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的習作看圖畫寫一寫?習作 看圖畫 寫一寫,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三年級的習作看圖畫寫一寫?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的習作看圖畫寫一寫
習作 看圖畫 寫一寫
教學導航
[教學目标] 1.學會按從整體到部分、從天空到地面、由遠及近觀察圖上的景物。 2.學會有條理、比較具體地記叙一項活動。 3.初步培養觀察事物的興趣。 |
[教學重難點] 有條理地、比較具體地觀察圖畫。連貫地組織語言。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準備] 每個學生去放一次風筝,感受一下放風筝的動作和心情。 |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是啊!“江北江南低鹞齊,線長線短回高低。”“此時風光如此迷人,春風送你上青天”這些古詩惟妙惟肖地刻畫了放風筝的情景,飽含了放風筝的濃濃情趣,也描繪了人們放風筝時微妙的心理變化。 2.交流感受:同學們,讀着這些古詩,讓我們回憶起放風筝的情形。昨天,我們也去放了風筝,在這陽光明媚的春天裡,在這生機勃勃的春天,在這充滿希望的春天,你放風筝時的心情又是怎樣?為什麼呢?(高興,激動,開始前迫不及待,失敗後不甘心。) 3.導入課題:在這美好的季節裡,一群小朋友也在放風筝。他們是怎樣放風筝的?他們的心情如何?這節課,我們就來寫寫放風筝的文章。同學們都放過風筝,一定有體會,也一定能把作文寫好。(闆書:看圖話,寫作文) 二、閱讀交流,明确要求。 1.學生自由讀文,劃出本次習作的要求。(闆書:明确要求) 2.讨論,明确本次習作的要求。 (1)寫一段話,把圖畫介紹給大家。 (2)寫之前,仔細觀察圖畫,想一想:(闆書:觀察圖畫) ①圖畫上有哪些人?他們在幹什麼? ②他們的動作是怎樣的?可能說了哪些話? (3)寫的時候,要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清楚。 (4)寫完後,跟同學交流習作讀一讀,互相評一評:圖畫的内容是不是介紹清楚了?有沒有錯别字? (5)根據同學的意見修改習作。 三、閱讀例文,交流寫法。 例文: 放風筝 春天的一個星期天的上午,陽光明媚,天氣很好。小方覺得沒事做,就約小紅一起去太平公園放風筝。 太平公園裡人山人海,都是放風筝的人群。空中飄着各種各樣的風筝,有金魚型、神龍型、蝴蝶型,等等。 他們拿着一隻大雁型的風筝來到太平公園,這隻風筝可精美了,粉紅色的羽毛,尖尖的嘴巴,圓圓的眼睛好像兩顆寶石。 小方也迫不急待地抱出自己帶來的風筝,右手拿着線軸,放出一米來長的線,小紅雙手舉起風筝,小方叫了聲“放”。小紅立刻就把風筝往空中抛去,小方立刻就助跑起來,一邊跑一邊放線。風筝像長了翅膀似的随風撐起來,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着。它時而斜着身子飛翔,時而向下俯沖……這時,這隻精美的風筝引來一隻美麗的小燕子,它唧唧地叫着,好像在問風筝:“你是誰?我可以和你成為好朋友嗎?”小燕子就和風筝一起飛翔着,有時它們并肩飛行,有時一前一後地飛行,好像在比高低,在比速度。 小紅看着飛上天與小燕子比賽的風筝,高興地在草地上蹦來蹦去,紮在她辮子上的蝴蝶結仿佛也變成了兩隻美麗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多美的風筝世界啊! 1.學生自由閱讀例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寫好看圖作文的? 2.小組同學互相交流,小組長做好記錄。 3.小組派代表發言,全班交流,掌握寫法。(闆書:掌握寫法) 4.根據學生發言,教師評議,相機小結。 (1)有序觀察,把握圖意。 看圖作文中,着重在“看”,看圖畫的内容,可以從近處到遠處、從地面到高空等、從景物到人物……畫面的主體是人物的,要看清畫面中人物的形體、相貌、服飾等;從人物的表情、動作、推測人物的思想面貌;還要觀察周圍環境(景物),弄清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等。本次習作提供了一幅插圖,這幅插圖描繪了小朋友放風筝的情景。(闆書:把握圖意) (2)抓住重點,展開想象。(闆書:展開想象) 要根據畫面内容,進行合理“想象”或“聯想”,使畫面“動”起來,從頭腦中勾勒出一個故事輪廓。畫面上有人物,有景物,有色彩,但沒聲音,也不會動。而看圖作文,則要求借助于圖畫提供的形象,對照現實生活,再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合理想象或聯想,把圖上的人物寫活,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要把靜止的畫面“活動化”。但想象不是盲目的,要有目的,絕不能脫離畫面,任意發揮。 在觀察這兩幅插圖時,我們可以這樣想象:小朋友們在什麼地方放風筝?他們是怎樣放風筝的?他們在想什麼?說些什麼?……在觀察的基礎上,可以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把觀察和想象的内容完整地寫下來。 (3)拟定題目,編寫故事。(闆書:編寫故事) 可以以主要事件為題,可以用表現中心的詞語短句為題,可以以人物的一句話為題,題目要簡短,引人注目,并能突出中心。如放風筝、春景圖、他們真高興、忙趁東風放紙鸢…… 編故事時要根據畫面内容,結合現實生活将故事的内容交代清楚。當然,在編寫故事的過程中,要把握圖畫的中心内容,分清人物的身份,觀察人物的動作、神态,想象人物的語言、心理,要把細節寫清楚。 (4)感情升華,揭示中心。 要善于在看圖寫景、寫人、寫事的過程中表達出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闆書:感情升華 揭示中心) (5)反複閱讀,認真修改。 