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住在山裡,每天種花,種菜,看貓崽子們一天天長大,四面山上的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晨霧薄得像大自然穿上了白紗,朦朦胧胧的,比看美女穿長紗裙還要過瘾。
我種的百日菊連續開了兩個月了,還在繼續開,而且感覺開得還很好,種的黃瓜吃到撐,而且全部無農藥無化肥,按照現在的說法,這是純有機蔬菜,市場上的有機蔬菜十幾塊一斤,有機玉米好幾塊錢一個,你在超市還買不到,在山裡,你就可以天天吃。
最近秋葵每天可以摘一把,開水一煮,加點蒜、鹽和醬油,就是人間美味。
西瓜估計快熟了,聖女果也稀稀疏疏開始紅了,鮮紅,透亮,種了兩棵苦瓜,偶爾吃一次夠了,還有豆角,茄子,辣椒,偶爾還能采到野生木耳和野生蘑菇,最近還意外地發現,旁邊的林子裡長了一株“山荔枝”樹,結的滿樹都是,回頭又可以吃了。
生活就是這樣子,總有東西給你吃,總有方式适合你活。
01
不少朋友都問我,你在山裡,生活費怎麼保證?他們甚至會覺得,我可能是依靠家裡,要麼就是之前有存款。
這種想法太正常了,大山裡,能找到工作嗎?能賺到錢嗎?這都是問題。
我沒有存款,也沒有向父母伸手。
父母也有他們自己的生活,他們把我養大了,已經可以為自己負責了,仁至義盡了,我怎麼會向他們要錢,當然,我敢肯定,假如我開口了,他們肯定會給,這就是天下父母心。
我覺得,孩子如果讀書,讀到大學畢業,就可以自己為自己負責了,若不願讀書,到工作的時候,也可以自己為自己負責了。
說到錢的問題,我們不得不談到一個無數人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也是父母和子女之間最根本的問題,孝道和人道,古代人講,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我覺得現代人如果按照古代人的說法來,絕大多數人都是不孝子。
但這是現代社會,不管你身在哪兒,你總能随時跟父母視頻,總能随時和他們聯系,這就是和古代的不同,我經常和父母視頻,每次一聊就是至少半個小時,聊家裡的雞長得怎麼樣了,聊我老爸精心呵護的玉米熟了沒有,然後給他們說我種的怎麼樣,說完大家哈哈大笑,每次都很開心。
我很幸運,我的父母雖然沒有讀過多少書,父親小學四年級就出來打工了,母親沒讀過書,上過幾天夜校,但他們從來不阻止孩子們去探尋自己的生活,他們知道我來山裡了,并沒有覺得來山裡是沒出息,而是問我,老家就在山裡,幹脆直接回老家得了,因為回老家的話,住在自己家,更好。我告訴他們,時機還未到,他們也不勉強。
有些人把愛界定為物質,其實到那種程度,真正的愛已經打了折扣,因為愛隻是一種心願,你愛不愛,隻有你的心知道,跟其他的完全沒有關系,你愛他們,你覺得他們需要什麼,你願意主動為他們做,這才是真的愛,而不是迫于輿論或傳統去做。
02
就現在來說,很多父母生活累,不是因為他們自己,而是因為孩子,而我覺得,子女要做的,就是努力讓父母從“隻付出”的角色裡解脫出來,讓他們将注意力從孩子們的身上,轉移到自己的身上。
每次和父母聊天,我會有意無意地給父母傳遞一種生活方式,那就是不要在意外界的眼光,自己的生活好不好,隻有自己才知道。
有一次我問母親,我要是回家去了,鄰居要是看見我天天在家無所事事,一個大學生,不出去工作賺錢,不找一個體面幹淨的工作,天天和泥巴打交道,豈不是要笑話他們養了一個沒出息的兒子。
母親安慰我說,隻要你自己能照顧好自己的生活,沒有人會說你,就算說了,關他屁事。
其實母親說的我當然知道,但是我問他們的時候,他們也就有了思考,然後有了對生活的感知,雖然不能立即做到,但久而久之,也會越來越清楚。
我跟所有人一樣愛父母,雖然我也許跟其他人不一樣,他們擔心父母病了,努力為那一天存錢,但我不是,因為為任何沒有發生的事情擔憂,都是浪費生活,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但考慮太多絕對不是生活之道。
在山裡怎麼生活?怎麼保證生活費的來源?
