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今天是2021年2月18日
農曆正月初七
我們迎來了這個濕漉漉的節氣
——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個節氣,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
古書《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春天象征着生發、成長;雨水,正是生命之源。
古人說“遇雨則吉”,開春以來的第一場雨,無聲地滋養人的心田,也孕育着萬物的新生。
丨雨水,春的開始丨
春雨至,萬物生。
雨水潤澤萬物。此時大地回暖,天地間一派開春氣象。
如果說立春是春天的“序曲”,隻是剛春意萌發,還會乍暖還寒的話,那麼雨水便進入了春天的第二樂章“變奏”。
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雨水的到來,提醒人們該為一年的好收成謀劃了。
雨水落在枯木上得以逢春,落在幹裂的黃土地上,種子得以發芽。總之,“春雨貴如油”,萬物都渴望着這一場甘霖,等待新生。
丨雨水三候丨
古代将雨水分為三候:
一候獺祭魚
第一個五日,水獺捕捉到魚後将捕獲的魚排列在岸邊展示,似乎要先祭拜一番後再享用。
二候鴻雁來
第二個五日,此時南方天氣暖,大雁自南向北飛。候鳥是随着天地陰陽之氣的變幻而往來,以适應氣候。
三候草木萌動
第三個五日,天地間陰陽交泰,出現生機,草木乘此生機,開始萌動。
此外,雨水還有三妙:
鴻雁傳情草木盛;獺祭春魚感恩情;雨水養生益處多。
鴻雁傳情草木盛
《逸周書》有雲:雨水節後"鴻雁來""草木萌動"。
鴻雁于飛,肅肅其羽,自北而來,望春而歸。
這樣的時節,煮一杯清茶,靜聽一曲鴻雁,感受遠方歸來的深情。
獺祭春魚感恩情
春水初生,獺捕魚,陳列岸邊,仿若獻祭天地,感恩春雨對生命的滋潤。
每一個春季,都是充滿希望的開始,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們懷着感恩前行。
雨水養生益處多
《本草綱目》有雲:“春雨有生發之氣,煮中氣不足,清氣不升之藥事半功倍。”
雨水後,天氣回暖,養生重在肝,肝屬木,木克脾土。
此時,應少食酸味食品,如酸棗、梅子、檸檬、菠蘿;多吃甜食,如大棗、山藥、桂圓、地瓜、南瓜,補益脾土,肝胃相安。
丨雨水習俗丨
“雨水節,回娘家”
出嫁的女兒和女婿要回家探望父母,送給母親一罐炖肉。久不懷孕的婦女,母親則為其縫制一條貼身穿紅褲子,據說這樣能其盡快懷孕。
女婿則要去給嶽父嶽母送節。送節的禮品通常是兩把藤椅,上面纏着一丈二尺長的紅帶,這稱為“接壽”,意思是祝嶽父嶽母長命百歲。
“拉保保”
即雨水節拉幹爹,意取"雨露滋潤易生長"之意。
占稻色
通過爆炒糯谷米花,來占蔔當年稻谷收獲的成色。爆出來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則是收成越好;而爆出來的米花越少,則意味着收成不好,米價将貴。
丨雨水養生丨
雨水之後,雖然草木萌動,天氣回暖,但寒流也是一年中最多的,常有“倒春寒”。
正所謂:“春回大地挾濕氣,脾胃最易受侵襲。”因此,雨水養生,重在防濕邪、調脾胃。
春季多雨,慎防濕邪
防濕邪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避”。雨水節氣降雨多,出門最好帶把傘,這樣就可以避免冒雨涉水。濕衣裹身而感受寒濕會引發疾病,若不小心感受了濕邪,應及時祛除。感受外濕,邪未深入,可從表而解。例如,喝杯溫熱的紅糖姜棗茶,泡個熱水腳,微微出汗即可祛除外濕。
同時,還要注意防止内濕。說到内濕,就離不開脾胃。因此我們強調,雨水養生,重調脾胃。
雨水養生,重調脾胃
雨水節氣多雨、多濕。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說,脾五行屬土,喜燥惡濕,最易為濕所困。中醫學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強弱是決定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
明代醫家張景嶽先生曾說過:“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必當以脾胃為先。”
雨水節氣一是因為氣候多雨多濕易傷脾胃,二是因為春季肝髒當令,易克脾土而傷脾胃。因此,雨水養生,當以調養脾胃為主。調理脾胃既要食補,還要調暢情志,配合适量運動。
藥膳食補
雨水節氣飲食的基本原則是“減酸增甘”,要減少酸性食物的攝入。一則酸味入肝,會使得肝氣更旺;二則酸性收澀,不适合春天的生發之氣。飲食上可以适當增添一些甘甜的粥類,《千金月令》中說“正月宜食粥”。
春季肝旺,而脾胃相對虛弱。粥是易消化的食物,配合一些藥物熬制而成的藥粥,對脾胃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藥物的選用上既要考慮生發陽氣,又要考慮滋補脾胃,推薦選用黨參山藥薏米粥。黨參味甘益氣,山藥健脾,薏米祛濕,三者合用相得益彰。嗜甜的朋友還可以在粥内加入紅棗,味道甘甜又有健脾的功效。
調暢情志
除了飲食,精神調攝在雨水節氣也顯得非常重要。
雨水,時值早春,陽氣生發。春季肝髒當令,肝氣較旺,人們一方面精神煥發;另一方面又可因肝氣生發太過,覺得自己脾氣暴躁、性急易怒,甚至面紅耳赤、煩躁不安;還有一些人則因肝氣不疏,而郁郁寡歡、心情抑郁。
從髒腑五行生克的角度,肝木旺會克脾土,使人變得“沒有胃口”。所以,雨水養生強調形神皆養,不但要養身體,還要心境平和,使肝氣不橫逆,脾胃自安甯。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不少人到了春天就呵欠連天、昏昏沉沉沒精神,這就是民間常說的“春困”。
初春,人體陽氣開始生發,氣血偏于外行,體内供應相對不足;加之雨水時節,自然界濕氣重,人體的脾胃被濕邪所困,易導緻中氣不足,氣血運行不暢,人們就會出現疲勞、乏力、頭昏腦漲等不适症狀。
這時最好的解決方法不是多睡覺,而是應當适當的運動,一則動能生陽,二則汗能排濕。同時,運動也順應了春季陽氣生發的特點。
經過一冬的蟄伏,早春時節,我們不宜做劇烈運動。
春天裡舒适又惬意的運動莫過于放風筝。放風筝時,人要不停地跑動、牽線、控制,整個運動過程自然而然地活動了周身關節,促進了血液循環。風筝升起後昂首翹望,對于長期伏案工作的人不失為一種舒緩頸椎的好方法。美麗的風筝在空中飛舞,放風筝的人自然身心放松、心情愉悅。這些對脾胃也能起到有益的調節作用。
放風筝時要注意安全,适當地保護頸部,後仰的時間不要太長。
莺飛草長,花期已至,在日漸繁茂的春花翠柳中,盡情享有,這一季的美好!
雨水,是吉兆飽含生的希望,願你因雨水的清洗而成為明淨的人,願你在這個美麗的日子裡肆意生長,在陽光雨露中活成最美的模樣。
願你這一季,這一生,如雨如水,溫柔堅定。
編輯:吳金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