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食成為了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品類,僅今年獲投就超10億元,賽道進入者持續增加,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勢必要跑出多個萬店品牌,多品牌上市也是指日可待。
面對如此激烈的市場競争,後入者又該如何發展?
我們透過與熊貓星廚合作品牌的一次深入對話,看和府撈面、李先生牛肉面大王 、牛家人大碗牛肉 等面食品牌在做什麼。
面食種類衆多,投資人角逐激烈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五爺拌面先後完成兩輪融資,赢得多家頭部機構的青睐。在宣布完成 3 億元 A 輪融資20天後,高瓴資本也緊随其後,迅速下場,完成對五爺拌面的 A 輪投資。
創立時間不到 3 年,其通過 “ 自營 加盟 ”的運作模式,以東北三省黑吉遼為起點,迅速拓展至京津冀、江浙滬、珠三角、山東、内蒙等省市,實現了标準化、規模化高速擴張。
公開可查信息顯示,這是迄今為止餐飲市場中最大一筆 A 輪融資!
然而,在芸芸衆面中,五爺拌面僅僅是一名資曆尚淺的後來者。在五爺拌面之前,還有弘毅百福大家庭的遇見小面,蘭州牛肉拉面、以及進入E輪的和府撈面等衆多面類品牌。
用餐飲老闆内參創始人秦朝的話說,“現在的面粉品類投出了白粉的估值。”
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至少有6家面食企業獲得融資,超10億元資金流入面食賽道,吸引了高瓴資本、CMC資本、鼎晖VGC(創新與成長基金)、紅杉資本、高榕資本、以及騰訊等衆多投資機構和個人的加入。
投資了五爺拌面的鼎晖資本的董事總經理李磊也表示,現在的餐飲環境和15年以前的餐飲截然不同,支付方式的改變,餐飲标準化、數字化成熟,從财務合規性到法律合規性清晰,已經可以快速發展,資本會有序下場。
作為國人鐘愛且高頻消費的大衆美食,面食品類确實是當之無愧的大消費市場。
相關研究數據顯示,小吃快餐的門店總數占餐飲門店總數的44.3%,牢牢占據着數量第一的位置,而粉面是餐飲小吃快餐品類的第一大細分品類,門店數占比 20.8%,超過米飯快餐 19.1% 的占比。
嘩啦啦CEO徒丁認為, 米飯、面條、包子、粥作為餐飲行業的“四大金剛”,不僅有悠久的曆史,還是南北方通吃的剛需,标準化後的品類跑起來并不難,市場空間廣闊。
面食市場龐大的潛力,和府撈面創始人李學林從電子産品跨界來了餐飲行業。
在他看來,全國有3萬多億的餐飲體量市場,面類占據了其中的8000億,且每年均呈兩位數的體量增長速度。和府計劃在2023年直營1000家門店,未來實現全球10001家門店。在這麼大的産業規模市場以及如此好的産業趨勢條件下,如果不能成功,那證明我們很無能!是我個人的恥辱!”
當然李學林并不是個例,五爺拌面、遇見小面等品牌創始人都曾公開發聲,看好面的市場。
就目前來看,面食市場也給了他們漂亮的答卷,前有味千拉面創始人潘慰憑借日式拉面登上胡潤百富2017餐飲首富,後有蘭州拉面一騎絕塵一年賣出600億,再到隻用184天,在全國迅速開出近1000家店的牛家人大碗牛肉面……無不在彰顯面類一族的實力。
盡管從曆史來看,資本湧入必然會推動行業加速發展,但這僅是資本推動的發展,而非市場需求。品牌經營、店面拓展是一件需要長期付出的事情,獲得融資僅是第一步,絕非終點。
番茄資本創始人卿永也曾如此認為,修煉内功還是面類經營者的重點。 “如果企業本身不具備領先的自我成長和門店發展速度,未來新的、更具創新力的品牌超越老餐飲企業,速度将越來越快。”
精益求精争市場,抓住紅利是關鍵
每當我們分析品類的時候,都會不禁想起雷軍的那句至理名言,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顯然在“内外兼修”下,面類的風口已至,但究竟該如何乘風破浪那?
