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即将收官,“十四五”就在眼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之際,各界幹部群衆這樣回顧與展望——
充滿收獲的五年,我們以奮鬥姿态走過
編者按:
10月26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隆重召開。全會将審議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的建議,為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指明方向、勾畫藍圖。
正如指出的那樣,“我們即将勝利完成‘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标任務,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回眸過去五年,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争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脫貧攻堅即将取得全面勝利,中華民族闊步走向全面小康,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即将圓滿實現。即将收官的“十三五”,各界幹部群衆有什麼樣的奮鬥故事?展望穩步走來的“十四五”,人們又有怎樣的期待與夢想?光明智庫聯合光明網發起網絡數據調研,并邀請四位奮鬥者講述他們的“十三五”故事、請專家對這五年的“民生成績單”進行分析盤點。
河南蘭考縣東壩頭鎮張莊村,村民行走在幸福路上。新華社發
【線上觀民情】
展望“十四五” 網友最關心這五點
光明網數據新聞工作室
以“‘十四五’規劃編制”為關鍵詞,光明網數據新聞工作室對8月16日0時至10月25日10時新聞網站、兩微一端等平台相關信息進行數據分析。從讨論熱度看,教育發展、就業創業、醫療衛生、住房保障、養老保障成為網友最關注的五個話題。
一是建議布局優質基礎教育、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其中,如何提升職業教育水平、優化教育方式引發熱議。網友“不吃瓜的2丫丫”稱,“希望提高職業教育含金量,培養更多技術人才”。全國政協常委李和平則建議,“十四五”時期,應在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前提下,進一步突出鄉村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
二是建議千方百計穩定就業、多措并舉支持創業。其中,改善小微企業創業環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積極推動創業帶動就業等成為讨論焦點。網友“财稅-19106395705”稱,“對于小微企業要有專門的扶持政策,鼓勵大家自主創業,實現夢想”。網友“布拉姆的決擇”稱,“希望創新創業支撐平台不斷強化、政策體系與服務不斷完善,以創新創業帶動多元就業”。
三是建議繼續破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網友“四香君子”提出,“未來五年,期待建成完整的基層醫療體系,完善分級診療制度”。網友“土木蔡東鋒”稱,“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應該‘平戰結合’,平時預防為主,‘戰時’快速響應、有效應對”。
四是期待進一步穩定房價、改善居住環境。網友“一夢繁華尋真幼”稱,“希望繼續控制房價。年輕人在大城市打拼,有個窩才能更有歸屬感”。與此同時,加大舊區改造力度、讓居住環境更加友好也是網友關注所在。
五是期待滿足養老需求,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如何加強醫養融合,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怎樣解決獨生子女養老負擔重等問題,成為網上讨論熱點。網友“向陽苗”稱,“建議對‘80後’‘90後’獨生子女家庭以及城鎮低收入家庭加大醫藥報銷力度,幫助這些家庭贍養老人、改善生活”。
陝西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木耳展銷中心内,電商主播在售賣柞水木耳。新華社發
【民生故事】
發展産業“拔窮根”,五年見證山村巨變
講述人: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獲獎者,四川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縣脫貧攻堅辦主任李光輝
作為一個嘗盡貧困滋味又曾遭遇地震傷痛的北川羌族人,改變貧困面貌是我畢生的追求。分管脫貧攻堅工作7年來,我見證了北川發生的曆史性巨變:全縣9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20539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17年高質量脫貧摘帽,連續4年獲評四川省“脫貧攻堅先進縣”。
回顧這幾年來的變化,我深深感到:要斬斷窮根,必須破解産業發展難題。有一次,我在曲山鎮大水村看見一片樹高兩三米、胸徑近一米的苔子茶老茶樹,足有三百多畝,卻因沒人管理撂了荒。北川苔子茶,這可是獲得國家地理标志産品認證的“牌子貨”啊!心痛不已的我萌生一個想法:建立農民合作社,把茶葉産業搞起來。
說幹就幹。我們以大水村為試點,建立了振興茶葉合作社。2016年,合作社吸納了29戶貧困戶入社,平均每戶增收7000元以上。
振興茶葉合作社的成功,為下一步産業發展積累了經驗。不久之後,針對山區實際,我們制定了“山頂林藥、山腰蔬果、山下漁樂”的總體規劃。北川的“綠色崛起”讓許多在外務工人員紛紛返鄉創業就業,鄉野大地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以前,每次見到我的幫扶戶、擂鼓鎮南華村村民趙春蓉時,她總是問:“我們的退耕還林補貼是不是該到賬了?地力補貼是不是發少了?村上的扶貧資金用到哪裡去了……”我想,能不能借助互聯網,建立一種新的扶貧資金監管模式,讓村民們對資金去向心知肚明?2017年年初,經過多方努力,我們研發了“互聯網 精準扶貧代理記賬”平台,并在擂鼓鎮試點。當技術人員給村民們的手機裝上App,并現場教會大家使用時,村民們驚喜交加:“村上修路的資金已經撥了一半”“上個月的收支全都查得到……”半年後,該模式在全縣推廣。當我再到趙春蓉家時,她笑着豎起了大拇指。