俗話說:“文章不厭百回改”。完稿後,再對照反複閱讀,看是否符合圖意,是否寫出了人物的特點,然後反複推敲語句,盡量做到準确、簡練、生動。這樣,一篇好的看圖作文就産生了。 四、确定順序,觀察圖畫。 1.圖畫上有哪些人?他們在幹什麼? (1)看圖回憶:你們以前放風筝都是和誰一起去的?在什麼地方?(想象成自己在放風筝。) (2)指名說說第一個問題。 例:星期天上午,同學們在人民廣場上放風筝。天空中搖曳着各式各樣的風筝,有鹦鹉風筝、蜻蜓風筝、仙鶴風筝…… 2.他們的動作是怎樣的?可能說了哪些話? 互相交流,教師出示例文片段: 小方也迫不急待地抱出自己帶來的風筝,右手拿着線軸,放出一米來長的線,小紅雙手舉起風筝,小方叫了聲“放”。小紅立刻就把風筝往空中抛去,小方立刻就助跑起來,一邊跑一邊放線。 3.把圖畫介紹給大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清楚。 (1)要求觀察圖中的人物或回憶當時放風筝的情景,着重觀察(回憶)人物的動作、神情。 (2)自由試說,再指名說。 五、閱讀例文,加深認識。 |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闆書:看圖話,寫作文 2.導言:上節課小組同學圍繞圖畫探究交流,這節課我們來進行全班交流,完成習作。 | |
二、自由發言,探究交流。 1.小組同學互相交流,說說準備寫什麼?怎樣寫? 2.小組派代表參與全班交流。 三、教師小結,技巧指導。 1.細緻觀察,注意層次。(天空——地面 遠處——近處) 2.緊扣畫面,合理聯想。(語言 動作 神态 心情) 3.抓住重點,恰當描述。(放風筝的過程) 4.分析畫面,把握中心。(熱愛自然 熱愛生活) 四、水到渠成,獨立寫作。 1. 學生自主習作。 2.教師巡視,個别指導。 五、獨立修改,展示習作。 1.自讀修改。 讓學生先自己朗讀自己的作品,并自己先進行修改,做到語句流暢,标點正确,沒有用錯的字。(教師巡視詢問修改的地方,及時給予評價表揚,重在激勵學生學會自改的方法。) 2.品讀欣賞,師生互評。 指名修改完的同學讀自己的作品,和全班同學交流,由師生共同評議,提出修改意見。(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修改,在交流中學會欣賞。) 3. 謄抄習作:把修改好的習作謄抄在作文本上,也可以一邊謄抄一邊修改。 4.佳作展示:把修改好的作品,讓學生自己貼在展示台上,體驗成功的喜悅。 |
課堂小結
[教學闆書] 看圖話 寫作文 明确要求 觀察圖畫 把握圖意 掌握寫法 展開想象 編寫故事 感情升華 揭示中心 |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的習作是一篇看圖作文,看圖作文是小學低年級學生作文起步的常見方式,是培養低年級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的重要途徑。它不僅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為向高年級書面作文過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積極組織開展課外觀察活動,作文前布置學生去放風筝,在活動中觀察、思考。日常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師可以在平時結合作文訓練,設計并組織一些第二課堂的觀察、想象活動,引導他們在活動中認識社會,親近自然,用眼去觀察周圍事物、外界環境以及人的動作表情,要求他們多用腦去分析思考,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正确的表象。 2.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培養觀察能力。指導學生看圖作文,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培養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的習慣。如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觀察;先中間後四周;從主要到次要等順序觀察。再整體了解圖意,按照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順序提問;如圖畫上畫的是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有幾個人?是什麼人?他們在幹什麼?讓學生根據老師的提問指導有條理地回答,并啟發學生從人物中想象圖中人物的思想、活動和當時發生的事情,還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培養學生從認真觀察中得出結論的能力。 3.啟發學生邊看邊想,培養想象力。教學上,為了讓全體學生都動腦筋,都能得到思維的訓練,我根據圖畫的内容設計思考性的問題,并把好的問題用投影機或大屏幕出示,讓學生一過看圖,一邊讨論,如圖上畫的是什麼季節?你是怎樣知道的?小朋友拿着什麼?正在幹什麼?他們還在想什麼?說什麼?然後再引導學生把這些問題連起來思考構思成一段話。 4.指導學生相互修改作文,小組成員互評互改,典型習作全班評改,分享優秀習作,讓學生做自己學習寫作的主人,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激發了濃厚的寫作興趣,寫作水平也有明顯的提高。 看圖作文的教學,一定要在啟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這一關鍵問題上下足工夫。通過看圖作文的教學,進一步發展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