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品鑒我個人覺得應該包含到兩方面的内容,品的是一顆參品質優劣,鑒的是這顆參的出身以及成長經曆,傳統人參的品鑒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口耳相傳很難把握其中的核心要素,完全要憑借多年實踐經驗的積累,也就是說學習的過程中人參必須得上手,每年過手萬八顆人參才能練出真本事。
各種各樣的人參彙聚于參集上,是最好的曆練場所。
目前國内外對人參鑒别方法大緻有4種:1.傳統的經驗鑒别2.理化成份分析鑒别3.組織顯微鑒别4.DNA指紋分析鑒别。除了傳統經驗鑒别,其他三種鑒别方法都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對人參進行成份定量和定性分析,組織結構特征觀察,以及生物遺傳物質特異性分析。雖然有比較高的信服度,但是也有一定局限性!目前人參中已經被發現的化合物有200多種,而且還有一些新成份在不斷被發現。人參皂苷作為目前已經明确的有效成份之一,成為人參研究的熱點。這裡我要特别提到一點,野山參是園參生長年限的幾倍甚至幾十倍,其人參皂苷普遍隻有園參的兩倍到三倍,然而野山參在應用過程中表現出的效果可要遠遠高于兩倍,同一顆參不同部位人參皂苷含量是存在差異的,但是食用過程中身體主觀實際感受并沒有顯示出特别明顯的差異,我個人觀點是人參的功效并非單一人參皂苷的作用,而是多種已知的和未知的成份協同作用的結果。
人參組織結構圖:1.木栓層,2.樹脂道,3.裂隙,4.栓内層,5.韌皮部,6.形成層,7.木質部,
人參皂苷在人參不同部位含量
人參總基因組DNA
傳統人參經驗鑒别法是基于長期實踐經驗總結建立起來的,是通過感官對人參形态即蘆,紋,體,須,艼,氣味,色澤等進行的綜合評價,以植物遺傳學,植物生态學,植物形态學為理論依據,根據植物在特定環境下在一定時間内形成的特定的而且穩定的外觀形态判斷一顆參的種類,年限,生長環境,品質優劣。雖然沒有明确得數據指标,但是通過長期的應用反饋進行糾正,完善,再驗證,如此反複形成了一套經得起推敲的有完整體系的理論,玄而不明,但又表現出極高的正确性。
方土福先生的著作
比如傳播度比較廣,被很多人所熟知的那幾句野山參鑒别口訣:蘆碗緊密相互生,圓膀圓蘆棗核艼。錦皮細紋疙瘩體,須似皮條長又清。珍珠點點綴須上,具此特征野山參。口訣中雖然對野山參的一部分特征做了概括說明,但是蘆碗堆疊緊密到什麼程度才算緊密呢?錦皮(是指人參表皮類似于錦緞的色澤)所說的皮色深淺,光澤度高低到達什麼樣的标準才算老?皮條須(指參須的柔韌性)具備多高的柔韌性才算柔韌性好?須長而清疏,多長才算長,參須少到什麼程度才算清疏,這一口訣确實可以為我們選到一顆好參做指導,不過這些都沒有明确量化數據,完全憑借個人的經驗來把握這個标準。過于依賴個人的主觀評判,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廣大的消費者對人參的認知度,雖然保證了參農和參商的效益,不過也限制了人參産業的發展。
具備了部分野山參特征的18年生移山參
再比如,人參體态中菱體和疙瘩體長期的反饋出來的品質要優于順長體和笨體,通過長期觀察發現,野生人參落籽于地表,土壤相對要堅實一些,種子萌發向下紮根生長的時候,土壤越深越堅實,主根向下生長阻力越來越大,在形成菱體和疙瘩體就相對更多,符合現代的植物形态學所描述的植物形态差異形成原因。至于為什麼因此而表現出的内在品質差異,并沒有合理的科學解釋,正所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橫菱體純野山參
橫菱體純野山參
疙瘩體純野山參
懂人參才會選人參,我是教你選人參的福先生,覺得我說的有用收藏關注并轉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