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歲孫子僅因為被奶奶唠叨了幾句,就把奶奶關在門外一整夜,不讓奶奶進屋睡覺。
姑姑第二天一早聞訊趕來,氣得邊哭邊揪着侄子,用大巴掌教訓侄子。
看到的人都鼓掌叫好,姑姑教訓得對,姑姑教訓侄子,天經地義。這孩子關的可是姑姑的媽媽,換誰能忍得了?
這孫子就是該被教訓,那孫子為什麼敢這麼明目張膽把奶奶趕出門外一夜,事情咱們得看本質,最關鍵的問題,出在了哪裡?
有這兩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孩子父母都沒在家出外打工,這孫子是奶奶一手帶大的,是跟奶奶一起生活。
因為平時奶奶非常溺愛,他在家裡就是“小皇帝”說一不二。一不順他的意,就無法接受,就做出把奶奶趕出門這個事情。
第二種可能:孩子父母平時就對自己的母親不孝順,在孩子面前也經常貶低老人,不尊重老人,也有可能會說不想讓老人住的話。
而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父母怎麼做,孩子怎麼學。于是當生氣的時候,就作出趕奶奶出門的行為。
溺愛不僅對孩子是傷害,對于父母自己也是傷害,已經講過太多,不想贅述。
這篇文我主要想通過自己看到的幾件真實的事講講關于孝順,關于榜樣。
因為曾生活在農村,看到太多這樣的事情。
村裡有戶人家,父母70歲多了,終于等來兒子蓋樓房,滿心歡喜,村裡人,人人豔羨。
辦封頂喜酒那天,老爺子舉着酒杯,都激動地流眼淚,自己兒子終于出人頭地,自己揚眉吐氣了。
可是沒幾天,路上遇到老爺子,我爸打趣他:住上新房,爬樓梯,腿有沒有爬酸了。”
老爺子面上有點不易覺察的變色:“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生活,我們老年人也要懂得享受生活,該吃吃該喝喝。”
圖文無關
後來才知道,為了支持兒子蓋房,老兩口拿出二十多萬。但是他兒子蓋的樓房沒有給他們老兩口預留一個房間。
他們現在住的是院子裡單獨搭建的一層小平房裡。原來老爺子以為是廚房加工具房,沒想到是“特意”給老兩口建的。
搬新家那天,老兩口本是興沖沖想走進新房,找尋自己的房間,最後給兒子媳婦擋在外面,說得特别好聽,怕以後老兩口腿腳不方便,所以特意在院子給他們設計的小屋。
當時老爺子真的是晴天霹靂,因為前面一點風聲都沒有露,忽然這樣,真有點被掃地出門的感覺。
而他的兒子媳婦,到處跟人說,自己就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可以有樣學樣,才這麼孝順,為老人着想。
老人的孫子輩也是十多歲了,有時也會表現出對自己爺爺奶奶的讨厭,會嫌棄老人不講衛生。
我好像能明白老人的心酸。
另一家,兄弟二人。今年家裡的老母親過世,留下老父親。因為風俗,老母親生前所用的物品,衣服,被褥都全部焚化,可能也是不讓在世的人睹物思人。
老父親想把自己老伴的遺照懸挂起來,挂在大廳,兩兄弟都沒同意。
後來老父親又說想挂在自己的房間,還是不同意,說怕父親看了傷心,還是把照片收到櫃子裡。
幾個月過去了,老父親再去櫃子裡找尋老伴的遺照,竟然尋找不見,知是兒子媳婦拿走,傷心異常。
說這做兒女的孝,可能有,順,卻沒有。
村裡另一對兄弟。母親去世幾年,兄弟兩個,怕老父親孤單,兄弟就按照老父親的意願,願意去誰家就住誰家。
而且對老父親的陪伴是非常有質量的。他們會陪着父親散步,聊天
開始的時候父親跟着哥哥去外省住一年,弟弟閑下來,也立刻接了老父親,反正也是不管工作還是生活都帶在身邊。
這樣的孝順真的很難得。
而這對兄弟的後代,村裡人都誇贊他們個頂個孝順,他們都不會像一些人那樣算計,我付出多少,你付出多少,真的是他們的父親做出了好榜樣。
我們愛我們的父母嗎?當然,我們肯定愛自己的父母,可是我們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自己的父母嗎?根本沒有幾個人能做到。
我們嘴裡說愛父母,孝順父母,可是卻根本是把父母放到了最後。兒女重要,工作重要,生活重要……
我們想要什麼的子女,就要做什麼樣的子女。
因為多年後,你就成為父母,孩子成了你。
有的父母妄想,自己不孝順父母,還在教育自己的孩子長大要孝順,未免有點可笑,你都沒示範孩子什麼是孝順,孩子怎麼懂。
一部分人總喜歡用各種的道理,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要學會感恩,要孝順,卻沒意識到,最好的傳承是給孩子做榜樣。
教育孩子要孝順時,最好的就是以身作則。
話外:我前幾年的一天就在在那邊算,自己一年能給父母的時間有多少,算來算去發現真的太虧欠了。
我之前是差不多一個月才回娘家一次,每次回去一天。早上8點多去,4點回家,一年96個小時,滿打滿算整4天。
後來因為媽媽生病,我也反省了,每周回家一次,因為家裡工作問題,一次4個小時,算下來208個小時,滿打滿算一年可以陪父母8天半。
是不是少得可憐?
為身作則,孝順老人,其實很簡單。
多點耐心,當老人唠叨時,耐着性子聽,多聽少反駁,他們能唠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少了;
多點暖心,當老人不舒服時,特意給他下碗面條,多幾句驅寒溫暖的話,端一杯熱水問候;
多點時間,當老人孤獨時,多陪他們說說話,常帶孩子回去看看,親熱地叫聲“爸、媽”。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他的一言一行折射的是我們大人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