我沒來山裡之前,我一直都在擔心這個問題,但是等我來了,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這根本就不是問題,因為當你全心全意生活的時候,這些問題壓根就不是問題。
沒錢了?你不會在附近找個工做?一個月做兩三天,生活費不久有了,假如你興趣比較多,不妨按照自己的興趣去做一些事情,反正總會有你生活的來源。
人不能保證了生活費才開始生活的,因為你壓根就保證不了,你所謂的保證,一直都是一個幻覺,你以為你擁有了一些東西就是保證,其實壓根就不是,明天還活着不活着都不知道,這些物質算個屁的準備。
你隻有先去生活了,才知道生活需要什麼,而不是先準備好生活需要的一切,再去生活。
我偶爾出去打打工,偶爾在家做做自己的事情,怎麼也能搞到一點油鹽錢,我之前還想,實在不行,我可以出去賣菜啊,每天用兩個桶,摘兩桶菜去賣,那不就是錢,别人能幹的事情,我為什麼不能幹?
但到現在為止,我也還沒出去賣過菜。
所以,不要讓你對生活的擔心,影響了你的生活,你憂慮未來如果已經影響到你現在的生活,那你的憂慮,就過多了,就沒有意思了,你的生活,也沒有意思了。
03
很多人因為沒有在山裡生活的經曆,将山裡的生活想象得很美好,就像陶淵明詩裡一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種豆南山下”。
這沒錯,但是陶淵明肯定沒寫他每天大太陽下鋤草,汗流浃背,汗如雨下地揮鋤頭,肯定也沒寫他在山裡,天天用自身喂養蚊子,他也沒寫,生活裡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種菜不是玩,沒那麼悠閑的,“開荒南野際”,我剛來這裡,開荒的時候,地裡全是荒草灌木,你得先用刀把灌木砍掉,然後再用鋤頭一點點挖出來,一天下來,手多處被灌木刮破了,挖地的時候,手掌全是水泡。
等到後面菜種下去了,你以為就可以吃菜了?你會發現,那些野草長得比菜還快,你還沒吃上菜,就要一次次耐心地拔掉野草,就算是這樣,有時候也是“草盛豆苗稀”,讓人沮喪又無奈。
每次看見鄰居大叔在地裡,我都問他“叔叔又鋤草啊,”他就停下來說“這草鋤不完,下雨天菜長得快,但是野草長得更快”,他說完,我也說,地嘛,就是用來長草的,然後我也開始拔草,有時候汗流浃背跟大叔一起在那一起感慨,農民不容易啊,總沒個閑的時候,這地裡,總會給你找到一堆事情。
确實如此啊。
很多人一想到山裡生活,就想到悠哉悠哉,就想到詩人筆下的田園生活,其實沒那麼簡單,要在繁忙的農務裡看見那種詩意,你一般人還真做不到,晚上累到躺在床上就睡着,有時候累到腰酸背痛。
當然,并不是每天都那麼累,但是來山裡,我覺得我手臂的力量又回來了,身體也抵得上天天鍛煉的人,這都是幹活幹出來的。
但是詩意是什麼?
詩意是一種心境,是一種狀态,那是你心中對生活的感受,天底下種地的人那麼多,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種地的美好和詩意的。
04
以前在城裡上班,和絕大多數人一樣,兢兢業業,勤勤懇懇,賺得多少先不說,但這樣的生活,規規矩矩,整整齊齊。
我敢說,很多人這樣做,不是因為喜歡,而是因為對生活的顧慮的擔憂,讓他不得不做。
換句話說,人有時候那麼忙忙碌碌,不是因為太熱愛生活了,而僅僅是因為擔心,僅僅是因為對生活的焦慮。
焦慮什麼呢?焦慮自己被時代淘汰,焦慮自己落下别人太遠,焦慮自己賺錢的速度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焦慮孩子的教育,他們焦慮的事情簡直太多了,這些焦慮,就像一個又一個的敵人,在他們身後追,這些敵人面目猙獰,讓他們恐懼無比,于是,他們隻有拼命的逃。
一個拼命追,似乎想置人于死地,一個拼命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說是生活,但是很多時候還沒品出生活的味道,就又不得不奔逃,對于生活,就像豬八戒吃人參果,味道還沒吃出來,就消化了,然後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慢慢品嘗,自己卻沒有機會品嘗。
幸好,對于生活,不像豬八戒吃的人參果那麼珍貴,數千年才開花,數千年才結果,生活多的是,你随時可以停下來慢慢品嘗,好好嘗一嘗生活的味道。
怎麼個好好品嘗法呢?
假如你充滿怨言,那你品嘗出來的都是苦澀,假如你充滿焦慮,那你品嘗出來的,都是酸味,假如你内心煩躁,品嘗到的估計都是辣,假如你對自己擁有的東西視而不見,那你大概什麼也品不出,隻覺得自己窮,于是又開始上路掙錢。
放下,接受,追求,勇氣,平靜,這些東西,是品嘗生活的關鍵。
沒有這些東西,種地就隻是工作,山裡就是一個小型的城市,隻是人沒那麼密集,房子沒那麼高,人穿的衣服沒那麼多姿多彩。
文|不有趣靈魂,我從山裡來,已回山裡來,三餐自己種,四季眼前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