過去,面類雖然有曆史背書,市場也不需要教育,但對于傳統面食來講,資産模式較重、流量依賴門店位置、财務數據難透明、産品不标準都是限制其發展的原因,隻有注意攻破,把痛點變成“精點”、“優點”,才是品類崛起的法門。
1、改變傳統模式,迎接新變化
在傳統面館老闆眼裡,面食利潤空間低,平民化、街邊化更多,不需要做外賣。但疫情的沖擊讓他們看到了停業下的壓力,隻能尋求突破口。
此時,以康師傅私房牛肉面為代表的傳統面食企業開始瞄準新模式——純外賣店。
“我們沒有做過純外賣店,在熊貓星廚開店也是一種新的經營模型嘗試,試着用外賣模型突破瓶頸。”
康師傅私房牛肉面、李先生牛肉面大王等品牌在疫情期間找到熊貓星廚達成戰略合作,單品牌一個月時間就完成13家店的市場布局,提升營業能力。
2、聚焦産品,攻克面類“易坨”難點
流量時代,單一堂食肯定不行,但是面類做外賣就會遇到很大的痛點——“易坨”。為此,以牛家人大碗牛肉面為代表的品牌開始專注于深耕産品。
“通常情況下,我們的新品牌從研發到上線隻需要3-5個月時間,但做這個牛肉面,整整花了有7、8個月。”雖然存在很大技術難度,但一旦成功,就能構築品牌最堅實的核心壁壘。
研發團隊前後花了2年時間,遍訪山東、河南、陝西等中國十大面食産地,研究各地口味偏好和手法工藝,最終用筋質更高的紅麥結合古法制面工藝以及略粗的規格,做出了2小時不坨的筋道牛肉面。
公開數據顯示,牛家人僅推出上市第一年,就賣出了至少3000萬碗牛肉面,遠超同類品牌數倍。
3、标準化提升、供應鍊加持
資本推崇标準化,而李先生牛肉面大王在國内快餐還處于手工作坊時代時,就開始了标準化探索,實現了面粉、牛肉等主要食材的标準化,并憑此快速擴張。
品牌全國擴張時,不僅需要完善的标準化,還需要完整的供應鍊體系,支撐起分店的運營。
牛家人背靠味捷集團,擁有超10000平自有中央廚房、48小時冷鍊配送、2大質量體系認證、0食品安全事故……聚焦單品帶來的規模化效應,以及借助自身強大的供應鍊管控和物流管理能力,牛家人的食材成本平均比行業内低20%。
伴随着外賣平台、SaaS 服務以及前中後台的信息化服務普及度越來越高,基于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數據實現了全面鍊接。數據的透明性導緻競争維度升高,用戶消費需求、行為、趨勢可被預測,高質量的創業者和創業模型的出現,将獲得飛速發展并形成超級規模。
多品牌、外賣 堂食,厚積薄發機會大
伴随着消費市場的變化,賽道的升級,面食的機會令人垂涎。不僅有傳統面食品牌在升級,還有海底撈、西貝等跨賽道而來,創立面食品牌,瓜分市場。
“如果一個品牌,能開穩1000家店以上,并且出品恒定在平均水平之上,就有可能脫穎而出,成為新的巨無霸。但隻是以單店模型亮眼的收益乘以未來店面總數,來判斷面館企業的估值,再以此找投資人入局,擊鼓傳花,最終就會出現很大的泡沫。 ”
基于此,有人内部打通任督二脈,有人外部跑馬圈地,用“實幹家”姿态向市場證明實力。
作為内部修煉的代表,李先生牛肉面大王頻頻釋放出升級信号,包括嘗試從快餐向輕正餐轉型;與餐飲加速器熊貓星廚合作,開設純外賣店;打造多場景、全時段門店;引入數字化管控體系;創立子品牌牛叨等,無一不是從内而外的鑄造壁壘,厚積薄發。
以往有“以農村包圍城市”的軍事策略,現在有“門店向下,品牌向上”的商業打法。
基于一線城市和下沉城市市場定位、消費習慣等方面的差别,牛家人推出了黃金店和黑金店兩種不同的店型,一線城市主打純外賣的黑金店,投入15-20萬開店,起步隻需要3個人,人效可以達到100單 ,毛利率高達55%,最快3-5個月可回本。四五線城市主打黃金店,小面積堂食附帶外賣,也能做到500單以上。
大江大河必有大魚,市場機會确實是存在的,但一味地講故事,依賴奇思妙想的商業模式和概念放大品牌效應,是做不長久的,更加不可能做大。所以對于面食經營者來說,無論是由内而外,還是從外到内,做好産品,緊跟市場腳步,十年磨一劍才是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