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人類仍然無法完全理解意識是什麼。在過去,意識曾是哲學家的研究領域,而且其中有一些哲學家還認為意識在本質上是不可知的。但是神經科學家卻不懼艱險,正拿着科學的工具大踏步地向意識領域進發。
到現在,學者已經提出了很多種意識的理論。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些最具競争優勢的意識理論。
“我思故我在”
意識并不好定義,但是來自17世紀的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提出了一種意識的概念,極具影響力。其内容最主要的就是“我思故我在”,這個想法是說人僅僅是思考就可以證明自己的存在。從這裡可總結出,意識被認為是一種清醒的狀态,能感受到你周圍正在發生的事情,并感覺到自身的存在。
笛卡爾還認為,人的意識是獨立于人的肉體的,這種說法被稱為是身心二元論。而且他還認為意識與肉體的相互作用是在大腦的松果體裡發生的。當然,現在的科學家認為笛卡爾後面的說法是錯誤的,但是還是有些人認為,意識是獨立于物質世界的。
雖然哲學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可能很有用,但是他們得出的意識理論往往不具有可測性,也就是說,你沒法證實或證僞他們的說法。有個神經學家就說過,你唯一從哲學家們獲得的知識是,“我是有意識的”。
神經元難以解釋意識
過去幾十年裡,神經科學家已經開始以證據為基礎來理解意識,希望能通過一系列的證據去找到意識理論。現在許多研究人員發現了特定神經元或特定的神經活動,與意識的體驗有關。
最近,研究人員發現了大腦的一個區域,可以看成是大腦的意識開關。這個區域稱為屏狀核,電刺激這個區域時,人就會立刻變成了無意識。其實在此之前,英國生物學家弗朗西斯·克裡——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人之一——和他的同事早就推測出這個區域可能整合了大腦所有不同區域的信息,就像交響樂團中的指揮一樣。
但是尋找與意識相關的神經元和神經連接形式,不足以解釋意識本身。例如神經的連接不能解釋小腦不産生任何意識,相反大腦皮層(大腦的最外層)卻會産生意識。要知道,小腦的神經元數量是遠遠多于大腦皮層的。
另外,這些研究也不能解釋下面的情況是否有意識存在,比如腦損傷的病人,其他的動物,甚至電腦。所以說,隻通過分析神經元和神經連接,還是難以揭示意識的真實面目。我們還是需要一種完整的理論來解釋這種現象究竟是什麼,以及是什麼樣的實體來産生的。到目前為止,隻有兩種理論在神經科學學術圈裡受到重視。
整合的信息
過去嘗試了解大腦如何産生主觀意識的,例如看到綠色或者聽到海浪聲時的意識,科學家通常是把大腦所有的活動細節内容都搞清楚,就像想把大腦放到榨汁機裡擠出意識來,但是科學家都沒成功地找到意識的真實面目。
相比之下,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精神學教授朱利奧•托諾尼提出了整合信息理論是直接從意識為入手點,并反過來去嘗試找到哪些物理過程可以産生意識的。
這個理論主要觀點是,意識是各種信息整合的體驗,而且這種體驗是不可約化的。這就意味着當你睜開眼睛時,你不可能隻看到萬物是黑白的,或者隻看到你視野左邊的景象。相反,你的大腦把從感官系統和認知過程中獲得的信息,無縫地編織在一起,形成一個複雜的網絡。
整合信息理論提供了一個數值φ來衡量不可約化性。如果φ是零的話,那麼系統就可簡化為每個部分的總和。但是,如果φ是個很大的數的話,這就意味着系統不隻是每個部分的總和。這也意味着意識,可能不同程度地出現在人類和其他動物的神經系統中。所以說,整合信息理論有點泛心論的味道。泛心論是一個哲學學說,指的是萬物皆有思想。
整合信息理論的一個有趣的推論是,任何計算機都不可能模拟出人類的思維。
“全局工作空間”
另一個被看好的理論是美國加州拉霍亞的神經科學研究所的伯納德·巴爾斯提出的“全局工作空間”理論。這個想法是基于人工智能的一個很老的概念,稱為黑闆,是一個各種計算機程序都可快速訪問的存儲設備。
任何東西,從某一個人臉的模樣,到童年的回憶,都可以加載到大腦的黑闆上,然後它可以再把信息傳送到大腦的其他需要數據的地方。根據巴爾斯的理論,大腦從這個存儲設備廣播信息的行為就可以産生意識。
全局工作空間理論和整合信息理論并不是兩個相互排斥的理論。前面的理論可以解釋一個實體是否有意識出現,而後者的理論可以具體地解釋意識是如何工作的。所以說,這兩個理論可以都是正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