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的提問和邀請。《散氏盤》中的“夨”這個字,确實并不常見,而且看起來很像一個“矢”字,所以很多人把它寫成“矢”或者是“失”了。其實,我們的手機或電腦字庫裡就有 這個字。隻是有些網友不知道是什麼讀音,才會無奈地選擇了相近的字形“矢”或者“失”來代替吧。
“夨”字在《說文解字-夨部》裡與“夭”(讀腰)字同意,是側頭的意思,也是早已有之,而不是出土以後新發現的文字。
《說文解字》裡面,“夨”的讀音讀“側”,是傾頭、傾側,與“夭”意同。“夭”這個字側右,“夨”這個字是側左的意思。
根據《說文解字》的對“夨”這個字解釋來看,已經與《散氏盤》中的意義大不相同了。
從《散氏盤》到東漢時間跨度将近800年,這800年,漢字經曆了篆書到隸書的發展,文字的很多義項也有不同程度的改變。例如“夨”這個字,就是一個例子。
如果按照說文解字的義項來看,《散氏盤》就解釋不下來了。
因為“夨”這個字在《散氏盤》中無法成為一個動詞。
而且《散氏盤》中有這樣明确的詞組:“夨王于豆、新宮、東廷”、“夨人有司履田”。
那麼,我們就很清楚了,這不是像《說文解字、夨部》解釋的側頭的意思,而是一個族群的人,他們的居住範圍是“夨”,這裡的人,就是“夨人”,他們的王(即長老),就是夨王了。
《散氏盤》裡記載的散國,位于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一帶,西北方與夨國為鄰。這個青銅器的斷代一般定為周厲王(前828以前)時期。也就是大約在公元前880到828年的這一時期。
至于為什麼“夨人”、“夨王”中的“夨”字,成了擡頭向左看的意思了,那就又是一個考古難題了。
不過,我前幾天寫的一篇文章《吳昌碩臨摹的散氏盤為什麼用石鼓文的筆法》中,真涉及《散氏盤》了,這篇文章發布在頭條以後,自動生成了音頻,音頻裡的讀音是“則”而不是“恻”,我對此也感到很奇怪,為什麼夨字的讀法是“則”呢?
今天,我在寫這篇文章時,打開手機,用“側”字的拼音居然打出來了,而以前總認為手機裡可能沒有這個字。但是,不知為什麼音頻讀音卻是“則”這可不是聲調問題,而是聲母不一樣。
現在頭條的文章中有了自動生成音頻的功能,我的很多文章都有音頻,有時我也聽一聽,發現智能音頻的正确讀音率還是非常高的。
但是,聲調問題還不能完全準确,例如“好的”和“愛好”,對“好”的讀音都是一樣的。再例如“少年”和“少錢”、“銀行”和“行書”的“行”字等等,這樣一些多音字都會讀成一樣的。
所以,我很想知道為什麼智能音頻與手機拼音不一樣呢?如果是聲調問題,也就無所謂,但是,一個是“側”,一個是“則”完全不是一個聲母。這是一些多餘的話了。
不過,你還真别不信,我就試了一下,我們的手機裡也有夨字“則”的讀音,這說明學者對夨這個字的讀音,本來就有兩種讀音,那麼,音頻的讀音顯然是有依據的。
這樣的話,我認為可能《說文解字》裡的“夨”字和《散氏盤》裡的“夨”本來就不是一個字,所以,讀音就不一樣。
我的看法還是認為我們對《散氏盤》裡的“夨”字不要讀成“側”而應該讀“則”。因為《說文解字》裡的讀音和詞義與《散氏盤》不是一回事。
《散氏盤》又名“夨人盤”,西周晚期青銅器,乾隆年間發現于寶雞市鳳翔縣後,一直被私人收藏。因銘文中有“散氏”字樣,按傳統習慣,擇文首句中字命名。《散氏盤》是著名的青銅器銘盤,與《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盤》合稱晚清“四大銘文”,是國内學者極為難得的大篆書法經典。從書法史的角度看,不但是大篆金文的經典之作,也是隸書的鼻祖。
這個書法作品與西周《虢季子白盤》的風格大不相同。
如果說《虢季子白盤》像楷書,那麼《散氏盤》更像是行書或者隸書。
這對我們研究西周書法和書法發生學意義非常重大。
《散氏盤》是一篇爛漫天真的書法作品,用筆自由潇灑,章法有行無列,大小穿插,時而有行有列,時而數字相叠,時而一字占據數字位置,如此大膽自由的章法安排,實在于無意之間,盡情于汪洋恣肆。
《散氏盤》的故事非常多,最有名莫過于“一盤得兩總督”的機緣巧合。
1810年冬,嘉慶皇帝颙琰50歲的生日,阿林保将散氏盤敬獻給皇上做壽禮。皇上給了他兩江總督去當。因而在老古玩界中有“阮元定名散氏盤,阿林保獻寶祝壽榮升”的口頭傳說故事。
由于書法好故事多,《散氏盤》也是書法家競相争相學習的一個經典。
例如石鼓文大師吳昌碩,還有康有為的女弟子蕭娴都臨習過這個銘文。
不過,我覺得蕭娴和吳昌碩都沒有得其神韻,你說呢?
《散氏盤》的内容為土地轉讓,記述夨人付給散氏田地之事,并詳記田地的四至及封界,最後記載舉行盟誓的經過。 首句“用夨撲散邑,迺即散用田”說明了紛争的伊始:因為夨國偷偷攻打散國的田邑,造成散國損失,于是由夨國割田地二區以為賠償。
文中兩段割地樹封的履勘紀錄,緊接着是夨人與散氏參與定界的見證名單,末段則為割地後盟誓立契的實景:(在豆國新宮東廷)原屬夨人土地第一區的三員首長與第二區的二名主管相繼盟誓,确定守約後,将所割田地繪圖,交由夨氏執守,史正仲農則執左券以為文書之認證。
附錄:《散氏盤》楷書釋文
用夨踐散邑,乃即散用田。履:自瀗涉以南,至于大沽,一奉。以陟,二奉,至于邊柳、複涉瀗,陟。以西,奉于敝城。楮木,奉于刍仇,奉于刍道,内陟刍,登于廠湶,奉諸、陵、剛。奉于單道,奉(封)于原道,奉(封)于周道。以東,奉于棹東強。右還,奉于履道。以南,奉于仇道。以西,至于莫。履井邑田。自桹木道左至于井邑,奉,道以東,一奉,還,以西一奉,陟剛三奉。降以南,奉于同道。陟州剛,登,降棫二奉。夨人有司履田:鮮、且、武父、西宮襄、豆人虞丂、錄貞、師氏右眚、小門人、原人虞艿、淮司工虎、孝、豐父、人有司丂,凡十又五夫。正履夨舍散田:司土逆寅、司馬單、人司工君、宰德父;散人小子履田:戎、(微)父、教父、襄之有司橐、州就、焂從,凡散有司十夫。唯王九月,辰才乙卯,夨卑鮮、且旅誓,曰:“我既付散氏田器,有爽,實餘有散氏心賊,則爰千罰千,傳棄之。”鮮、且旅則誓。乃卑西宮襄、武父誓,曰:“我既付散氏濕田、畛田,餘有爽變,爰千罰千。”西宮襄、武父則誓。厥受圖,夨王于豆新宮東廷。厥左執史正中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