回望這五年,我們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未來五年,我的心願很簡單——希望更多貧困群衆在黨和政府幫助下,用勤勞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2020年5月,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圖為環江縣大才鄉重樓村田園風光。新華社發
環境更好,生活才更美
講述人:江西貴溪市塔橋園藝場黨委書記洪和平
1995年,我從農校畢業,來到江西貴溪市塔橋園藝場擔任技術員。第一天報到時的場景曆曆在目:100多戶農業職工和農戶蝸居在聯排宿舍,每家都擠在一間不到40平方米的平房裡,沒有廚房,也沒有衛生間。
随着經濟發展和生活改善,2006年,我們大家告别了老舊的宿舍,搬進了漂亮的小樓。然而,我很快發現,搬進新居的居民沒有改變往日私搭亂建、随意種養的習慣,再加上沒有固定的管理隊伍,成堆的爛果傾倒在新村周圍,沒過多久,新村就回到了往日髒亂差的環境。
2016年,我被任命為塔橋園藝場黨委書記。此時,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的新風吹遍全國各地,塔橋園藝場也開始了新一輪環境整治。我帶着大家改路、改水、改廁、改房、改溝、改塘,還将柑橘、蜜梨園改造提升成為采摘園,打造鄉村旅遊示範點。原來的一處處衛生死角,變成了一個個“網紅打卡點”。去年,全場年接待遊客10餘萬人次,果農畝均增收2000餘元,大家心裡樂開了花。
為了提升村民環保意識、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場黨委充分發揮老百姓的主人翁意識,建設過程村民全程參與,管理事務村民全體有責。休閑廣場怎麼設計,活動室怎麼布置,都廣泛征求村民理事會、村民代表和老同志的建議。各自然村人居環境衛生實行網格化管理,村民自己動手解決影響環境的突出問題。
有了整潔寬敞的場地,場裡辦起國學講堂、農民運動會、廣場舞比賽,讓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深紮根。文體活動豐富了村民生活,增進了鄉鄰感情。74歲的艾水标老人每天一大早就在村裡義務清掃道路。好幾次我勸老人家休息,老人握住我的手:“我不累,我掃得高興!”
要說我的小心願,那就是:人們保護環境更加自覺,用更積極的共同行動守護美好家園。
湖南十八洞村,一位村民在查看蜂巢。新華社發
重拾草編老手藝,鋪開緻富新路子
講述人:河南開封首壽貿易有限公司創辦人、朱砂鎮科技副鎮長袁修蘭
2009年大學畢業後,我一直在蘇州工作。2017年,懷着振興家鄉、造福桑梓的夢想,我随丈夫回鄉創業,創立演武崗村手工編織廠,不但讓幾近失傳的草編技藝傳承發展,還讓村民由此緻富,摘掉了貧困帽子。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演武崗村曾有一個草編工藝廠。1986年前後,因為外貿出口訂單逐漸減少,草編和柳編随之敗落。在外出考察和市場調研後,我決定把這門手藝重新拾起來,帶領老鄉創出一條草編緻富之路。于是,我拿出所有積蓄重新開辦草編廠,請來以前的編工,聘請老廠長羅新中擔任廠長和技術顧問,并通過師帶徒的方式,把村裡的留守婦女和老人組織起來進行玉米皮、蒲草編織工作。
純手工編織産品實用性強、安全環保,很快打開了銷路。2019年1月,我被任命為朱砂鎮科技副鎮長,服務百姓的舞台更大了,對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自那時起,我走遍全鎮34個行政村,對在外創業婦女進行全面摸底登記,借助金融扶貧等政策支持,鼓勵她們返鄉創業,培育了“巧媳婦”工程示範基地,采取“巧媳婦 貧困婦女”帶貧模式,讓留守婦女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現在,我們鎮已經有草編工、塑料花制作、藤編家具、布藝加工等7個“巧媳婦”工程示範基地,吸納留守婦女就業300餘人,其中有72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我有信心,在未來的日子裡幫助更多姐妹富起來,掙錢又顧家、安居又樂業。
甯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柳泉鄉柳泉村,一位村民在晾曬黃花菜。新華社發
在移民開發區,畫一幅安居樂業新畫卷
講述人:甯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委書記丁建成
紅寺堡是一個移民開發區,22年前,這裡人迹罕至,“風吹石頭跑、天上無飛鳥”。得益于黨的好政策,“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群衆漸漸走出大山,種上水澆地,喝上黃河水,踏上緻富路。随着23萬餘人陸續遷入,這片羅山腳下的土地成了我國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安置區。搬遷伊始,很多人的全部家當隻有一口鍋、一卷破舊的鋪蓋。
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們把培育産業作為增強群衆自我發展能力、實現穩定脫貧緻富的根本出路,确保搬遷群衆搬得出、穩得住、能緻富。特别是“十三五”這5年,我們堅持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累計種植葡萄10.8萬畝、枸杞5.6萬畝、黃花菜8.02萬畝,肉牛、灘羊飼養量分别達到11.2萬頭和90.5萬隻,多元化、标準化、特色化的農業産業新格局逐漸形成。
