有一種感覺,就是筆記本CPU的功耗、頻率啥的都擺在那裡,和台式機CPU相比,性能還是不夠給力。這是真的嗎?咱們今天就通過近期放出的一些測試數據來看看吧。
測試基于兩台桌面主機,沒錯,其中一台為了追求小體積而采用了移動版處理器AMD銳龍7 5800H,另一台則是英特爾酷睿i7-11700。它們采用的核心是同期産品,又分别屬于定位類似的銳龍7/酷睿i7級别,且均為8核16線程配置,使用16GB DDR4 3200内存。
由于兩台電腦是商用機,都使用内置集成顯卡,基本上和高端遊戲“絕緣”,所以咱們首要考察的還是CPU性能。至于3D支持能力,就直接用3DMark遊戲項目測試一下CPU理論能力作為參考吧。
結果是不是有點讓人驚訝,45W的筆記本CPU完全不虛,單線程相差就不算大,多線程更是常常能戰勝台式機CPU。當然,這裡還有兩個問題,首先是為啥體驗上似乎不一樣呢?很簡單,我們常常需要斷開電源使用筆記本電腦,而使用電池時電腦一般會通過降頻或抽空休息來降低功耗、延長續航,會讓我們感覺響應速度、處理性能都要差一些。
對玩家小夥伴來說,筆記本電腦的顯卡配置也會大幅改變實際體驗,第一是考慮到功耗和成本,筆記本電腦的獨顯配置常常較低;第二則是和“同型”台式機顯卡相比,中高端移動GPU的配置、頻率常常更低,實際性能當然也更差。這樣的顯卡顯然會限制CPU的發揮,讓人感覺不如在台式機上玩得爽。
第二個問題就是肯定會有小夥伴質疑為啥用AMD和英特爾比較,難道英特爾沒有8核移動處理器嗎?确實,英特爾也有i7-11800H等8核移動CPU,但缺少采用這一CPU的大品牌台式機,無法做這樣的直接對比。至于其性能,我們可以參考之前與11700K的對比,同等TDP功耗下真的沒差多少,和11700相比就應該就更不在話下了。
很明顯,同時代核心、配置類似的移動版CPU真的不比台式機CPU弱,還有更冷靜,适合小型系統等優勢,唯一的問題就是價格比較高,在筆記本電腦中還可能需要設置和較好的周邊配置才能讓它全程高能運行。但至少在實際性能方面,需要便攜或小型電腦的小夥伴,就不用擔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