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起家河内,曆職内外,仁兼文武。西拒諸葛、東征公孫、外襲孟達、内誅曹爽。佐命三朝,受遺二主。不能竭忠守節,乘天子外出,悍然發動高平陵之變。自此與其子司馬師、司馬昭三馬同槽,專制朝廷。
其實司馬懿共有九子,所謂龍生九子。個個大名鼎鼎。有善有惡,有賢有愚。有人流芳百世,有人遺臭萬年,有人天年早終,有人超然物外,然皆不失為魏末晉初的風雲人物。
一、長子司馬師司馬師字子元,河南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長子,母為宣穆張皇後。“少有名節,見重當時”,沉毅多大略。官至散騎常侍,遷中護軍。高平陵之變,出謀劃策,鎮靜内外,以睿略創基。
司馬懿去世,以撫軍大将軍輔政,任賢使能,一時四海傾注,朝野肅然。内誅夏侯玄、外破諸葛恪,擅權廢立,天下側目。及淮南毌丘儉、文欽稱兵,司馬師全軍獨克。然因文欽之子文鴦帶兵沖營,因驚吓忍痛而病逝于軍中,時年四十八。谥号忠武。司馬師威權震主,臣節不虧,雖道盛三分,而終身北面。晉朝建立,上尊号世宗景皇帝。
二、次子司馬昭司馬昭字子元,司馬懿次子,母為宣穆張皇後。曆職内外,宣力西東,官至中護軍,以衛将軍留鎮洛陽。
司馬師去世,進位大将軍,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輔政之際,以雄才成務。“克甯禍亂,南定淮海,西平庸蜀,役不逾時,厥功為重。”然賈充弑君,司馬昭之人,路人皆知。自贻逆節,終享惡名。遷相國,封晉王,享年五十五,谥号文。晉朝建立,上尊号太祖文皇帝。
三、三子司馬伷司馬伷字子将,司馬懿第三子,母為伏太妃。早有才望,有綏懷之稱。仕曹魏官至右将軍。晉武帝踐阼,封東莞郡王,入為尚書左仆射,出為鎮東大将軍,假節,都督徐州諸軍事,鎮下邳,鎮禦有方,得将士死力,為吳人憚忌,改封琅玡王。平吳之役,率兵數萬出塗中,接受孫皓投降,以功遷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伷既戚屬尊重,加有平吳之功,克己恭儉,無矜滿之色。僚吏盡力,百姓懷化。太康四年(283年)去世,時年五十七,谥号武。
四、四子司馬亮司馬亮字子翼,司馬懿第四子,母為伏太妃。少清警有才用,仕魏官至左将軍、鎮西将軍。
晉朝建立,累封汝南王,曆官宗師、侍中、太尉、錄尚書事。為外戚楊駿排斥,出鎮許昌。賈後誅楊駿,入朝為太宰錄尚書事,與太保衛瓘輔政。然以溫和之姿,失于無斷,與楚王司馬玮争權構怨,而讒巧乘間。司馬玮承賈後旨意,以司馬亮有廢立之謀,發兵将其收捕,終為亂兵所殺,死後谥号文成。時為元康元年(291年),西晉八王之亂揭開序幕。
五、五子司馬幹司馬幹字子良,司馬懿第五子,母為宣穆張皇後。曆任光祿大夫、衛将軍、侍中、太保,封平原王。性理不恒,世莫之測,及其處亂離之際,屬交争之秋,而能遠害全身,享茲介福,其愚不可及己!”永嘉五年(311年)去世,享年八十,因匈奴圍洛陽,朝廷不及賜予谥号。
六、六子司馬京司馬京字子佐,司馬懿第六子,母為伏太妃。魏末以公子賜爵,封清惠亭侯。年二十四去世,追贈射聲校尉。
七、七子司馬駿
司馬駿字子臧,司馬懿第七子,母為伏太妃。幼聰惠,及長清貞守道,宗室之中最為俊望。仕魏官至安東大将軍,鎮許昌。晉朝建立,封汝陰王,破吳将丁奉于芍陂。代司馬亮鎮關中,善撫禦,有威恩,督諸将平定鮮卑秃發樹機能,以功遷骠騎将軍,改封扶風王。享年五十四,追贈假黃钺、侍中、大司馬,谥号武。司馬駿有孝行, 西土聞其死訊,泣者盈路,百姓為之樹碑,長者見碑無不下拜,其遺愛如此。
八、八子司馬肜司馬肜字子微,司馬懿第八子,母為張夫人。”清修恭謹,無他才能”。曆仕曹魏、西晉,累居方嶽,封梁王。出鎖關中之時,催促建威将軍周處出征氐酋齊萬年,因其有隙,絕其後援,緻周處兵敗身死。入朝為領軍将軍,錄尚書事,依附趙王司馬倫。
司馬倫篡位,拜太宰、丞相。及其失勢,司馬肜首先上表彈劾,緻使司馬倫伏誅,依舊拜太宰兼司徒,太安元年(302年)去世,追贈本官,谥号孝。
九、九子司馬倫
司馬倫字子彜,司馬懿第九子,母為柏夫人。無學不知書,仕魏為谏議大夫。晉朝建立,封琅玡郡王,曆官征西将軍,鎮關中,因刑賞失中,氐羌反叛,征還京師,拜車騎将軍、太子太傅。深交賈谧、郭彰,谄事宦官,大為賈後親信。然素庸下,無智策,依孫秀之計,離間賈後、太子,及賈後殺害太子司馬遹,。司馬倫廢黜賈後并将其殺害,又捕殺司馬允、張華、裴頠。自為相國,加九錫,一如宣、文輔魏故事。後逼使惠帝司馬衷退位,自立為帝。倫實下愚庸瑣,見欺孫秀,潛抅異圖,煽成奸慝,及三王起兵勤王,屢戰屢敗,宣布退位,梁王司馬肜上表論罪,朝廷下诏将司馬倫賜死。而狗尾續貂之典故,贻笑天下後世。
以上九人,司馬師以睿略創基,司馬昭以雄才成務,皆為一時奸雄。然司馬師廢主、司馬昭弑君、此所謂大逆不道。至于司馬倫,受制孫秀,倒行逆施,自取颠墜,無足多論。
司馬京天年早終,無聞于世;司馬幹雖靜退,性秉恒理;司馬肜睚眦必報,有害賢之罪;司馬亮優柔無斷,自取誅夷。
司馬伷武功既暢,飾之于溫恭;司馬駿文教克宣,加之于孝行。抑亦司馬懿諸子中之翹楚,立功立事,有威恩遺愛,是以谥号皆為“武”,可謂西晉宗室之英。
參考資料《晉書》
圖片來自網絡!
,