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世界都在擔心人口增長的問題,傑弗裡·薩克斯在《共同财富》一書中說:人口增長會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導緻全球變暖,同時還會導緻水資源與糧食資源的缺乏。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鐵一樣的事實。那就是發達國家生育低,并且富有;發展中國家生育率高,并且貧窮。
如美國總生育率隻有2.05,相當于每個适齡婦女生育兩個左右孩子,埃塞俄比亞的總生育率則為6.12,是美國的三倍,與之相應的,貧窮程度是美國的51倍。
這其中的聯系使得很多科學家認為,馬爾薩斯提出的人口理論是完全正确的,國家必須實行計劃生育才能擺脫貧窮。中國也以此為依據實行了計劃生育,至今,我還記得那句口号: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種樹。
12歲的一家之主
根據這一邏輯還衍生出了一個新的觀點,即大規模傳染性疾病的流行,會造成人口的大量減少,于是随後的幾十年裡,社會經濟發展會出現一段高速增長期。
如南非在遭受艾滋病的侵擾後,幾年間,富裕程度增加了百分之五。
降低生育率真的可以緻富嗎?現實情況恰恰就是生育率高的國家更窮,但是如果我們轉變思路,我們會想到,有沒有可能是貧窮導緻生育率高?再或者是存在第三個因素?
當一個家庭的資源總量一定時,人口越多的家庭,人均占有的資源自然越少,對子女的教育以及健康的投入也會越少,如果家長選擇對最優秀的一個孩子孤注一擲,那麼很多其他的孩子會失去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教育和健康能否完全解釋生育率高導緻貧窮的觀點?學者們針對家庭人口的增長是否會導緻孩子教育健康資源投入減少的問題,進行了實驗求證。
南希·森對中國獨生子女政策進行的抽樣調查,他随機選擇了一些較為寬松地區,它們允許第一個孩子為女孩的家庭再生一胎。經過研究,南希發現,那些多了一個兄弟姐妹的家庭的孩子與獨生子女相比,反而接受了更多的教育。
還有學者在孟加拉的蒙塔拉伯進行了一項實驗,内容是關于自願計劃生育,具體措施是為村民提供免費的計劃生育服務以及母嬰保健計劃,二十年後,這個村子的婦女比以前平均少生了1.2個孩子,可是盡管生育率有所下降,兒童的健康教育投資并沒有減少,相反還有所增加。
根據這些實驗,學者提出了計劃生育與貧窮并沒有必然聯系的觀點。
兩個影響因素馬爾薩斯所說的人口理論,最堅實的觀點就是資源恒定,人越多,人均資源越少。
我完全贊同。
但是這一理論忽略了兩個重要的理論,一是父母;二是技術進步。
當家庭資源恒定時,孩子變多後,怎樣才能保證每個孩子所受的教育健康投入不變呢?隻有一個方法,那就是減少父母所占的家庭資源。
科技的不斷進步會提高資源使用效率與質量,從馬爾薩斯提出人口理論至今,世界人口增長了更多,可是大家的生活水平也在随之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