通過易地移民,曾經生活在大山深處的群衆改變了過去的生活習慣,脫離了貧困土壤,形成了奮進力量。李耀梅是大河鄉龍源村一位貧困殘疾婦女,她用勤勞的雙手一把一把紮掃帚,3年内還清了30萬元外債。2019年,她不僅摘掉了貧困戶帽子,還建立了扶貧車間,帶動當地貧困婦女一起脫貧緻富。柳泉鄉柳泉村村民賈廷生,移民搬遷後在村裡帶頭種植經濟作物黃花菜,2019年,5畝黃花菜為全家帶來了3萬元收入。在他帶動下,柳泉村黃花菜種植面積達3000餘畝,黃花菜成了當地移民群衆的“緻富菜”。新莊集鄉白墩村王航弟夫妻,種植50畝枸杞,利用微信、淘寶等銷售平台,将自家産的兩萬多斤幹果銷售一空,淨收入20多萬元,還成了村裡有名的“網紅”。
2019年,紅寺堡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搬遷之初的不足500元增至9825元,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0.76%,于今年3月脫貧摘帽。未來,我們将繼續為百姓的好日子努力奮鬥,為我們的家園越來越美貢獻力量。
【專家評析】
民生小事亮點紛呈,美好生活未來可期
作者:焦德武(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十三五”時期,我國不斷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14億中國人在共同富裕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錢包更鼓了,米袋子更實了,菜籃子、果盤子更豐富了。過去5年,我們黨帶領人民持續創造經濟發展奇迹,老百姓在發展中鼓了荷包、得了實惠。一方面,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2016年至2019年,超過500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當前,全國上下正全力沖刺,确保現行标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另一方面,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0733元,比2015年增長39.9%,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持續擴大。糧倉滿,天下安。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汛情的不利影響,今年糧食産量再獲豐收,中國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5年來,百姓收入增加了,基礎設施變好了,城鄉差距縮小了,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
教育強起來,文化硬起來。過去5年間,優質教育資源越來越惠及百姓,教育信息化2.0行動加速推進,全國中小學網絡接入率達98.4%。2019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4.8%,學前教育、高中教育毛入學率達85%左右,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勞動教育、學校體育、學校美育功能進一步發揮,教育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5年來,我國文化建設正本清源、守正創新,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黨和國家事業全新局面提供了強大正能量。“十三五”時期,百姓的精氣神更加提振,文明素養大幅提升,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安居夢圓,事業創出來。2016年,面對房價高企影響百姓幸福感的勢頭,國家提出“房住不炒”的房地産發展定位,同時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不斷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居民住房條件顯著改善。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39.8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48.9平方米。安居才能樂業。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穩就業成為重中之重。針對高校畢業生、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民工、退役軍人等就業群體,國家相繼推出一系列就業政策和扶持辦法,兜底幫扶、精準對接。過去5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崗位接近6300萬個,百姓就近就業、就近創業蔚然成風。新型職業層出不窮,工作機會多了,獲得感、幸福感也更強了。
環境美起來,心情更舒暢。2019年,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和綠地率分别比2015年增加19.8和1.27個百分點,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居民7100萬戶,覆蓋率超過80%。同時,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加快推進,農村生産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農村污水治理水平明顯提高。這5年,大量城市曆史文化遺産得到保護,延續了城市曆史文脈。
今天,“十四五”的恢宏藍圖即将鋪展。我們有信心在黨的領導下加快補短闆、強民生,全面提升民生領域服務質量,讓百姓生活更加美好。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張勝、李曉東、胡曉軍、王勝昔、王建宏、王斯敏光明網記者馬卉通訊員彭建兵)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26日07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